【读书】从增长黑客到产品、运营与创业

这周读了一本关于运营的书,叫《增长黑客》。但是看上去又似乎是关于产品的,再看看又好像是关于创业的。

虽然这本书是写给什么负责增长的人员,现实企业中增长的任务不还是让产品和运营来承担吗?所以这本书应该是写给产品、运营以及创业者看的。但是在这三个角色中看到的东西未必一样。

我尝试从这三方面谈谈对“增长黑客”的一些想法吧!

优秀的产品是生长出来的

其实我一直在想象一件事:科技本身是有生命的,它利用人类的双手不断生长。人们以为自己创造了科技,其实科技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步伐生长。

这种客观唯心主义可以套用到很多地方,例如产品,产品绝对不是起源于一个产品经理绝妙的idea,或者是某位工程师高超的技术水平,产品一直在寻找“寄主”,希望找到某一群人帮助它“出世”。

或许说的有些玄乎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上所有的优秀产品都是经历了一连串的成长的。《增长黑客》里面可以看到很多這些例子。Instagram从一款地理位置签到应用,逐渐发展成图片分享类应用中的王者;Yelp从提供基于电子邮件的交友服务,逐渐成为了美版的“大众点评”;聚美优品从团购网站变成了化妆品限时特卖网站。这一系列的转变有一定的必然性。

书中有个概念叫做“PMF”,Product-Market Fit,产品要与市场需求相符合。但是市场本身就难以捉摸,做产品也只能通过不断的探索和试错,逐渐与市场需求相契合。这是一个过程,在追求PMF这个过程中,产品不断的迭代和优化,最终成为一款市场认可的产品。

这当然也离不开产品团队的毅力、洞见和勇气。没有强大的决心,不可能陪伴产品走那么长的一段路,而最后成功的产品也不会让你来打造。从产品经理的角度,追求用户增长的过程也是产品不断成长的过程,一个需要耐心和勇气的过程。

运营是一门不择手段的学问

获取用户、激发活跃、提高留存、增加收入、病毒传播,这些都是在产品运营中使用的术语。这本书把这些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拆解和分析。

例如获取用户,你可以通过组织部分种子用户进行冷启动,比如如小米的100个梦想赞助商;也可以借助社交网络,分享应用到第三方社交网络,如一些应用允许分享到微信等平台。也有比较贱一点的方法,如Airbnb会去另一家租赁平台检测是否有人招租,然后模拟一份“客户”给房东的留言,让他们把房子放在Airbnb中出租,这是明目张胆的“挖墙脚”啊~~

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总而言之,运营就是一门“不择手段”的学问。这里的“不择手段”,既是褒义,也是贬义。需要赞叹增长黑客们的创意,他们通过对人性、对市场的洞察,让用户有机会发掘一款优秀的产品,也让用户有更优质的产品使用体验。

但是也有相当一大部分运营者,通过色情、谣言等非常low的手段获取关注度。他们仗着一点点小聪明,以为能够以打擦边球的形式获取更大的利益。但其实这部分人并不聪明,否则他们不至于只有这些“屎尿屁”的idea。真正能够撬动这个市场的创意,必然以用户为中心,以提升用户的价值为依归,否则最后还是会被市场抛弃。所以,这就是一门需要研究的学问啊!

创业其实是在求生

我们前面提到了一些产品,提及了一些运营手段,是否感觉创业者都是一群双商极高的社会精英?

其实他们说做的一切,仅仅,仅仅,是为了生存。马云为了维持自己的翻译社去卖鲜花;Airbnb的创始人同样为了筹集资金去卖麦片。他们是一群敢于“all in”的人,他们可以把所有金钱和精力放在一件事情上。但是这时候,你很难再回头了,就像站在不断崩塌的悬崖边上,只有不断跑才有生存的机会。

我想正是因为这些生存的压力,倒逼出了他们的能力。因为没有后路,各种手段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必须去冒险尝试,说不定能行呢?这就是创业公司的优势。

相反很多大企业,因为没有生存的威胁,也为了保住已经拥有的行业声誉和地位,已经不愿意再冒险了。他们只求“稳”。但其实这样并不“稳”,每个项目做的“半桶水”,要死不活,不舍得放弃,但又不敢冒险。不是针对谁,这种企业多的是。

我也观察到很多企业在谈“创业精神”,创业有个屁精神,创业就是找一切可以生存下去的可能。没有站在悬崖边上的危险,谈什么创业精神的团队也不见得能有多精神。这就要扯到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了,所以,不扯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Bookish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从增长黑客到产品、运营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