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

目录

数据传输分层的原因

OSI七层参考模型

ICMP: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

ARP:正向地址解析

R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UDP传输协议(面向无连接、不可靠的)

端口号

数据的封装和解封


数据传输分层的原因

  将复杂的流程分解为几个功能相对单一的子过程

          1.整个流程更加清晰、复杂问题简单化

          2.更容易发现问题并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OSI七层参考模型

          应用层(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表示层(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

         会话层(建立、管理、中止会话)

         传输层(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网络层(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数据链路层(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

        物理层(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

七层参考模型又可转换为五层和四层,具体如下表所示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_第1张图片

ICMP: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

             作用: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并给予一定的反馈

             组成:ping命令、traceroute命令

ARP:正向地址解析

           数据传输通讯地址:源IP、源MAC、目标IP、目标MAC

           使用场合:已知目标IP未知目标MAC地址的时候使用

           工作原理:源PC机对除其本身外所有PC机进行广播寻找目标PC机的MAC地址,收到广播                               的PC机将收到的MAC地址与其本身的MAC地址进行对比,如若一致则做出回                                 应,如若不同则将接收到的广播询问丢弃。

R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使用场合:已知目标MAC地址、未知目标IP地址时使用

TCP传输协议(面向连接、可靠): 

                          TCP将报文划分为较小的片段,称为数据段(按顺序编号)

                          如果发送方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确认,则会认为数据段丢失并重新发送

                          三次握手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_第2张图片

TCP连接的终止(4次断开)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_第3张图片

UDP传输协议(面向无连接、不可靠的)

          ——UDP不需要确认接收,是效率最高的传送机制

          ——无确认和重传机制

          ——UDP是音频流、视频流和IP语音(voip)之类应用程序的首选

端口号

   介于1-65535之间,其中1-1023为公认端口、1024-49151为注册端口、49152-65535为私有端口。下图为一些特殊端口号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_第4张图片

数据的封装和解封

      封装: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_第5张图片

   解封: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_第6张图片

PDU(协议数据单位)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_第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