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 的完整生命周期源码流程详解

请说一下 Vue 的生命周期?这种烂大街的问题为什么还在问?

  • 考察你的熟练度
  • 考察你的深度
  • 考察你的知识面

你说是吗,关于 Vue 生命周期有些能说出下面的钩子函数名,有些甚至这些钩子函数名都说不上来,那是真的需要补充一下了,因为这些钩子函数也只是 Vue 完整生命周期中的冰山一角

源码地址:src/shared/constants.js - 9行

export const LIFECYCLE_HOOKS = [
  'beforeCreate',
  'created',
  'beforeMount',
  'mounted',
  'beforeUpdate',
  'updated',
  'beforeDestroy',
  'destroyed',
  'activated',
  'deactivated',
  'errorCaptured',
  'serverPrefetch'
]

Vue 完整的生命周期大致可分成四个阶段

  • 初始化阶段:为 Vue 实例初始化一些事件、属性和响应式数据等
  • 模板编译阶段:把我们写的 模板编译成渲染函数 render
  • 挂载阶段:把模板渲染到真实的 DOM 节点上,以及数据变更时执行更新操作
  • 销毁阶段:把组件实例从父组件中删除,并取消依赖监听和事件监听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怎么划分的,来看一张图(图片来源于Vue中文社区)

Vue 的完整生命周期源码流程详解_第1张图片

下面再从源码为大家一一展开每一个阶段做的事,注意看每个生命周期钩子函数调用的时间,以及前后都分别做了什么

初始化阶段

new Vue()

这个阶段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 new 创建一个 Vue 实例对象

new Vue({
    el:'#app',
    store,
    router,
    render: h => h(App)
})

能用 new 那肯定是有一个构造函数的,我们来看一下

源码地址:src/core/instance/index.js - 8行

function Vue (options) {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this instanceof Vue) ) {
    warn('Vue is a constructor and should be called with the `new` keyword')
  }
  this._init(options)
}
initMixin(Vue)

可以看出 new Vue() 的关键就是 _init() 了,来看一下它是哪来的,干了些什么

_init()

源码地址:src/core/instance/init.js - 15行

我这里去掉了一些环境判断的,主要流程就是

  • 合并配置,主要是把一些内置组件directivefilter、本文最开始的钩子函数名称列表等合并到 Vue.options上面
  • 调用一些初始化函数,这里具体初始化了哪些东西我写在注释里了
  • 触发生命周期钩子,beforeCreatecreated
  • 最后调用 $mount 挂载 进入下一阶段
export function initMixin (Vue: Class) {
  // 在原型上添加 _init 方法
  Vue.prototype._init = function (options?: Object) {
    // 保存当前实例
    const vm: Component = this
    // 合并配置
    if (options && options._isComponent) {
      // 把子组件依赖父组件的 props、listeners 挂载到 options 上,并指定组件的$options
      initInternalComponent(vm, options)
    } else {
      // 把我们传进来的 options 和当前构造函数和父级的 options 进行合并,并挂载到原型上
      vm.$options = mergeOptions(
        resolveConstructorOptions(vm.constructor),
        options || {},
        vm
      )
    }
    vm._self = vm
    initLifecycle(vm) // 初始化实例的属性、数据:$parent, $children, $refs, $root, _watcher...等
    initEvents(vm) // 初始化事件:$on, $off, $emit, $once
    initRender(vm) // 初始化渲染: render, mixin
    callHook(vm, 'beforeCreate') // 调用生命周期钩子函数
    initInjections(vm) // 初始化 inject
    initState(vm) // 初始化组件数据:props, data, methods, watch, computed
    initProvide(vm) // 初始化 provide
    callHook(vm, 'created') // 调用生命周期钩子函数

    if (vm.$options.el) {
      // 如果传了 el 就会调用 $mount 进入模板编译和挂载阶段
      // 如果没有传就需要手动执行 $mount 才会进入下一阶段
      vm.$mount(vm.$options.el)
    }
  }
}

这里需要记着上面流程说明,合并了哪些配置,初始化了什么东西,分别在什么时候调用了两个生命周期钩子函数,最后调用 $mount 挂载,进入下一阶段

模板编译阶段

先看图了解一下这个阶段做的事

Vue 的完整生命周期源码流程详解_第2张图片

$mount()

源码地址:dist/vue.js - 11927行

  Vue.prototype.$mount = function ( el, hydrating ) {
    el = el && query(el);
    var options = this.$options;
    // 如果没有 render 
    if (!options.render) {
      var template = options.template;
      // 再判断,如果有 template
      if (template) {
        if (typeof template === 'string') {
          if (template.charAt(0) === '#') {
            template = idToTemplate(template);
          }
        } else if (template.nodeType) {
          template = template.innerHTML;
        } else {
          return this
        }
      // 再判断,如果有 el
      } else if (el) {
        template = getOuterHTML(el);
      }
    }
    return mount.call(this, el, hydrating)
  };

说白了 $mount 主要就是判断要不要编译,使用哪一个模板编译,需要注意的就是判断顺序了,我们来看一下这段代码

{{ name }}

可能有点别扭,可以想象一下执行上面这样的代码,会渲染出什么

结合源码马上就知道会渲染出来的只有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因为源码中是优先判断 render 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就直接使用 render 函数了

如果没有,再判断 template 和 el,如果有 template,就不会管 el

所以优先级顺序是:render > template > el

因为不管是 el 挂载的,还是 template 最后都会被编译成 render 函数,而如果已经有了 render 函数了,就跳过前面的编译了

关于模板编译是怎么编译的?render 是怎么来的?更多详细内容有点多,具体可以看我另一篇文章有源码的完整流程详细介绍 render 函数是怎么来的?深入浅出 Vue 中的模板编译

得到 render 函数之后,就会进入挂载阶段了

挂载阶段

先看图了解一下这个阶段做的事

Vue 的完整生命周期源码流程详解_第3张图片

如图也可以看得出来,这里阶段主要做的事有两件

  1. 根据 render 返回的虚拟 DOM 创建真实的 DOM 节点,插入到视图中,完成渲染
  2. 对模板中数据或状态做响应式处理

mountComponent()

我们来看挂载的源码,这里我删除了一点关于环境判断的,方便看主要流程

这里主要做的事就是

  • 调用钩子函数 beforeMount
  • 调用 _update() 方法对新老虚拟 DOM 进行 patch 以及 new Watcher 对模板数据做响应式处理
  • 再调用钩子函数 mounted

源码地址:src/core/instance/lifecycle.js - 141行

export function mountComponent (
  vm: Component,
  el: ?Element,
  hydrating?: boolean
): Component {
  vm.$el = el
  // 判断有没有渲染函数 render
  if (!vm.$options.render) {
    // 如果没有,默认就创建一个注释节点
    vm.$options.render = createEmptyVNode
  }
  // 调用生命周期钩子函数
  callHook(vm, 'beforeMount')
  let updateComponent
  updateComponent = () => {
    // 调用 _update 对 render 返回的虚拟 DOM 进行 patch(也就是 Diff )到真实DOM,这里是首次渲染
    vm._update(vm._render(), hydrating)
  }
  // 为当前组件实例设置观察者,监控 updateComponent 函数得到的数据,下面有介绍
  new Watcher(vm, updateComponent, noop, {
    // 当触发更新的时候,会在更新之前调用
    before () {
      // 判断 DOM 是否是挂载状态,就是说首次渲染和卸载的时候不会执行
      if (vm._isMounted && !vm._isDestroyed) {
        // 调用生命周期钩子函数
        callHook(vm, 'beforeUpdate')
      }
    }
  }, true /* isRenderWatcher */)
  hydrating = false
  // 没有老的 vnode,说明是首次渲染
  if (vm.$vnode == null) {
    vm._isMounted = true
    // 调用生命周期钩子函数
    callHook(vm, 'mounted')
  }
  return vm
}

Watcher

关于响应式原理,可以看我另一篇文章介绍的很详细了就不搬过来了,深入浅出 Vue 响应式原理源码剖析

_update()

然后再了解一下去 patch 的入口,有关 Diff 算法源码的完整流程剖析,可以看我另一篇文章介绍的很详细了就不搬过来了, 深入浅出虚拟 DOM 和 Diff 算法,及 Vue2 与 Vue3 中的区别

源码地址:src/core/instance/lifecycle.js - 59行

Vue.prototype._update = function (vnode: VNode, hydrating?: boolean) {
    const vm: Component = this
    const prevEl = vm.$el // 当前组件根节点
    const prevVnode = vm._vnode // 老的 vnode
    vm._vnode = vnode // 更新老的 vnode
    // 如果是首次渲染
    if (!prevVnode) {
      // 对 vnode 进行 patch 创建真实的 DOM,挂载到 vm.$el 上
      vm.$el = vm.__patch__(vm.$el, vnode, hydrating, false /* removeOnly */)
    } else {
      // 修改的时候,进行新老 vnode 对比,并回修改后的真实 DOM
      vm.$el = vm.__patch__(prevVnode, vnode)
    }
    // 删除老根节点的引用
    if (prevEl) prevEl.__vue__ = null
    // 更新当前根节点的引用
    if (vm.$el) vm.$el.__vue__ = vm
    // 更新父级的引用
    if (vm.$vnode && vm.$parent && vm.$vnode === vm.$parent._vnode) {
      vm.$parent.$el = vm.$el
    }
  }

销毁阶段

先看图了解一下这个阶段做的事

Vue 的完整生命周期源码流程详解_第4张图片

就是说在调用 vm.$destroy() 方法的时候,Vue 就进入销毁阶段了,来看一下组件销毁过程都干了些啥,是怎么销毁的?

$destroy()

这个阶段比较简单,源码不多,主要就是:

  • 调用生命周期钩子函数 beforeDestory
  • 从父组件中删除当前组件
  • 移除当前组件内的所有观察者(依赖追踪),删除数据对象的引用,删除虚拟 DOM
  • 调用生命周期钩子函数 destoryed
  • 关闭所有事件监听,删除当前根组件的引用,删除父级的引用

每一行我都写在注释里了,注意看

源码地址:src/core/instance/lifecycle.js - 97行

Vue.prototype.$destroy = function () {
    const vm: Component = this
    // 如果实例正在被销毁的过程中,直接跳过
    if (vm._isBeingDestroyed) {
      return
    }
    // 调用生命周期钩子函数
    callHook(vm, 'beforeDestroy')
    // 更新销毁过程状态
    vm._isBeingDestroyed = true
    // 获取父级
    const parent = vm.$parent
    // 如果父级存在,并且父级没有在被销毁,并且不是抽象组件而是真实组件(就是抽象组件,它的abstract就为true)
    if (parent && !parent._isBeingDestroyed && !vm.$options.abstract) {
      // 从父级中删除当前组件
      remove(parent.$children, vm)
    }
    // 移除实例的所有观察者
    if (vm._watcher) {
      // 删除实例自身依赖
      vm._watcher.teardown()
    }
    let i = vm._watchers.length
    while (i--) {
      // 删除实例内数据对其他数据的依赖
      vm._watchers[i].teardown()
    }
    // 删除数据对象的引用
    if (vm._data.__ob__) {
      vm._data.__ob__.vmCount--
    }
    // 更新组件销毁状态
    vm._isDestroyed = true
    // 删除实例的虚拟 DOM
    vm.__patch__(vm._vnode, null)
    // 调用生命周期钩子函数
    callHook(vm, 'destroyed')
    // 关闭所有事件监听
    vm.$off()
    // 删除当前根组件的引用
    if (vm.$el) {
      vm.$el.__vue__ = null
    }
    // 删除父级的引用
    if (vm.$vnode) {
      vm.$vnode.parent = null
    }
  }

什么时候会调用 $destroy()

我在 patch 源码里看到有三次调用,源码地址:src/core/vdom/patch.js

  • 新的 vnode 不存在,老的 vnode 存在的时候,就触发卸载老 vnode 对应组件的 destroy。702行
  • 如果新的 vnode 根节点被修改的时候,调用老 vnode 对应组件的 destroy。767行
  • 新老 vnode 对比结束后,调用老 vnode 对应组件的 destroy。795行

至此,一轮完整的 Vue 生命周期就走完了

往期精彩

结语

如果本文对你有一丁点帮助,点个赞支持一下吧,感谢感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前端vue.js框架源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