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知识源头,极其功利地读书,萃取知识晶体,是提高认知效率的核心方式。
一 功利学习——学的更好,学的更少
具体如何学呢:
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最近发展区。
简单地说,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是最有效的。
二 跟随知识的源头,不在泛滥的“嚼过的口香糖”知识上浪费时间精力
知识源头,就像河流的源头一样,是知识发源的地方,是知识刚刚被创造出来的地方。源头的知识浓度和质量极高,越往下游走,分支越多,融入的杂质也越多。一定要学会区分一二三四手知识。
一手知识:知识的源头,一手研究论文、学术期刊,行业最新研究报告;行业大牛的最新沟通和思考,通过谈话获得。
二手知识:忠实转述一手知识,有清晰的出处,含金量很高。如名校的教科书,维基百科;中立第三方的行业调查报告;讲述底层逻辑、思考质量比较高、略微难懂的书和文章,比如《国富论》《穷查理宝典》、《决策于判断》等;各行业领军人物、行业大牛推荐的书单、豆列,以及在自己公众号发的文章。
三手知识: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从阐述,如文字被改成公众可以理解、方便传播,加入了大量的案例、故事以及不精确概念的畅销书。
四手知识: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极端化表达,如我们每天常看到的根据这些畅销书写出的基于个人体验的鸡汤。
识别知识源头,跟随知识源头,成为知识源头。辨别一二三四手信息,走向知识的源头,并与那些人站在一起,总有一天你会成为知识的源头。成为知识点源头。
三 不要从第一页开始看书
应该怎么读
how——应该怎么读
1、先通过书评选择合适的书籍
2、翻看书籍的目录,了解书籍大致内容和基本框架
3、最后切入重要章节
《跃迁》接下来不会一章章从头开始拆了、要去寻找一些自己真正能用的上的、能很快吸收的知识点,进一步精读。
接下来选书也会遵循这个方法,找自己感兴趣的,看书评、看目录、目标准确一些才能迅速找到我自己想要的。好的方法,都是逆人性的。
有人会说,从第一页开始读不是更加系统吗?
第一,如果你脑子里面没有框架,看完全书也不可能有框架。如果把系统比作大象,你的认知和记忆区间是手掌,仅凭直线型地看书希望摸出系统就如盲人摸象,如果你脑子里没有全图,增加再多细节也没有用。
第二,也许你并没有配置更加系统的认知资源和时间,很多书半途而废,可能更加不系统
极其功利地读书,按需分配地读书,不从第一页开始读书,有了目的性、认知资源以及带着问题读的三个筛子,要读的书应该会少75%,阅读速度至少会提升一倍,那样就不会有太多知识烦扰你了。
功利的读书法——先找到目标,调整好资源,带着问题进入。就这三步,就让你跑赢90%的人。
四; 萃取知识晶体
“萃取知识晶体”
——学习时一定要在知识点之间找到稳定架构,把散装的信息形成知识的晶体,才是有效的学习。
知识从散装变成了晶体,就变得不容易磨损,强度很大,也容易提取。
而思维导图就是萃取知识晶体特别有效的工具。
知识量不是重点,让脑子里的知识形成多少知识晶体,才是知识提取能力的关键。
在过去的时代,自己学自己悟,才是真本事。
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的高手会看透知识背后更底层的价值,借助规律,放大投入,达成跃迁。所以,“调用”和“整合”他人的答案更为重要。
功利学习法
在信息化的时代大潮下,学习者不必再像以前那样把所有的知识都掌握于心,而需要根据认知目的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极其功利地分配不同的精力资源,从而能更快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最后的学习结果一定要萃取知识晶体,结构化(树状、关联、序列、数据)总结知识内容,消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此说来,思维导图的读书笔记也是萃取知识晶体特别有效的一种方式:既有结构又有图像,便于记忆也便于理解。
找到知识源头,极其功利地读书,萃取知识晶体,是提高认知效率的核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