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撸起袖子整理电子资料,热火朝天地,热情堪比当年搬新家。数量虽不多,几百篇文章而已,但要一一筛过、分类,进度自然快不起来。不觉得累,反倒有点嗨。
上周确定了整理方向(见懒人的“电子资料整理术”升级全记录),就是把文字资料大迁移到印象笔记上面。素材主要来自平日从微信公众号、雪球、、纸质书等等收集来的方方面面信息,都是我看过觉得有价值留下来细读的。平日里,它们灰头土脸挤在一起,被堆在各个散乱的文件夹里。这次大整理,总算让它们重见天日。
“整理”的感觉,怎一个爽字了得。建议不开心的人试试,不管是整理实物还是电子资料,大概率会让你开心起来。
第一爽是“扔东西”的畅快。在《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一书中就讲到,选择是否留下一样东西取决于它是否能让你怦然心动,这同样适用于电子资料。
重新审视每一篇文章,发现有些信息已经过时了,有些已经不适用于如今的需求,还有些以现在的眼界看已经不够有价值....凡此种种,皆属于无法让我怦然心动的范畴,统统进了废纸篓。
这一场“声势浩大”的去芜存菁后,留下来的都是值得反复学习和揣摩的文字。
第二爽是清晰分类后的成就感。以前乱糟糟的一堆,如今都整整齐齐排着队待在印象笔记里,随时等待检阅。
效果立竿见影:
1.有助于梳理心中所想——倾听心的声音,做想做的事儿,做真实的自己
我们到底喜欢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对我们来说最重要?这些问题不是一开始就有清晰答案的,更多的时候,我们都身处迷茫之中,理不清头绪。而通过整理平常的关注点,按图索骥,就会拨开云雾见月明,找到答案。
比如,对我来说,有很多感兴趣的事,理财、画画、健身、育儿等等。但哪些更喜欢、更重要,或者说是本阶段最需要花费时间的,还真的很难取舍。当资料被整理好后,我发现,在我心中,孰轻孰重,一眼便知——包含资料数量最多的类别,是理财、育儿这两类,健身、时间管理次之,语言学习、职场知识垫后。
这说明现阶段,我最感兴趣的,最迫切想要学习的,是理财知识以及如何当一个好妈妈。另外,健身和时间管理是我的短板,是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而有一些自以为很喜欢的,其实没那么喜欢,比如语言学习,细想起来,每日的英语学习任务,确实完成得有些痛苦,而每次学到理财知识就很开心。
除此之外,还能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收集的资料中对于如何照顾爸妈的知识,少之又少。这反映出我对他们的关心还不够——我们总是很容易关心孩子,却忽略了父母。虽然爸妈还只是50出头,但作为女儿应该从现在开始照顾他们的身体,为他们美好的晚年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于是,做出了一些调整。其中之一便是增加每日理财学习时间,减少一半英语任务,之二是郑重的在印象笔记中加上照顾爸妈这一个笔记本,准备好好补充这方面的知识,为实际行动做支撑。
2.有助于潜心学习——在浮躁时代永葆学习的初心
以前每次想写一个选题,都苦于资料的分散,没有办法好好进行系统性学习。资料库建立起来后,立马觉得世界都清晰了,满腔学习热情。
在这个碎片化知识满天飞、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沉下心去收集资料,然后每周分主题消化,算是自己对抗浮躁世界的一个方法吧。
与之相对的,大概就是以前刷微博榜单的无聊时光:一遍一遍刷新,翻看各种娱乐新闻、八卦事件,刷得越多越空虚。后来干脆删掉微博,才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虽然现在偶尔还是忍不住用邱先生的手机刷)。
希望自己初心不改,继续学习有趣的知识。
第三爽是初步学了一项工具——印象笔记。
果然是科技改变生活,反映到小处,一款软件也能提升幸福感。
以前每次想保存公众号或者其他网页的文章,都需要用电脑复制粘贴。很多时候电脑没在身边,只好存起来,等过段时间空了再操作。繁琐不说,每次格式都会乱掉。查看也特别不方便,总归离不开电脑。
使用了印象笔记,只需要点一下分享,即可一键保存。格式都被很好地保留下来,查看也很方便,尤其是移动端。
也摸索了一点用法。
印象笔记中的模式是:笔记本组-笔记本-笔记(如下图),不能像电脑文件夹一样可以有很多子集。刚开始觉得这是限制,后来想想这样设计也有道理——子集多了看上去是有条理了,但实际查看却不方便。
实在需要多分一级的,可以设置标签。我个人喜欢手动标签,即加个统一前缀就行了。
其实用印象笔记批量上载照片也方便,集体拖往工作区就可以了。但是我怕照片多了会影响文字资料存储、读取的便利性,就放弃了集中存储在此的想法。毕竟照片几十G呢,还是乖乖找个云盘吧。
说到底,整理电子资料,就是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架构,这不会是一件一步到位的事情,需要一点点打磨成想要的、顺手的、符合个人习惯的样子。
我想,看着我的私人订制文件库慢慢被建立起来,精神上一定是富足而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