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引发的教育思考

      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一经上映便引发巨大反响,刚刚上映几天便票房过亿,它也受到国内人民的好评,可以说它开创了中国科幻小说的新纪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欣赏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在其中发现了大量具有教育意义的方面。在电影中不难看出,流浪地球的成功实际上是工匠精神的体现。作为一名人民的老师,也需要这种不断的工艺。精益求精,坚持不懈,不断探索。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老师去了解、去发掘。每一节课都要精益求精的去准备;每一个教学问题都需要深入的去思考;而教学方式也要不断创新。而在电影《流浪地球》中,同样也是因为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才有了最后的逃出土星。这个过程是寂寞的、是枯燥的。同理,作为一名教师也是要耐得住寂寞,一直在做教育工作,有的人感觉乏味枯燥,会有懈怠,但是我们要更加的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不断创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一定会使学生成长、收获。

   

流浪地球引发的教育思考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并抓住机会,抓住学生最真实的需要,可以说很多孩子不喜欢写作业,如果我们临时发现一个很有教育性或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为促进孩子思考与回答,可以与某个不是很重要的作业进行交换,我想孩们们会很兴奋吧。思考是思维的另一种形式,思考《流浪地球》,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一种快乐和力量,提升学生的感知力、领悟力。这种有针对性、有深度的教育学生,可以促进孩子们最大限度的、全方面的发展。

      与好莱坞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同,在流浪地球的情况下,面对世界的毁灭,提出“中国纲领”,组建联合政府,天地合力,统一大地。这种家庭和团队精神的感觉反映在电影中。正如作者刘慈欣所说:“我是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创作的。地球是历史,文化和文明根源的象征。与地球在太空中航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祖国和祖国的感受和感受。”这种无私的精神和团队精神值得学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独生子女的现象也越来越多。许多家长认为将孩子的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它往往导致强烈的个人主义和缺乏团队精神。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个人离开社会是不可能幸福的,就像离开土地并被遗弃在沙漠中的植物无法生存一样。”它充分表明了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

      在电影中,当人类进入到地下城中居住时,虽然已经将居住资源压缩到了最大,但是仍然没有放弃对于人类下一代孩子的教育,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文、同样的教室。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识中华文化,弘扬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树立规则感和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方式方法,培养一种热爱劳动,自立,坚强意志的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品质,如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无论科技发展到何种地步,教育言传身教的作用是任何的科学技术手段都无法替代的,人类历史文化的延续同样需要教育作为最大的桥梁。


流浪地球引发的教育思考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于这部电影来说,科幻的起点就在于敢于想象、敢于大胆的想象。对于当下学生来说,可能最为缺乏的便是创新与幻想。陶行知先生于1934年明确表态。“到处都是创造的地方,每天都在创造它,每个人都是创造者”。可见创新并不神秘。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并有勇气让学生创造。这不是不合理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学生需要知道的知识,但这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人生是追求梦想的过程。当孩子能够看到自己发展的可能性,并积极参与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通过观察,思考,提问,探索和创新来提高智力和发展潜力。希望是人类生活中的阳光,阳光,雨水和湿润,孩子可以感受到他生命中的爱情荣耀。希望是人民进步,独立人格,自由生活的旗帜,可以为未来的祖国创造灿烂的辉煌。

你可能感兴趣的:(流浪地球引发的教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