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政策|工业化笔记第1期

自国家诞生以来,政府对于经济活动的介入一直存在着。其原因在于政府是非生产性组织,但它承担着维持统治秩序和捍卫主权的职责,这些都依赖于各类资源。因此,政府必须要实施经济手段来管理生产性活动以获得资源。只要国家存在,经济政策便无法避免,从本质上说政策是由政治决定的。
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政策常常是针对产业的,更具体而言是关于工业部门的。在现代工业社会里,工业部门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发展是现代国家的迫切需求。当我们回溯历史,会发现国家对特定部门的偏好由来已久,比如中国先秦时代的“重本抑末”,它一直持续到19世纪后期,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主流。当我们把视线转到欧洲大陆,可以观察到西方人也认可国家通过政策实施的方式介入经济活动。比如“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它满足了君主们富国强兵的需求,使得其在近代早期的欧洲得以盛行。这些特殊偏好政策的背后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对于任何国家或地区概莫能外。
最近两百年多来,人们对原本习以为常的产业政策开始了争论。其中,具有里程碑的事件是斯密创建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其在《国富论》中对重商主义进行了评判,否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合理性,将自由主义原则引入经济思想。后随着马歇尔将政治经济学改造为经济学,与政治关联密切的产业政策在崇尚自由市场的主流经济学中进一步丧失了其合法性。此时,经济学将分析焦点集中于市场上的私人交易,而排斥介入市场的公共权威。
看待产业政策的一种正确方法是将它视为企业和政府共同发现潜在的成本和机会并参与战略和合作的过程。产业政策的本质在于它补充了市场的力量,增强了或是抵消了现存的市场格局将会产生的资源配置效应。由于产业政策与现实关联密切,无法避免可能的利益冲突。可以确定的是,关于它的争论会一直持续下去。

参考资料:
《产业政策启示录》

你可能感兴趣的:(政府与政策|工业化笔记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