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提须知 :
二、物理层的基本介绍:
三、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
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
数据的传输方式: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关于信道的后续相关介绍:
四、数据编码技术:
数据编码技术的分类: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模拟数据在模拟信道上传输:
五、数据交换技术:
主要分类:
电路交换技术:
存储转发交换技术:
数据交换技术的之间的比较:
虚电路技术:
六、多路复用技术:
频分多路复用(FDM):
时分多路复用(TDM):
码分多路复用(CDM):
七、传输介质:
引导性传输介质:
非引导性传输介质:
通信卫星:
八、物理层协议:
定义与作用:
相关设备:
几个常用的物理层接口:
TCP/IP 是四层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但最下面的网络接口层并没有具体内容。
因此学习往往采取折中的办法,即综合 OSI 和 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只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
物理层的作用:将比特从一台机器传输到另一台机器。
基本思想:
功能:
为数据终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道。
在数据通道上传输数据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
理论基础:
改变诸如电压或电流等某种物理特性的方法可用来在电线上传输信息。
什么是信息、数据与信号?
信息(Information):客观事物属性和相互联系特性的表征(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和运动状态)。
数据(Data):对客观事物进行描述与记录的物理符号(可以理解为“信息的数字化形式”)。
信号(Signal):数据的电压或电磁编码。
三者之间的联系: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容与解释,信号是数据的编码。(换句话说:信息承载在数据上由信号传输!)
通信:广义上将,用任何方法、通过任何介质将信息从一地送到另一地,均称为通信。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信源:通信过程中产生和发送信息的设备或者计算机。
信宿:通信过程中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
发送器:信号变换设备,可以将信源产生的信息转换为在传输系统中传输的信号。
接收器:信号变换设备,可以将传输系统中传输过来的信号转换为能够被信宿处理的数据。发送器和接收器通常集成在一起,如调制解调器(Modem)。
信道:信源和信宿之间的通信线路。
分类一:
并行传输:
一次发送n个比特,大小取决于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传输线路数量。
串行传输:
一次只发送一个比特,发送端和接收端只有一条线路。用于远距离传输。
分类二:
异步传输:
以字符作为独立的传输单位,每个字符的起始处对字符内的比特进行同步,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不定的。
因此,异步传输时,每个字符的起始和终止处需要有相应的标志。
同步传输:
以包含若干字符或比特的数据块作为传输单位,数据块内比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只需要在数据块的起始处和终止处有相应的标志。
采用同步传输,收发双方必须达到某种程度上的时钟同步,实现的方式有两种:外同步法和内同步法。
外同步法:
接收方的同步信号由放松方事先送来。在实际发送数据之前,发送方先向接收方发送一串同步时钟脉冲,接收方按照这一时钟脉冲的频率和时序锁定接收方的接收频率,以便在后续的数据接收过程中始终和发送方保持同步。
内同步法:
分类三: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
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
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数据传输速率:
定义:又称为比特率,是指在每秒能传输的二进制信息位数。
单位:比特/秒,记作bit/s或者bps。
计算公式:
公式解释:
那么什么是码元呢?
码元是时间轴上的一个信号编码单位。对于数字通信来说,一个数字脉冲就是一个码元;对于模拟通信来说,载波的某个参数或者几个参数的变化就是一个码元。无论在数字通信还是在模拟通信中,一个码元所携带的信息量是由码元所取的有效离散值的个数(状态值)所决定的。
信号传输速率:
定义:又称为码元速率、调制速率或波特率,它是指每秒信号状态变化的次数或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
单位:波特
计算公式:若一个码元所取的有效离散值个数为N,则一个码元所携带的二进制位数为。因此数据传输速率S与信号传输速率B具有以下的关系:或者
信道容量:
定义:信道容量 C 代表着传输数据的能力,即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单位:bit/s
模拟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受模拟信道带宽制约的,对于该问题,奈奎斯特和香农展开研究,提出了奈奎斯特定理和香农定理。
奈奎斯特定理:
在理想的低通道信道中(不考虑噪声干扰),为了避免码间串扰,码元速率的极限值 B 与信道带宽 H 之间的关系为——B=2H。
由该定理可知,码元的传输速率是受限制的,不可以任意提高,否则在接收端会导致码间串扰而无法判断码元边界。实际信道中,最高码元速率比奈奎斯特定理得出的理想值还要小。
由此可知,在理想低通信道中,信道容量(即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计算举例:使用带宽为3kHz的信道传输二元调制信号,根据奈奎斯特定理,求解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根据奈奎斯特定理 H = 3000,因为是二元调制信号,所以 N = 2,故求解可得C = 6000bit/s = 6kbit/s.
香农定理:
因为奈奎斯特考虑的是无噪声的理想情况,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分子热运动,随机热噪声总是存在的,所以不存在无噪声信道。
香农在考虑热噪声存在的条件下,给出了信道容量(即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C的计算公式:,其中S/N表示信噪比,H为信道宽度。
计算举例:求解信噪比为30dB,带宽为3kHz的信道的容量C。
根据香农定理,C = 3000 x = 3000 x = 3000 x = 30kbit/s.
误码率:
误码率是衡量数据通信系统在正常工作时传输可靠性的指标。
定义:二进制数据位在传输时出错的概率。
公式:误码率 = 出错的位数 ÷ 传输的二进制位
在计算机网络中,一般要求 误码率,而且可以通过差错控制机制检错和纠错降低误码率。
信道:一般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顾名思义就是信息的通道)
那么信道有了,如何认识信号呢?
用一个以时间t为自变量的单值函数f(t)来表示电压或电流的值,就可以对信号的行为进行建模,并用数学手段对其进行分析。
信号建模:傅里叶分析
傅里叶证明了:任何一个周期为T的函数g(t),都可以表示成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组成的无穷级数:
那么信道有了,信号也有了;我们能直接发送信号了吗?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 来自信源的信号。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因此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 (modulation)。
那么什么是调制呢?调制有哪些又是怎么做的?
调制分为两大类:
基带调制:仅对基带信号的波形进行变换,使它能够与信道特性相适应。变换后的信号仍然是基带信号。把这种过程称为编码 (coding)。
通带调制:使用载波 (carrier)进行调制,把基带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在模拟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
通带信号 :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
解决了传输上的问题,我们接下来解决以下原材料的问题(即传输的数据)!
数据分为两大类:
模拟数据:也称为模拟量,取值范围是连续的变量或数值。
数字数据:也称为数据量,取值范围是离散的变量或数值。
相应的就对应着两大类信号!
模拟信号:
在时间上和幅值上均是连续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此类信号的特点是,在一定动态范围内幅值可取任意值。许多物理量,例如声音、压力、温度等均可通过相应的传感器转换为时间连续、数值连续的电压或电流。
数字信号:
与模拟信号相对应,时间和幅值均离散( 不连续 ) 的信号。数字信号的特点是幅值只可以取有限个值。
为了使信源产生的数据能够在相应信道上传输,在源系统端需要有信号变换设备,将信源产生的原始数据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同样,为了使信宿能够接收并处理信道上传输过来的信号,在目的系统端也需要信号变换设备,将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转换为适合被信宿处理的数据。在上述过程中需要用到数据编码技术。
所以一共分为四种!
基本信号编码:
不归零
单级不归零码:有电压(电流):1;无电压(电流):0
双级不归零码:正电压(电流):1;负电压(电流):0
归零
单级归零码:发送1码时,有电流,码元周期内回调为0电流;发送0码无电流
双级归零码:发送1码时,有电流,码元周期内回调为0电流;发送0码负电流
曼彻斯特与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4B/5B编码:
将要发送的数据流每 4bit 为一组,然后按照 4B/5B 编码规则将其转换为相应的 5bit 码(相当于用5位存4位数据),每个 5 位码组中不会多于 3 个 0 或者不会少于两个 1 。
4B/5B 编码效率为80%。
首先介绍一下通带传输: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一个信道上发送信息所使用的频率范围并不是从零开始的。
对于无线信道来说,发送非常低频率的信号很不切实际:
即使是电线,把信号防止在一个给定的频带上非常有用,因为这样在信道上可以允许不同信号共存
这类任意的一个频率波段都用来传递信号的传输,称为通带传输。
数字调制可借助通带传输完成。
即针对通带内的载波信号进行调节或调制
可以调节载波信号的振幅、频率和相位
针对这些信号特征的调制方法都有一个对应的名称:
移幅键控(调幅)(Amplitude Shift Keying, ASK):用两个不同载波信号的幅值分别代表两个二进制数字0和1。
移频键控(调频)(Frequency Shift Keying, FSK):用两种不同频率的载波分别表示二进制数字0和1。
移相键控(调相)(Phase Shift Keying, PSK):利用相位不同的载波信号来表示数据。
正交振幅调制(QAM):
这个编码方式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在不损失信号质量的前提下,将信息从无穷多的连续值转换为有限个离散值!
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 PCM):
脉冲编码调制的工作过程为: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
采样:
采样就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测量模拟信号幅值。采样频率由采样定理给出。
采样定理:若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采样,只要采样频率大于等于有效信号带宽的两倍,则采样值便可包含原始信号的全部信息。
使用举例:某路语音信号的带宽为4kHz,则采样频率可取为8kHz,即每秒采样8k次,或者说每隔125微秒采样一次。
量化:
量化就是将采样点处测得的信号幅值分级取整的过程。量化级数一般取为 。
编码:
编码就是将量化后的整数值用二进制数来表示。
将每个采样点对应的离散值编成一定位数的二进制数码,称作一个码字,码字长度是量化级数 N 的对数。
计算举例:对于带宽为4kHz的语音信号,采用量化级别为128的PCM方法编码,请问:所产生的二进制位最少需要多大传输速率的信道才能传输?
带宽为: x 2 x 4000 = 56000bit/s = 56kbit/s
脉冲编码调制(PCM)存在着一个瑕疵——每个样本取整量化的绝对误差相同,与信号幅值无关,因此低幅值的采样值相对误差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又提出了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
方法:利用信号的相关性找出可以反映信号变化特征的一个差量值进行编码,即对当前值和前一个值之差进行编码。
优势:依据相关性原理,这一差值的幅度范围一定小于原信号的幅度范围,这样就:减少了编码位数。因此,在保持相同量化误差的条件下量化电平数减少,即提高了编码效率。
下面介绍一个差分脉冲编码调制中的一种!
增量调制:
特征:增量调制是一种简单的差值脉冲编码调制方式。
将相邻采样点的量化值之差进行量化,并且只对这个差值的符号进行编码。
量化值限于正和负,只用一个比特传输样值。
目的:简化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方法
应用:在军事通信和卫星通信中广泛应用
模拟调制将一个输入信号m(t)与频率为fc的载波结合以便产生一个带宽以fc为中心的信号s(t)的过程。
模拟数据进行调制解调:为了有效传输需要高频;调制可允许频分多路复用。
调幅:
调幅在调幅技术中,载波信号的振幅根据调制信号的振幅的改变调整。
载波信号的频率相位不变。
调制信号变成了载波信号的一个包络线。
电路交换数据传输的三个阶段:电路建立----数据传输----电路释放。
电路交换的特点:
两部电话机进行连接时,只需要一对电线。
五部电话机进行两两连接时,需要十对电线。
N 部电话机进行互联时,需要 N(N-1)/2 对电线。
当电话机的数量到达一定时,互联所需的电线对数和电话机数的平方成正比。这个时候就需要交换机完成全网的交换任务了,
交换的含义就是连接——把一条电话线转接到另一条电话线,使其联通起来。从资源分配的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的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可知电路交换的特点就是:
电路交换举例:
A和B之间的通话交流:
用户线:电话用户连接交换机之间的线路,用户专用的。
中继线:交换机之间的中继线,是用户共享使用的,正在通话的两个用户只占用其中一条线路。在通话的整个过程中,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着端到端之间的通信资源。
电路交换的优缺点:
由于计算机线路具有突发性,线路利用率不到1%,这导致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很低,所以不适合于电路交换。所以要用到下面介绍的存储转发交换技术。
特征:不需要建立专用通信线路,中间交换结点收到信源方向传来的数据时,先在本地暂存,然后根据输出端口的状态选择合适的输出线路进行转发。
分类:根据交换时传输数据单位的大小,存储转发交换又分为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报文交换:报文长度大小不受限
分组交换:分组大小一定
报文交换技术:
交换流程:
源主机与目标主机通信时,由源主机把用户所要发送的正文配上报头形成报文后,发送给相邻的交换器。
交换器把收到的信息存入缓冲区并送入队列等待处理。
交换器再依次对输入队列中的报文作适当处理,然后根据报头中的目标地址,选择适当的输出链路。
若链路空闲,便启动该链路的发送进程将报文发往下个一个交换器。
如此多次转发,直至报文到达指定目标。
若该输出链路正忙,则将装有信息的缓冲区送该链路的输出队列上排队等待发送。
延迟点:
存储—转发延迟:中间节点存储转发报文而产生的延迟
排队延迟:等待处理,等待发送
特点:
不建立专用线路,线路利用率高
要求中间结点(网络通信设备)缓存大,通常采用硬盘作为缓存
延迟时间长,不可估计
分组交换技术:
交换原理:
优缺点:
优点:
高效——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灵活——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和查找路由。
迅速——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的路由选择协议使得网络有很好的的生存性。
缺点:
分组在各个结点存储转发都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
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包含必不可少的控制信息)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使用情形:
由此可知,若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而且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建立时间,则适合选用电路交换技术。若要传送突发数据,则适合选用报文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由于一个分组的长度往往小于整个报文的长度,因此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也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将电路交换的概念引入到分组交换中。
虚电路连接的建立:
传输方发起连接请求,中间结点根据路径信息建立交换表,在交换表内,结点为连接建立一个虚电路号,并与端口号相关联,表示用户信息从该端口输入,以及从哪个端口输出到下一结点。
虚电路连接的传输:
分组中没有目的地址,只有虚电路号,接收分组时只检查其头部,一旦得到其虚电路号,查询交换表,转发至适当的端口。
虚电路连接的拆除
简述:
当传输介质的带宽或容量超过传输单一信号的需求时,为了有效地利用通信线路,可以采用多路复用技术(Multiplexing)把多个信号组合起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进行传输,从而节省电缆安装维护和通信的费用。
分类:
技术原理:当传输介质有效带宽超过被传输信号带宽时,可以把多个信号分别调制到不同的载波频率上,从而在同一传输介质上同时传送多路信号,即将信道的可用频带(带宽)按频率分割多路信号的方法划分为若干互不交叠的频段,每路信号占据其中一个频段,从而形成多个子信道;在接收端用适当的滤波器将多路信号分开,分别进行解调和终端处理,这种技术称为频分多路复用。
主要缺点:设备生产比较复杂,会因滤波器特性不够理想以及信道内存在非线性谐波失真而产生的路间干扰。
应用举例:话音通信中,ITU-T的标准和北美与日本采用的贝尔标准
每路话频信道的带宽为4 kHz,用户使用3kHz,再加上两个500Hz的防护频带
12路话音频分多路复用到一条带宽为48kHz的线路上,称之为群,可以是12kHz~60kHz或60kHz~108kHz等。
5个群又可被频分多路复用为带宽240 kHz的超群,一个超群中含有60路话音信道,
5个或10个超群进一步频分多路复用为带宽更宽的主群,他们分别含有300路或600路话音信道
FDM的变种——波分多路复用:
技术原理:若传输介质所能达到的传输速率超过传输数据所需的数据传输速率,则可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轮流地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一个复用的信号占用一个时间片,采用信号在时间上的交叉,在一个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
分类:按信号占用时隙是否固定可变,分为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和异步时分多路复用。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每路信号占用时间片预先分配且固定不变,即使无数据发送也不能被其他数据源占用。
优点:控制简单,实现容易。
缺点:造成信道资源浪费。
异步时分多路复用:又被称为统计复用,允许动态分配信号的时间片,每个时隙中必须有用户的地址信息 。
TDM应用举例:
T1信道:广泛用于北美和日本
技术原理:
CDM举例:
传输介质是通信网络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物理通路。
磁介质:
磁介质传输方法:
这样传输的带宽是多少?成本是多少?
缺陷:尽管磁带具有优良的带宽特性,但其延迟特性却很差。传输时间以分钟或小时来计,而不是以毫秒来计,而这恰是许多在线应用所需要的。
适用场景:虽然用磁介质传递比特的方法不像接下来要讲的通信卫星等那么复杂,但它却更加有效,尤其适合于那些高带宽或者单个比特传输成本是关键因素的应用系统。
双绞线:
特征描述:
分类(按照双绞线的绞合度分类):
一类线、二类线、三类线、四类线、五类线、超五类线、六类线、超六类或6A、七类线
到6类为止,都是非屏蔽双绞线,第7类双绞线在每对双绞线外面加了一个屏蔽层。
同轴电缆:
特征描述:
光纤:
理论上限:光纤技术的可达带宽超过50000Gbps(50Tbps)
实际带宽:当前实际带宽只能达到100Gbps。
why?只所以无法获得更好的带宽,在于我们无法把电气和光学信号之间的转换进行得更快,为了建设高容量的链路,可在单条光纤并发地使用多个信道来传送信号。
光线在光纤中的折射:
运用场景:光纤主要用于网络骨干的长途传输、高速局域网,以及高速Internet接入。
无线电波:
技术原理:
技术特性:
微波:
技术特点:
红外传输:
技术特点:
红外线的传播具有方向性、便宜并且易于制造
但它们不能穿过固体物体
光通信:
技术特点:
现代一点的应用是——将两个建筑物内的LAN通过安装在各自房顶上的激光连接起来。
激光的强度,体现在一个很窄的一束光,这也是其缺点:一个镜头就可以将其轻微散开,风和气温的变化会扭曲激光束的形状,激光束无法穿透雨水和大雾。
非引导性光学链路必须具备足够的容错工程设计。
发展历史: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人们尝试着利用金属化的气象气球对信号的反射作用来建立通信系统
后来,美国海军注意到空中存在一个永久性的气球——月球,他们通过月球对信号的反射作用建立了一个可实际运行的船—岸通信系统
直到第一课通信卫星发射上天,天体通信领域才有了进一步发展。人造卫星和真实卫星的关键区别在于:人造卫星把信号送回来之前先对它们进行了放大处理
通信卫星有许多令人感兴趣的特性:
地球同步卫星:
发展历史:
1945年,科幻小说作家Arthui C. Clarke计算出,在赤道圆形轨道上方35800千米高度的卫星可保持在空中静止不动,所以这样的卫星不需要考虑跟踪问题。
晶体管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1962年7月,人类发射了第一颗人造通信卫星(Telstar)。自那以后,通信卫星领域变成了一宗几十亿美元的买卖市场
这种高空中飞行的卫星通常被称为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
为避免干扰,太空中同时最多只能放置360/2=180颗同步卫星
频率也是争抢的资源:
传输特性:
中地球轨道卫星:
技术特性:
大约6小时绕地球一圈,因此卫星在空中移动时必须对它们进行跟踪。
目前这种卫星指用于导航系统,尚未用于通信领域。
在20200千米高空的轨道上有30颗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这是中地球轨道卫星的最大应用实例。
低地球轨道卫星:
技术特性:
实际运用:铱星计划(Iridium project)
定义:物理层上的协议有时也称为接口。
作用:规定了与建立、维持及断开物理信号有关的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
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
电气特性:指明接口电缆各条导线的电路特性
功能特性:指明接口信号的来源、作用以及与其他信号的关系
规程特性:指明使用互换电路进行数据交换的控制步骤
即各条导线的控制规则和先后顺序
这些控制步骤的应用,使得比特流传输得以完成
这些特性确保了——
物理层通过物理信号的传输可以在相邻网络结点之间正确收发比特流信息。
比特流能送上物理通道并在另一端取下。
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TE):
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发送、接收数据能力的设备;如PC。
数据通信设备(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DCE):
在DTE和传输线路之间提供信号变换和编码的功能,并且负责建立、保持和释放数据链路的连接;如调制解调器。
DTE与DCE接口之间的导线的电气连接方式有三种:非平衡方式、采用差动接收器的非平衡方式和平衡方式。
EIA RS-232C、EIA RS-449、CCITT X.21等。
En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