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心理医生的人生感悟:不必太用力,坦率接受每一天,人间值得

90岁心理医生的人生感悟:不必太用力,坦率接受每一天,人间值得_第1张图片

最近,求佛君刚刚读完一本90岁心理医生中村恒子写下的一本书《人间值得》,这本书很短,一个小时就读完了,更像是一本哲理小说,不是鸡汤,感觉完全就是村里的邻居老奶奶,把她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

因为她今年已经90岁,并且做过70年的心理医生。所以,这本书,深深闪烁着智慧之光,朴实的文字,却能够启迪觉悟。那些文字,毕竟是她自己人生90的年感悟和总结。

这个像邻家老奶奶一样的老人,名叫中村恒子,今年90岁,职业是一名心理医生,身高只有1.48,体重40kg,让你想不到的是,她如今还每周工作4天。

“工作不快乐的年轻人,婚姻不和谐的中年人,人人仰慕的企业家”都喜欢向他敞开心扉,她温暖、慈爱的话语,总能让人重燃对生活的勇气,当了一辈子心理医生,中村恒子希望,你的生活多一些明朗温暖的日子: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

中村恒子认为,命运就是与人的关系。

她是家里的老2,往上还有个姐姐,往下还有1个妹妹与2个弟弟。

15岁时,她面临着辍学回家嫁人的命运。当时,他父亲的弟弟是医生,就说,谁愿意当医生,我愿意出钱,就这样,她开始进入大学学医,那是1945年。

本来只需要学习4年,结果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学了5年,毕业以后,她因缘际会认识的一个电影院卖爆米花的大叔,把她介绍给了自己做医生的弟弟,中村恒子成为1名医生助理。

2年后,一位朋友在街上碰到她,问她是否愿意成为1名心理医生,她没有拒绝,就这样成为了1名心理医生,并且一直工作了70年。

27岁的时候,她遇到了自己的命中克星,一名耳鼻喉医生,大她5岁,后来成为了她的丈夫。结婚以后,中村恒子才发现,丈夫酗酒,这让她饱受折磨。

随后,她接连生了2个儿子,当了5年的家庭主妇。后来,她的父母主动请缨愿意帮她带孩子,并帮她带了10年,这10年,她夹杂在丈夫与自己的父母之间,另一种“婆媳矛盾”式的生活困扰着她,并且丈夫酗酒之外,还不把钱花在家里,她几次将离婚协议送到张丈夫面前,都说改改改,结果还是老样子。

她并没有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马上离婚,而是觉得,如果儿子结婚的时候,两个人还过得下去的话,就不离婚。结果,到了孩子结婚那天,她反而觉得离婚反而会很麻烦,就这样与丈夫相守一生。

在《百年孤独》中,马尔克斯说: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

不知道中村恒子是否读过《百年孤独》,她总是强调的是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基本上是一个人在生活。

异曲同工。

虽然有丈夫和孩子,并且与儿子住得很近,但是她总是说“一个人”、“孤独”,但是她是享受这种孤独的,她觉得,孤独本身就是人生的本意。

以下的话,均出自《人间值得》这本书。原汁原味,值得品读。

“情”这个东西看起来是一件好事,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会让你对别人产生期待、执着,让你在关系中变得“自私”。

如果意识到自己始终是一个人,就不会对别人心存太多的期待。

每个人除了职责,他的角色本质是“人”。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时代,一定要尊重别人的“人”性。

如果不让过度期望“先入为主”,就会发现别的方法和途径。

外界环境的变化是“机会”还是“危险”,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选择和体验。

在我看来,心灵的沟通,其实就是把自己放到与对方平等的位置上,倾听对方的内心世界。

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可以给出“啊,原来如此呀”“真不容易呀”之类的回应。 如果过度共情只会更麻烦,只有让对方感到“大家都不容易”才是恰到好处的。

换句话说,没有药物能100%解决心里的烦恼,别人的建议也是一样,不能彻底解决你的烦恼。 只有自己在困境中不断挣扎着寻找答案,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但有时候一个人面对真的很难。

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种关系,你可以暴露自己的弱点,安心地互相倾诉,这是心灵治愈的关键。

如果有一种人际关系能让你安心地暴露自己的脆弱之处,那么你一定会愿意向她倾述。

也就是说,我会尽量抛弃“我才了不起”的想法,这样的话自己感到轻松,周围人也轻松。

所谓多余的事情,就是“想要变得伟大”“想被大家认可”“想拥有更多的金钱”……也就是“想更加怎么样”。

和那个人该交往还是远离,不要急于寻找答案,调整心理的距离感就够了。

实际上,人太过关注别人或心生怒气,大体上都是自私的。

如果感到不舒服或受伤,意识到“这个人原来是这样”,那就改变与之相处的距离。

如果觉得“这个人竟然如此做事,那我们交往也不会太深入吧”,这时不妨试着拉开心理距离,具体做法就是“不要过多投入”。

我发现很多人在遇到不顺心或不如意的时候,总想着立即得出结论。无论是心理门诊还是精神科,急于询问“怎么办”的患者实在太多了。 如果是考试的话,可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对于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烦恼,哪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呢? 生老病死另当别论,人生的一切选择,最终都是以为自己负责的态度来决定。

有趣的是,前来咨询的人看似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无论是家庭问题还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都是在寻求“自己想要的答案”。 不是选“0”还是选“1”的答案,应该是“喜欢就交往”“不喜欢就保持距离。

如果你的想法比较极端,那么在寻求心理帮助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寻求极端意见。

如果无论如何也做不到,那么就保持物理上的距离。

“只要自己存在,就要带着一种包容力让别人平和下来。让自己成为别人愿意自然而然打开心扉,找你倾诉烦恼的精神科医生。”

人生就是你无论怎样计划,不同的时候仍然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或一致,或偏离。因此,没必要事事都计划好。

一旦丧失了柔软性,自己的痛苦就会增加。

当你想到“自己这么努力,为什么没有得到回报”,也许对待别人就会变得苛刻。 如此一来,本来意想不到的人和事就不可能遇到,可能的好机缘也会失去。 归根结底,人还是不能欺骗内心。如果不断地迷失自己,又不断地给自己增加多余的负担,顺利的事情也会变得不顺利。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诚实地对待自己的心”。 当你想到“自己这么努力,为什么没有得到回报”,也许对待别人就会变得苛刻。

金子教授常说:“精神科医生,不仅仅是提供治疗,更主要的是为患者提供援助,让他们重拾自信。” “精神科医生主要是从旁指导,引导病人恢复治疗,但同时又不仅限于治疗。比如要鼓励患者,让他们觉得自己有进步,做得很好。这种治疗,绝不能仅靠单方面的努力就会起效。”

无论如何,不要忽视你面前的事情,这是最重要的事情。自己的工作也好,孩子也好,家务也好,不管怎样都不能让眼前的生活过得凌乱落魄。

人毕竟是伟大的,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环境,都有可能坚定地认为“这就是自己的人生”,然后顺其自然地走下去。

换句话说,人的大多数烦恼,很多时候是把像“1”一样的简单事物,想到了“10”或“20”。 你可能把问题想得过于复杂,实际上在周围人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

70岁的时候,我受聘到诊疗所担任管理医生的工作。我曾想,这个岁数了我还能干多久呢?然而,我却在那里持续工作了7年。

不要事事都想咬紧牙关挺过去,只要抱着“今天这样做基本就可以了”的态度,日复一日地坚持积累。

在奈良医科大学精神科工作五年后,同行朋友给恒子老师介绍了一位对象。那一年,她27岁。我的丈夫就是这样,工作以及因工作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也一样。无论外表多么光鲜,打开盒子,谁也不知道会冒出什么东西。

每个人都有不能对别人诉说的事情。因此,请放弃“希望万事都朝理想方向发展”的想法,转换思维,思考“如何做才能推进事情顺利进行”。

现在回头来看,我认为有很多地方可以达到平均分;最糟糕的时候,只要避免不及格就可以。根据这样的判断,我觉得“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摸索”比较适合。

在我看来,与其追求完美而挫折不断,不如以笨拙的方式坚持下去。

就我自己而言,家庭问题能忍耐就忍耐,工作方面能放松就放松。

我不敢肯定我的做法是否妥当,但我充分地意识到“孩子的人生与自己人生的轨迹已经完全分离”,我们之间依靠一座“桥梁”沟通关系,而且不能频繁登上这座桥。 因此,我会在自己的生活、事业以及兴趣中寻求充实感,而不是闯入已经成家立业的孩子家中指手画脚,我认为这才是让自己快乐的源泉。

现代社会的主流想法完全受到欧美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我们在无意中被这些“更加如何”的观点所煽动。

当我们想要“更加如何”时,就会对生活感到不满,觉得“这样下去可以吗”,因此便会陷入不安之中。 比如自己和同事相比,和朋友相比,和其他人相比,发现“自己还没有的东西”,就觉得“自己还不行”,因此产生自我厌恶,心生忧郁。

“别人有别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轨迹”,这种想法始终贯彻她的人生。在同一个单位连续工作几十年,老师从来没有和别人发生过冲突,也没有卷入人际关系的麻烦中。

人到底需要什么?恒子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追求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自己是自己,他人在实践他人的人生,我们不需要追寻别人的脚步。

人际关系的秘密在于“距离感”,不可逾越的界限,一定要保持住。

如果你问她“有没有令你感到厌烦的人”,她会认真地告诉你“我对人没有好恶之分”。

她认为,“人与人不能走得太近”。 对于和谁“变得更亲密”或者和谁“进一步加深关系”,恒子老师并不积极,也不怎么行动,因此在现实中她不会过于接近别人。 然而,她也不总是孤零零地一个人待着。对于仰慕她、愿意接近她的人,她总是面带平和的微笑接纳对方,与之快乐地交谈。 由于保持一定的距离,她对别人既没有过多的执着和期待,也没有过度的警戒。 每个人都有好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 如果只关注好的方面和对方交往,无论是自己还是对方,都会相处得很愉快。 但若过于接近,就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对方的缺点和不足。此外,如果对别人索取太多,而最终未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难免会产生怒气或失望的情绪。 老师充分了解这一点,因此和谁都保持绝佳的距离。

呢在我看来,那是因为她拥有一颗“不惧孤独的心”。 在写本书之前,我和老师聊了很多,她反复表达了一个观念,“人的一生基本上是一个人在生活”。 她有两个孩子,还有好几个孙子,自己住的地方离儿子家很近,但是恒子老师常说自己“一个人”“孤独”等。

对恒子老师来说,孤独是一种自然的状态。 在和恒子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孤独”的理解与老师截然不同。孤独是坏事,是寂寞,是羞耻,是凄惨……总之在我头脑中,孤独只有负面意义。 因为老师认识“孤独”的大前提是“人的一生基本上是一个人生活”,所以她即使一个人,也从未感到不安和恐惧,她认为这就是人生的本意。然而,包括我在内,生活在当下的很多人,非常害怕孤独、厌恶孤独。 因此,为了不让自己感觉孤独,人会努力与别人建立关系,并试图“密不可分”。 由于不是出于本意的交往,结果只是给自己增加压力。

正因为老师建立了“一个人”的心理立场,所以她对别人便不会抱有强烈的愿望或期待,别人的亲疏远近,她既不在意,也不生气。

人生的结果,不会马上显现。但是在每个瞬间,都有必须珍惜的事情。

我有一句座右铭:“能照亮某个角落就足够了。”也就是说,无须功成名就,只要在自己所在的环境中释放自己的力量就可以了。 无论在职场还是家庭,能为周围的人提供温暖的光亮就足够了。 当然,我并不是要让大家追求这样的活法。这只是我有生以来的感悟而已。 也许,最关键的是,自己能够认真、真诚地面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课题。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轨迹,没有必要和他人比较。

人做事往往凭借自己的感觉,到底“应该这样生活”还是“应该那样生活”,常常会做出片面的决定。有的人认为赚很多钱就是厉害,有的人觉得实现梦想才是伟大的。

人生的满足感并非由别人决定,也绝不应该追求和别人同样的生活。 因此,请务必意识到“这是你自己的人生”。

“现在每每回想起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我躺在莲花田里,莲花盛开,心情是多么愉快。”“化解苦难”“温暖心田”是莲花的花语。 恒子老师九旬的人生,正如田野里盛开的莲花一样,随风摇荡,她满身都是轻盈、柔和与坚强。

你可能感兴趣的:(90岁心理医生的人生感悟:不必太用力,坦率接受每一天,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