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谁是合适的接班人(一)

家族企业的传承向来风险重重,大概30%的家族企业能成功进入第二代,只有10%的家族企业能成功进入第三代,能进入第四代的仅有3%。中国的家族企业开始陆续面临传承问题,交接过程中的痛苦和纠结大多源于代际观念的不同,且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接班人被寄予的期望太高,担子很重。


新年刚过,林晓和项目组来到浙江J集团,开始了为期六个月的项目。这比预计的驻场时间晚了半个月,因为咨询顾问迟迟招募不到位。现在的毕业生似乎都不太愿意选择咨询行业,或许因为四处奔波的辛苦,或许因为较大的工作压力,有人做了一两年镀镀金,就转行了,像林晓这样五年以上的咨询顾问,已经算是资深级别了。面对团队成员青黄不接的情况,合伙人也是无奈,因为招募不到合适的项目经理,他不得不亲自担任项目经理。

J集团的刘总60多岁,从一名生产车间的技术工人,靠着天赋和勤奋,一步步努力发展为金属加工行业的知名企业家,他的儿子小刘总28岁,国外留学高材生,年轻有激情,已经在接班人位置上锻炼了2年多,老父亲决定慢慢退出,给儿子充分的发挥空间。

“刘总看起很年轻,可以简单介绍下您在J集团工作经历吗?”项目经理李老师内心对这个看起来还有些稚嫩的年轻人充满着好奇。

“我毕业后在J集团工作两年多,基本都是跟在父亲身边对公司业务和各个环节运营进行熟悉,但从小对父亲在生意上的谈判和迎来送往耳濡目染,实际上很早就了解公司业务了。”小刘总看似彬彬有礼,但对于这个有些质疑他能力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有力回击,稚嫩的脸上透着霸气和桀骜不驯。

J集团高管大都是跟随刘总创业的元老。总裁办周主任为人忠厚,深谙历史和人性,多年来与老板配合默契,在上传下达、干部任免、和内外宣传方面形成了鲜明的风格,沉稳不冒进,严格不苛责,对权势分配和干部使用恰到好处,使得张扬的人不得不收敛,保守的人不敢不奋力推进,润物无声,看似没做太大举动,却在不动声色中化解矛盾和难题。刘总把周主任作为儿子的辅佐大臣,很放心。

郑总是分管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副总裁,虽然只有初中水平,却是精干利落的女中豪杰,无论多复杂费解的专业术语、工具和方法论,尽管大部分都是她之前没有接触过的,都不会阻碍她快速把握本质、明确目标,提出关键问题和解决思路,把一头雾水的观众带入一个清晰明朗的状态,林晓觉得精英与普通人的区别大概主要在这吧,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快速把握本质,解决问题,而与学历无关。

另两位元老是小刘总的皇叔、皇婶,分别分管业务和财务。皇叔聪明睿智,创业期在市场拓展方面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只是人比较懒,在公司业务稳定后就开始进入享乐阶段,高尔夫、马术等各项业余爱好应接不暇。但林晓却总觉得皇叔是担心哥哥忌惮自己,故意表现出不争气的一面,不去争斗,保全自己,那么英勇善战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没有野心和目标,或许这才是司马懿一样的智慧。

皇婶就不一样了,长着一副精明的脸,也处处表现的积极好斗,不仅维护本分管领域的利益,也积极维护丈夫的利益,刘总心知肚明,已经悄悄的把皇婶在财务体系的嫡系总监、总会计师都换掉了,而换掉皇婶,只差新业务公司成立,派她去当一把手,基本相当于一切从头再来。

一切安排妥当,刘总觉得时机可以了,自己只保留董事长的职位,把总裁的位置让给了小刘总,扶上马再送一程。

林晓很不解,“为什么刘总身体和精神都很好,不继续坚持在公司做,过渡时间更长,不是更稳妥吗?”

李老师解释到。“小刘总留洋回来的,他同学朋友们都事业有成了,他肯定不甘屈居被辅佐的太子位置,早日登基,才能大展宏图啊。”

这天,周主任神情恍惚的来找项目经理诉苦,“小刘总和老板的风格差异比较大,总感觉摸不到头脑,做事做不到他心坎里。”

李老师早有耳闻,听说小刘总培养了一个自己的亲信,想替代周主任的位置,果然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年轻人可能都急于表现自己,我们也要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

“他在业务经营上有些冒进,基本每块业务都布局了新厂房,有些还是跨区域,其实这两年经济形势并不好,而且国际期货市场也不太稳定,我提了几次反对意见,他认为我太保守。”周主任忧心忡忡。

“你现在是不是基本不向老板汇报工作了,这些情况老板了解吗?”李老师提醒到。

“我不能再和老板汇报,否则他们都会觉得我对小刘总没信心,再说,老板会通过其他渠道知道的。”周主任果然还是老江湖的心思。

又过了两个月,林晓听说,新任的年轻解总已经接管了周主任大部分的工作,周主任基本被架空了,每日无所事事,竟研究起了诗词和书法。

项目第二阶段的汇报会上,郑总罕见的发飙了,她批评项目进度慢,而且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项目思路是和老板定的,项目进度都是她一直监督的,并没有太大出入。李老师和林晓他们猜测,她也遇到了和周主任类似的问题,是小刘总对项目思路和进度不满意,进而牵扯到她。

小刘总重新询问了项目的价值和意义,“从理论的角度看,木桶原理似乎是对的,但是我们公司的竞争优势,确实只是靠了长板,人力资源是我们的短板,我们不可能短期能把它补到正常水平,而且公司业务在变化,它只能在动态中完善,而不是停下来描一个完美的镜像。”谈话的气氛接近冰点,每句话都在质疑项目组的工作及存在的必要性。虽然他受的是国外的管理学体系熏陶,却丝毫没有教条和刻板,还是在力求务实。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光是体系化和规范化的建设,也是从思维上、工具和方法论上的输出,便于项目的传承,未来人力资源体系可实现自我的迭代。”李老师耐心的跟小刘总解释。

小刘总没再为难项目组,同时也提了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希望体系化建设能实现快速的可复制和可操作。

郑总一改往日风风火火的做派,谨慎和低调了许多,她主动找李老师沟通了一上午。“我觉得特别迷茫,之前公司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都没怕过,积极想办法,渡难关,现在经常会觉得自己很没用,做什么似乎小刘总都不满意,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林晓隐隐觉得,如果这帮元老不能很好的和小刘总衔接好,项目可能也会有很大风险。

小刘总接手公司的上半年,赶上国家政策利好,超额完成业绩目标,尽管利润和现金流因为业务扩张,略微差了一些。他非常兴奋,意气风发,快速拓展了期货业务、新材料业务,并加快了新建工厂的进度,给人力资源部下达了人员储备的招聘任务,准备下半年大干一场。

访谈过程中,很多员工对未来的预期非常乐观,新生产线上线、招人、工程提速,每个人都在超负荷的加班,似乎都在为一场盛宴忙忙碌碌做着准备。

也有些老员工表示了担心,“我们这个行业很特殊,不是靠技术或者规模就能取胜,下游厂商对价格很敏感,所以我们目前的生产线从特别低级的手工生产到国际最先进的都有,主要是应对不同的竞争对手和下游客户的需求。有时技术改进慢一点会被淘汰,但是走太快,投入多,利润薄,就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这句话很快应验了。7月份,利润和现金流完成情况不太好;8月份利润和现金流继续下滑;9月份老板不得不出面干预业务,因为现金流出现危机,尽管业务还是在增长。固定资产、人工成本等增速超过50%,集团一下吃不消了,开始减编,暂停了一些在建的工程。

J集团没有核心自主产权的技术,没有雄厚的资本背景,如果硬说有什么过人之处,无非靠的勤勤恳恳牙缝里省钱,慢工出细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中挤垮一批想赚快钱的企业,在薄利的制造业中开辟一片天地。小刘总终于体会到父辈创业的不易,更体会到守业的艰难。

林晓有时想,尽管小刘总和父亲思想观念差异大,但都是勤奋聪慧的人,即使小刘总重新换个行业创业,结果也不会太差。但要沿袭他人的做法而不能完全施展自己,确实很痛苦。而老板肯定不想辛辛苦苦一辈子的基业,旁落他人。子承父业,天经地义。他宁愿企业毁在自己孩子手里,而不是外人手里。这种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从历史的洪流看,时势造英雄,历史选择了优秀的企业家,无论是开创型还是接班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秀的企业家同样造就了一个个精彩的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智能时代,时代的更替比想象的还要快。接班更多是家族物质的传承,而社会更需要代际间精神和智慧的传承,创新与魄力的传承,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你可能感兴趣的:(20谁是合适的接班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