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

都江堰_第1张图片

如果说这次川西短程

哪一站最让我们心动的

那真是非都江堰莫属

喜欢它两千多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喜欢李冰为苍生而设计的水利工程

喜欢它流经千年不朽的雕梁画栋

喜欢它防造的古色传香的步行街

喜欢它集万千名家智慧的结晶

以及传承下来造福人类的浩瀚力量

前人的智慧从无超越

我们当代代传承并学习~~

都江堰_第2张图片

一闸碧流新世界,十分春色暖人间!

都江堰_第3张图片

那天我们白天途经四姑娘山、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映秀地震遗址,行程本是紧张,从映秀出来,看看时间尚早我们直接驱车去到都江堰。

傍晚五点多才到达都江堰,我们临时又增加了一个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风景,走完时累的已经快趴下。

都江堰_第4张图片

穿过园林景观设计的历史长廊,历代治理过都江堰水利的名人都留下了丰功伟绩的历史记载,并建有青铜雕塑以供后人敬仰膜拜。

都江堰_第5张图片

不过都江堰的设计和脑海里面我们想像中都江堰堤坝的样子是不同的,它并不是像三峡大坝的样子。

都江堰_第6张图片

这里实在太美了,它的设计者简直是天才,费时八年凿开宝瓶口开山挖河,把一个两千多年前旱涝灾害如此严重的河道,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智慧,轻易的给出了设计方案:二八排沙,四六分水。

两千多年前,其实这边是没有内江设计的,只有外江,也就是说所有的水当时就往外江流,外江通向现在的乐山方向,所以造成当时的洪涝灾害,人们后来可能也是为保平安祈福才修建的乐山大佛。(个人见解)

都江堰_第7张图片

而成都这里,因为当时没有“宝瓶口”的设计,没有流水都往成都方向水向,所以容易发生旱灾。

那时一边是干旱,一边又是涝灾,所以蜀郡太守李冰才设计了在宝瓶口挖了这条内江,把本来应该全部往乐山方向流过去的水,引用一部分到成都这块地来平分。

都江堰_第8张图片

直接把江水一分为二,分成了两条江,内江是用来灌溉的,它的水经过旁边宝瓶口留到成都,解决了成都人们的生活、农业、工业80%的出口,从此旱涝两灾瓦解冰消。

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在枯水季节灌溉用水,剩下四成水流到外江,但是在洪水季节水多的时候,外江是天然的河床,它的江面比内江要宽,水多的时候,水就不会向水少的地方慢吞吞地往低处流,流水多了以后水位升高流速加快,它会很快的往宽的地方挤过去,所以在洪水季节反而有六层的水流到了外江,这样刚好颠倒过来了,这个叫四六平潦旱,这个四和六不是特指哪一边,它会按照季节自动调节,具体看哪边需要,哪里就是六,哪里不需要哪边就是四。

都江堰_第9张图片

公元前的256年,公元前2270多年,从建造一直沿用至今,它主要是由三个助理部分组成,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个主要助理部分组成,它们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古人用竹笼马叉以柔克刚的设计,在这里看到读书和知识的重要性!

查度娘: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2],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水利工程到现在两千多年,因为历朝历代都在维护,所以至今都还在继续发挥作用。成都市民的生活、农业、工业80%都离不开这边的这个龙头设计,在这儿叫龙头吐水,我们家里的水龙头也是因此而得名。

传说中李冰父子治水,历史上李冰用了三十年才修建好这个水利工程,虽然他活到六十岁,但也是耗费了毕生的精力,他没有儿子,人们因为对他的尊重,所以送了一个传说中的儿子给他,就是封神榜中的二郎神杨戬。

都江堰_第10张图片

首杜甫的《登楼》诗中有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说的就是这座玉垒山。

都江堰_第11张图片

海明威曾在书中说过:“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到哪里去,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 。”

都江堰_第12张图片

诚然,我们所看过的风景,见过的人,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见识与理解。

都江堰_第13张图片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千年之后的都江堰竟然还是如此美丽,获益非浅!

都江堰_第1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