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最小行动

幸福的最小行动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让人坠入爱河的36个问题

心理学家亚瑟·艾伦(Arthur Aron)于1997年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根据特别设计的36个问题,建立了一个互相交流的脉络。据说只要两人按照这36个问题聊完后,再凝视彼此的眼睛三分钟,立刻就会不可自拔地爱上彼此。

真的有这么神奇吗?有不少人试过,网络上还有纪录片,而且我身边有好几对朋友竟然都好奇试过,据说的确后来就在一起了!这到底是什么魔法,什么原理?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36个问题的其中几个:

第1题:如果有机会选择的话,你希望邀请谁来共进晚餐?

第2题:你想成名吗?如果想的话,用哪种方式成名?

第12题:假使明天起床后,你能获得一种超能力,你希望是什幺?

第30题:你上次在别人面前哭是什么时候?自己一个人哭又是什么时候?

这些问题的特点就是:

1.它们都是"开放式"的问题,不是要简单回答是或否,而是要给一个较完整的答案。

2.一开始的问题比较抽象、带有趣味,越后面就越深入,越问越进入内心。

3.当两人问到最深层的习题时,已经循序渐进和对方分享了许多内心话和价值观,到最后几乎要掏心掏肺,把最脆弱私人的一面都与对方分享。这时候,你想不跟对方谈恋爱也难,因为这根本就是谈恋爱的交心过程,浓缩在这36个问题中!

这份研究,进一步区分了什么是常规谈话,什么是富有意义的"真实自我揭露。心理学家认为好的自我揭露,首先需要把自己当作有意义的个体,然后真实地分享那些我们深觉重要,或只愿透露给亲密对象的事情。通过这类有意义的谈话,层层揭露自己,双方会变得更加亲密。

这些问题运用了趣味的技巧,谈到深入的自我,而我们也能用同样的逻辑来设计自己的聊天。举例来说,你不会问一个刚认识的朋友。对你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但你或许可以这么问:如果你知道这个星期六有块大陨石要撞上地球,我们都会跟恐龙一样被毁灭,那你接下来几天最想做的是什么?"

谈恋爱的过程,就是认识并爱上一个人的内心。一个懂得运用这个技巧,问趣味问题的人,会让聊天变得很有趣,但又特别深刻。这需要一点锻炼,一般人不太可能有机会一次问完36个问题,但你或许可以参考这个清单,挑一些自己特别喜欢的、下次跟人闲聊的时候,就不怕冷场了。

关于缘分

在华人的社会中,我们常说两人认识是因为有缘分,认识后也总是会想,到底跟对方有没有那种缘分啊?当人认定彼此有缘,对彼此关系的期待和容忍度都会比较高,而相对来说、当人认定没缘分时,基本上也等于内心已经告吹,有没有缘分这回事,显然是我们用来说服是否该投入力气经营关系的核心考虑。

许多针对华人的心理学研究都发现,东方文化经常用“缘分”这个字眼,来描述彼此的关系是否有发展的可能,甚至多数人会把它当成维系关系的基础,有趣的是有没有缘这件事情,不一定取决于当下聊不聊的来,反而跟那些我们平常没有注意到的,或许是共同的兴趣,体验,喜好,背景等更相关,偶然得知不仅会让我们内心发出好巧的惊叹, 这种巧合的感觉也很容易被自己解读为缘分。

回顾前面的步骤:一个好的开场,再加上持续有意义的分享、不就是我们努力想要让对方觉得"我们俩好有缘分的过程吗?因为彼此的同步、也代表着关系达到契合的状态。而寻找并加深共同点,也能形成命中注定的感觉。学者也发现,我们会根据第一次见面的第一印象来判断是否与对方有缘分。这不一定跟长相或个性有关,我们有机会通过产生共鸣来获得有缘的感觉。反之,当对方与你总是说话搭不上线,各讲各的,自然也会把这种感觉总结成"没有缘分。一旦被划入"绝缘之地”,也就很难成为对方心中的桃花了。

有些人看似条件匹配,但与他们相处总是会让你觉得紧张,讲什么都必须硬找话题,在他身边有一种无法做自己的压迫感。或许你还是会花许多时间尝试与这样的人交流,但费了一番力气之后,你必须反问自己是否有些缘分无法强求?想找到跟你真的合拍的人,不如把时间挪出来寻找真正能欣赏你,了解你的有缘人。

你可以先观察看看,身边的缘分都发生在哪里。那些你觉得 特别有缘的人、与你的互动模式有哪些特点?或许不难发现,当你觉得特别有缘的时候,一定是你觉得跟他有一种说不出的默契、或句句投机、有同步感,这样的特点也是我这一章里想要传达的。

别忘了,虽然"缘分"这两个字很容易被解读为命中注定,但许多部分仍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意和付出。能不能遇见正桃花或许靠命运安排,但是否能让人感觉和你有缘,判断对方与你是否能够心灵契合,这个选择权,至少有一半在你自己的手里,当你有了好的认知,有了好的心态,展现自己的温暖和自在,正桃花也必然会跟随而来。

不要坐等爱情的到来 ,因为你将坐等一生。


关于是否看对方手机


安全感,是自己内心的问题。

自己的问题,不能要求别人来解决。

让我再跟你分享一个研究,或许能够更加说服你:根据一份很严谨的,长达五年的追踪调査,越是在婚姻中对安全感有焦虑的夫妻,越容易产生出轨的行为。学者的结论是:这种焦虑症壮态对两人之间的亲密感所构成的威胁,足以增加双方寻求其他对象的可能性。

而美国的《沟通期刊》也发表了一个研究:如果情侣之间不插手对方跟谁联络、跟谁聊天,彼此对感情的满意度,会比那些对彼此有控制和规定的情侣来得高。

所以如果你问我关于看对方手机的问题,我的建议是这么回答:为了让你信任我,我愿意给你看。但我还是必须给你说,你可以看,但你不应该看。

即使对方让你看她的手机,我建议你也最好不要打开这个潘多拉的盒子,因为这个盒子里,没有让你能够快乐的东西。打开它,反而很可能引起一连串无法收拾的后果。

如果你缺乏安全感,不能不看的话,那么我建议你找个机会,与另一半坐下来好好沟通。但你们谈论的话题不是手机密码,而是你们该如何建立安全感。坦白地和对方说:我很想看你的手机,我尽量克制自己,没有去看,但我心里很不舒服,我们应该怎么办?先坦承你自己在安全感上的弱点,不要把自己的弱点变成攻击对方的武器。

安全感,终究是主观的感觉,而感觉有很多方法可以培养,真正的问题不是手机,而是你心中对于感情的信任度。

信任,绝对是现代世界中,我们内心最渴望的事情,随着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越来越容易,信任也变得更加重要。在心理学中,信任被分为"认知的信任与情感"的信任。认知上的信任是指:我们相信对方可以协助我们得到想要的结果,所以认知信任讲求的,是可以依附利方,获得自己渴望的心理状态。但情感上的信任却不同,情感信任建立在交往与彼此吸引的基础上,情感上的信任更能反映感情中一体的感受,也就是相信对方可以给我温暖或者情绪上的满足,回头想想,在这个时代里想掌控对方行踪、隐私,或许更容易了,我们可以用软件来追踪一个人整天的状态,但这些真的能帮我们加深情感上的信任吗?还是反而让对方抗拒,扣分,为感情带来反效果?

请先自问:你对爱情的想象是什么呢?你是重视爱情中的热情、承诺还是亲密感呢?不论你重视的方面是什么,都不难发现,信任感的维系,是获得这三种成分的根源。人会因为信任而更意接近对方,获得亲密感、也会因为信任对方,在内心得到足以维系承诺的安全感。当然,更会因为信任,让我们与对方的相处,充满快乐与满足,这也就足以维系爱情中的热度。

为了获得更快乐与自由的恋爱,你必须要信任对方,信任自己。改变的第一步,就请关上那个潘多拉的盒子吧!

最适合与你谈恋爱问题的人,是正在和你谈恋爱的人。


保持爱情的新鲜度


现在社会充满了感官上的刺激,各式各样的风貌像回转寿司般出现在眼前,但每件事情也都消逝得比以前更快。因此我们要对抗的不再是事情能否引发我们的悸动,而是这样的精彩与悸动在现代生活中还能够在我们心中维持多久。

谢尔顿和柳博米尔斯基这两位心理学家所提出的快乐适应预防模式,其中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是"变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给生活一点不同的色彩。当我们定期经历新奇的事物,给自己新鲜的体验时,就能延长快乐适应的时间。你若能实际在感情中创造一些新的变化,例如找一间没吃过的餐厅约会、去一个新的戏院看电影、定期规划一个异国旅行,也能让自己平常的幸福感持续更长。

第二则是"欣赏。欣赏的目的不是在生活中创造新的刺激,而是在我们内心创造新的意义,也就是试着"换眼睛看待事情。关注一些以往你没有关注的点,你会发现一些新的意义,也不会把爱情中的互动视为理所当然。欣赏,是一种花心思去发掘,品味的过程,有时候还会为你带来感恩和感动。

如何保存爱情的新鲜度,是我们现代人的重要课题。不论你在意的是亲密感、热情或是承诺,试着创造"变异”,产生'欣赏”,都有助于维系感情。当选择太多,改变太快时,我们也可以尝试改变自我,而不只是去改变对方,总是要不断为爱情寻找机会。

任何一个人能在物质上提供的,我都能给我自己,所以如果你要宠我,就要给我时间,给我体验——网络上的“新物质女孩”宣言


关于隐私和安全感:


因为信任,所以应该可以看

也因为信任,所以不应该看

你有选择恐惧症吗?

重点不是挑最好的

而是把你所选的变成最好

了解快乐适应现象

热恋的快乐终究会回到水平

与彼此共同创造新鲜的体验

就能延迟快乐适应

钱不求公平而是用心

无论收入是否平等,付钱没有理所当然。表示感谢,尊重彼此的付出


歩由心生

那家伙穿得很闪喔,八成是第一次约会,可惜品位太俗,今晚应该不会成功喔!

你看她一拐一拐的、一定是新买的高跟鞋,还磨脚,应该要去面试吧?这样走路不行喔,一看就涉世未深。

哇噻、那个阿婆的妆化得那么浓,想吓死谁啊?

这些路人应该都不知道我们在对他们评头论足,不然一定会很想冲过来揍人。

这个观察路人的行为固然是半观察、半瞎扯,但隔街看人,还是有不少信号能让我们在短短六秒内做出各种假想判断,而且彼此还蛮有共识的、这不是很奇妙吗·?

一个人的穿着,就是第一线信号,让我们看出社会地位、职业身份等各种暗示、而这些信号能深刻又感性地影响我们的直觉、曾经有人做实验发现,当一个西装笔挺的行人闯红灯过马路的时候,其他行人跟着他一起闯红灯的概率,是一般状况的三倍;还有研究发现,医生跟病人说话的时候,要是脖子上挂了一个听诊器,病人会更容易记住医生所说的话,即便医生完全没有用到这个听诊器。衣服的确能影响人的观感,而且在潜意识中影响人的行为。

所以有句话说不要穿得像现在的自己,要穿得像你希望成为的自己。这确实有道理,因为既然穿着会影响别人如何对待 你,那你也就应该按照自己希望被对待的方式来穿衣服。

再来、一个人走路的样子、好比是身体的表情,信号相当丰富,我们开心的时候都会手舞足蹈,紧张的时候也会不自主地抖脚,自从我们的祖先站立在地面上,双脚就是用来追逐和逃命的、它的功能很原始、所以反应也很原始。

从小到大,我们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脸部表情,但较少会刻意修饰下半身的动作,也确实较难修饰。我时常建议刚入社会的年轻人,要增强自信,就先从练习走路开始!不要驼背,让脚有精神一点(这个形容很抽象,但你一定懂我的意思)。不要走得太快,因为一个人走路快,除了看起来着急,也很容易给人社会地位较低的联想。你看那些国家领导和大老板,走路一定不疾不徐、相对来说,走路太慢也不好。心事重重、压力大的人往往脚步沉重,走起路来拖泥带水,地心引力的作用好像特别大。人开心的时候步履轻快,走路就像在跳舞似的,大家都说相由心生,但我们或许也能说步由心生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幸福的最小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