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圣家堂传奇
我们故事的主角就是下面的这个家伙,初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像著名的苹果之父的风范。
就是他,造出了巴塞罗那几乎所有有名的建筑,有17个被列入西班牙国宝,有三项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就是他,这个穷的叮当响的家伙,设计出了上图这个世界上历史最长、一个多世纪都没有完工的烂尾楼。
他就是安东尼·高迪,西班牙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这个著名的“烂尾楼”称之为圣家堂(也叫圣家族大教堂),一座赎罪教堂。
最初的设计并非来自于安东尼·高迪。
因为圣家堂始建于1882年,而安东尼·高迪在1883年才接手主持工程。
相信最初的设计并不是现在这样子,因为建设这座教堂的原始构想来自于巴塞罗那书商约瑟夫·博卡贝拉,他创办了一个“热爱圣约瑟宗教协会”,他及这个协会于1874年就开始宣讲筹备圣家堂的建设。
1881年,他们在得到几笔捐赠后,买下来圣家堂的土地。
1882年,圣家堂开工,初始设计师为弗朗西斯科·德·比利亚尔,其设计为标准的哥特复兴式教堂,与现在的样子大相径庭。
其实,第一任设计师留给人们的仅仅是地下圣坛的完工,完工那天,也就是1883年的3月18日,弗朗西斯科·德·比利亚尔辞去教堂设计师的职务。
我们得知比利亚尔辞职的具体原因,是因为它的设计造价很高,教会非常不满,他不堪负重,愤而辞职。
然后,安东尼·高迪,一个比比利亚尔更猛的人,也就是我们故事的主角荣耀登场了。
这年,他刚刚31岁。
正是源于他的登场,使圣家堂的建设成为迄今为止最伟大的世界级“烂尾楼”。
导致烂尾的核心原因之一应该是这座教堂的属性,上面说过,这是座赎罪教堂。意思是教堂的建设资金完全来源于教众的赎罪金。
事实上也是如此,开建至今100多年来,圣家堂从未接受过任何一个国家或组织的任何款项。
然后,然后圣家堂的建设就由于资金断断续续,以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及中间的西班牙内战的原因,也断断续续的建设了100多年,终于沦落为“烂尾楼”。
问题的核心是,资金断断续续,经历过第一、二次两次世界大战,中间还被西班牙内战打断,究竟是什么理论或组织支持让圣家堂能坚持100多年仍在建设中而未停止?
我们继续梳理没有讲完的故事。
说说成为圣家堂建筑设计师之前的安东尼·高迪。
话说在中学时代,安东尼·高迪就是一个生来孤僻的人,小时有一场风湿病,也许就是这一场风湿病,让他有了一个传奇的一生——练就了一双惊人的观察与解读大自然的敏锐的眼睛。
在学校里人缘极差,不和别人玩,别人也不和他玩。也许本就不在乎不屑于和别人玩,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梦想——绘画当中,并具备很高的天赋。
然后,他如愿进入了当时热门的建筑学校学习,从此贫穷而苦逼的一生就开始了。他的大哥刚从医学院毕业,还没来得及闯出一番事业,就不幸去世了。也许受到长子的过早离世,母亲去世了,接着他的姐姐也去世了,仅仅留下一个幼小的女儿。
这样,高迪就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想法赚钱养家糊口。
那个时候,重压之下的比利亚尔辞职后,没有人敢接手。
也许是生存和家庭的压力让高迪如此选择。
好在他的第一幅作品交出就引发争议,校长几经犹豫后才授予他毕业证书,并说了那句著名的话:“真不知道我是把毕业证颁给了一位天才还是一个疯子!”
事实证明,校长的话是对的,安东尼·高迪不但是天才,更是一个疯子。
比利亚尔辞职后,安东尼·高迪一生梦想的赞助商欧塞维奥·古埃尔力荐高迪,并成为圣家堂这么多任设计师中的最耀眼的一位。
何小桃想,这位天才+疯子的设计师高迪接手后,估计最痛心棘手的就是没有钱,要是有钱的话,他肯定会把已经建好的地下圣坛砸掉重建。否则他就不是安东尼·高迪。
但是,他没有钱,圣家堂的建设组织者也没有。
他只能按照比利亚尔的设计,何小桃想,整个过程,对于安东尼·高迪来说,应该是一会种独具风味的煎熬和痛苦...
又过了一年,安东尼·高迪才被任命为圣家堂的总建筑设计师。
伟大的高迪就这样逮住机会,把原先的整体设计都改变了。先把原先比利亚尔指定的哥特复兴式教堂风格大胆的改为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建筑。
私人捐款、屡屡被打断,再加上高迪曾说:“我的客户(指的是上帝)并不着急。”
就这样,直到高迪去世的那一年,圣家堂仅仅完成了整体设计的15~25%之间,不到1/4。
1926年6月10日,巴塞罗那举行有轨电车通车仪式,在那个年代,有轨电车是个利国利民其通车的庆祝仪式完全可以万人空巷的程度...
突然,电车把一个邋里邋遢的老头给撞倒了。
这个穿着寒酸、面容憔悴、外表酷似流浪汉的老头,送到医院不到三天,就永远闭上了眼睛。
一位老太太认出了他——天哪!这是高迪!巴塞罗那最伟大的建筑设计师,整个西班牙人的骄傲。
高迪出殡那天,巴塞罗那再次万人空巷,全成的巴塞罗那人都出来为他送行。
高迪被安葬在圣家堂的地下墓室。
在西班牙内战期间,高迪的部分设计图纸、模型、宝贵资料和工作室被弗朗哥政府烧毁,整个工程再次被迫停止。
直到1954年,在西班牙人民的强烈呼吁下,圣家堂才得以再次开工。
之后在建筑师弗朗塞斯科·金塔纳(Francesc Quintana)、普伊格(Isidre Puig Boada)、路易斯·博奈特(Lluís Bonet i Gari)和弗朗塞斯科·卡多内(Francesc Cardoner)依次接手的带领下,基于被大火损坏的原设计和部分现代的改进设计重构思想,圣家堂依然在继续完成100多年的建设。
如今,圣家堂的整体建筑完成50%,而且还是由于费用的限制,建建停停,进展缓慢。
2015年,圣家堂建筑设计师法利宣布圣家堂完成了70%的工程。
工程主体预计在2026年,也就是高迪去世百年之际计划完工。
教堂装修计划约于2032年前后完工。
相信鉴于圣家堂的独特建筑局限,也许,这也仅仅是计划而已。
太大的可能还是会延迟工期。
相信,已经与高迪完全融为一体的圣家堂,终于有一天会完工,并以整体面具展示在人们面前。
圣家堂100多年的建筑期,历经近十代设计师的迭代工作,其建筑和艺术上的成就不在述说。
试问圣家堂建建停停100多年,历经近十代建筑设计师的相继工作,究竟是什么伟大思想或理论在支撑?
2.指南针优于地图
在两年前,何小桃接触到安东尼·高迪以及圣济堂以后,这个问题就一直萦绕在她的心间。直到她读到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伊藤穰一《爆裂》一书,伊藤穰一和安东尼··高迪有点相似之处,颇有疯子之称。他是麻省唯一没有学位的实验室主任没有之一,而这个那个实验室的研究项目也一度匪夷所思。
书中的一个理念似乎让何小桃对于圣家堂的疑惑茅塞顿开。
顾名思义,地图意味着你能通过地图掌握极其详尽的所有信息以及所有可能的到达路线,包括最近最优路线。相较于地图,指南针却是更加的灵活,除了方向明确、目标清晰,需要发挥任务者充分的发挥创造性和自主能动性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并在实际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路线或方案,以求最快和最经济的时间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到达终点。
事实就是如此,当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成为生活助手之后,人就懒得像以前一样规划路线和攻略,而是一味地的完全按照地图指示前行。久而久之,人们似乎伤失了以前开车上路、找路的功能,失去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别样风景的机会,因为出现在你面前的似乎都是设计和安排好的,缺少了创新和冒险的乐趣。
圣家堂的整个建设史,在高迪之后,似乎有一个指南针给整个圣家堂指明了方向,每一任设计师即使在资金断裂、战火纷飞的年代,只要机会成熟,就随时做好开工,并持之以恒。
而按照地图理论,太多的选择,圣家堂也许早就被放弃了。
伊藤穰一在《爆裂》中开玩笑的写到:“在理论中,理论和实践没有差别。而在实践中,理论和实践却有差别。”
这句话,也许正能说明,圣家堂的建设中,指南针的实践活动中,圣家堂之高迪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的区别。
3.甜蜜的指南针
上文说道,21年前,山西太原的某个街道上,一个糖尿病专科医院诞生了。
21年过去了,不但是太原,还在北京、成都、兰州、哈尔滨等几家城市都开设糖尿病专科医院,形成一家国内较大的糖尿病专科集团。
四年前,何小桃在北京的一个移动医疗的会议上,第一次见到这家医院的创始人。
一个低调、收敛而富有内涵的江南男子。
三年后,以他为发起人,组建了国内第一家内分泌科医生集团。
十年前,还是这位创始人,坚持引进台湾的糖尿病共同照护理念,并在国内花巨资推广至今。
两年前,每年多次世界糖尿病领域的学术会议上,他作为非官方邀请代表,和武汉医科大学一位研究生,成为这个会议上的两个不多见的另类。
他不懂英文,那个研究生也是首次出国,他俩形成一个独特的组合,吸纳着全球在这领域的先进的气息。
那么,是什么力量指引着他坚持21年,并还讲继续坚持下去,不懈余力的引进日本台湾的成熟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奔波于海内外糖尿病领域的各种医学学术会议。
这一切,没有地图,只有心中亮闪闪的指南针。
上一篇:何小桃(21):甜蜜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