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学习(一)

OOA&D的第一步,就是了解用户需求,并将其转换为业务用例图

这里要注意三点:

1、业务用例仅从系统业务角度关注的用例,而不是系统提供的用例,业务用例关心“系统该实现什么业务”而不是“系统提供了哪些功能”;

2、业务用例仅包含客户“感兴趣”的内容;

3、业务用例中所有用例必须是客户能够看得懂的用例,如果该用例客户看不懂,那么他就不适合做为业务用例。

OOA&D的第二步,就是为业务用例图中各个用例绘制活动图

活动图描述了这个业务用例中,用户可能会进行的操作序列。活动图有个很重要的使命:从业务用例分析出系统用例。

OOA&D的第三步,就是从活动图中选出系统用例

找出所有的备选系统用例后,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合并和筛选。合并就是将相同的用例合并成一个,筛选就是将不符合系统用例条件的备选用例去掉。
一个系统用例应该是实际使用系统的用户所进行的一个操作

OOA&D的第四步,就是根据系统用例设计用户规约

用例规约唯一的要求就是“清晰易懂”

OOA&D的第五步,就是绘制业务领域类图

完成了上面几步,下面应该是绘制业务领域类图了。所谓业务领域类图要描述一下三点:

1、系统中有哪些实体;

2、这些实体能做什么操作;

3、实体间的关系。

这里要特别强调:这里的实体不是Actor,而是Actor使用系统时使用的所调用的实体,是处在系统边界之内的实体。

理解以上这段话非常重要,我经常看到由于混淆了实体和Actor的关系而导致画出的领域类图不准确或职责分配不准确。
大家可能还注意到,我们这里没有给出每个实体的属性。其实,在领域分析阶段,实体的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出实体的操作。

OOA&D的第六步,就是绘制实现类图

以上这几步,就是分析的过程。而下面的步骤就是设计了。
1、设计没有分析那么好描述,因为分析是“客户面”,它只关心系统本身的功能和业务,而不关心任何和计算机有关的东西。但是,设计和平台、语言、开发模型等内容关系紧密,因而很难找出一个一致的过程。但是,一般在设计过程中实现类图是要绘制的。
2、实现类图和领域类图不一样,它描述的是真正系统的静态结构,是和最后的代码完全一致的。因此,它和平台关系密切,必须准确给出系统中的实体类、控制类、界面类、接口等元素以及其中的关系。因此,实现类图是很复杂的,而且是平台技术有关的。

OOA&D的第七步,就是绘制序列图

有了静态结构,我们还要给出动态结构,这样,才能看清系统间的类是如何交互的,从而有效帮助程序员进行编码工作。
序列图在实际中是很多的,几乎每个类方法都配有相应的序列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向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