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任务是把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网络层传输单位是数据报
分组、包,packet,信息在互联网当中传输的单元,网络层实现分组交付。用抓包工具抓到的一条条记录就是包
数据报,Datagram,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的基本单元,包含一个报头(header)和数据本身,其中报头描述了数据的目的地以及和其它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传输数据的分组。我们将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的基本单元称为数据报
所谓异构网络互联,是指将两个以上的不同的计算机网络,通过一定的方法,用一种或多种通信处理设备(即中间设备)相互连接起来,以构成更大的网络系统(中间设备又称中间系统或中继系统)
网络互联通常是指用路由器进行网络互联和路由选择
路由器是一台专用计算机,用于在互联网中进行路由选择
1)物理层的中继系统:中继器,集线器(Hub)
2)数据链路层的中继系统:网桥或交换机
3)网络层的中继系统:路由器
4)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
指按照复杂的分布式算法,根据从各相邻路由器所得到的关于整个网络拓扑的变化情况,动态地改变所选择的路由。
指路由器根据转发表将用户的IP数据报从合适的端口转发出去。
路由表是根据路由选择算法得出的,而转发表是从路由表得出的。
路由表则需要对网络拓扑变化的计算最优化, 转发表的结构应当使查找过程最优化。
若所有结点都来不及接受分组,而要丢弃大量分组的话,网络就处于拥塞状态。因此要采取一定措施,缓解这种拥塞。
1)开环控制。在设计网络时事先将有关发生拥塞的因素考虑周到,力求网络在工作时不产生拥塞。这是一种静态的预防方法。一旦整个系统启动并运行,中途就不再需要修改。开环控制手段包括确定何时可接收新流量、何时可丢弃分组及丢弃哪些分组,确定何种调度决策等。所有这些手段的共性是,在做决定时不考虑当前网络的状态。
2)闭环控制。事先不考虑有关发生拥塞的各种因素,采用监测网络系统去监视,及时检测哪里发生了拥塞,然后将拥塞信息传到合适的地方,以便调整网络系统的运行,并解决出现的问题。闭环控制是基于反馈环路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方法
建立连接(呼叫/电路建立)
通信
释放连接(电路拆除)
1.通信时延小
2.有序传输
3.没有冲突
4.实时性强
1.建立连接时间长
2.线路独占,使用效率低
3.灵活性差
4.无差错控制能力
报文交换(英文:message switching),又称存储转发交换,报文整个地发送,一次一跳。报文交换是分组交换的前身
报文交换的主要特点是:存储接收到的报文,判断其目标地址以选择路由,最后,在下一跳路由空闲时,将数据转发给下一跳路由。报文交换系统现今都由分组交换或电路交换网络所承载
1.无需建立连接
2.存储转发,动态分配线路
3.线路可靠性较高
4.线路利用率较高
5.多目标服务
1.有存储转发时延
2.报文大小不定,需要网络节点有较大缓存空间
1.无需建立连接
2.存储转发,动态分配线路
3.线路可靠性较高
4.线路利用率较高
5.相对于报文交换,存储管理更容易
1.有存储转发时延
2.需要传输额外的信息量
3.乱序到目的主机时,要对分组排序重组
数据报方式为网络层提供无连接服务
无连接服务:不事先为分组的传输确定传输路径,每个分组独立确定传输路径,不同分组传输路径可能不同
每个分组携带源和目的地址
路由器根据分组的目的地址转发分组(基于路由协议/算法构建转发表;检索转发表;每个分组独立选路)
虚电路方式为网络层提供连接服务
连接服务:首先为分组的传输确定传输路径(建立连接),然后沿该路径(连接)传输系列分组,系列分组传输路径相同,传输结束后拆除连接
虚电路将数据报方式和电路交换方式结合,以发挥两者优点
虚电路:一条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类似于电路的路径(逻辑连接),路径上所有结点都要维持这条虚电路的建立都维持一张虚电路表,每一项记录了一个打开的虚电路的信息
每个分组携带虚电路号(标志着走哪条虚电路),而非目的地址
源主机发送“呼叫请求”分组,收到“呼叫应答’分组后才算建立连接
全双工通信
报文(比如用qq发送一个文件,这一个文件就是一个报文)
报文段(报文分割而成,如果应用层的报文比较小,传输层可能不用切割,也是报文)
IP数据报(要将报文段封装上网络层的ip地址(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分组(如果IP数据报过大(数据链路层有最大传送单元MTU),就要进行切割,切割下来的就叫一个分组)
帧(在分组的基础之上,加头加尾,加头加上MAC地址,加上物理地址,加尾加上FCS帧检验序列)
管理员手工配置路由信息
简便、可靠,在负荷稳定、拓扑变化不大的网络中运行效果很好,广泛用于高度安全性的军事网络和较小的商业网络。路由更新慢,不适用大型网络
路由器间彼此交换信息,按照路由算法优化出路由表项
路由更新快,适用大型网络,及时响应链路费用或网络拓扑变化算法复杂,增加网络负担
所有路由器掌握完整的网络拓扑和链路费用信息
版本:IPv4 / IPv6
首部长度:单位是4B,最小为5(0101)
区分服务:指示期望获得哪种类型的服务
总长度:首部+数据,单位是1B
标识:同一数据报的分片使用同一标识
标志:只有2位有意义(x _ _)
(中间位DF (Don’t Fragment) : DF=1,禁止分片,DF=0,允许分片
最低位MF (More Fragment): MF=1,后面“还有分片”MF=0,代表最后一片/没分片)
片偏移:指出较长分组分片后,某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以8B位单位
生存时间(TTL) :IP分组的保质期。经过一个路由器-1,变成0则丢弃
协议:数据部分的协议
首部检验和:占 16 位,只检验数据报的首部,不检验数据部分。这里不采用 CRC 检验码而采用简单的计算方法(数据报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路由器都要重新计算一下首部检验和)
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32位
可选字段:0~40B ,用来支持排错、测量以及安全等措施
填充:,全0,把首部补成4B的整数倍
IP 数据报首部中与分片有关的字段中的数值
现在假定数据报片2经过某个网络时还要再进行分片,即划分为数据报片2-1(携带数据800字节)和数据报片2-2(携带数据600字节)
那么这两个数据报片的
总长度、标识、MF、DF和片偏移分别为:
820,12345,1,0,175
620.12345.1,0,275
01001000
11000000
01000000
如果子网掩码是255.255.224.0,求网络地址
01001000
11100000
01000000
(说明同样的IP地址和不同的子网掩码相与,可以得到相同的网络地址)
A.180.80.76.0
B.180.80.76.255
C.180.80.77.255
D.180.80.79.255
因该主机向其所在子网发送广播分组,所以主机号全1,排除选项A
77:01001101
252:11111100
01001100(76)
所以这个IP地址所在的网络是180.80.76.0
所以目的地址可以是180.80.79.255(把主机号变为全一)
CIDR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
消除了传统的 A 类、B 类和 C 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可以更加有效地分配 IPv4 的地址空间,但无法解决 IP 地址枯竭的问题
CIDR把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的IP地址组成一个CIDR地址块
第一个:132.0.0.0/8(网络前缀为8)
对应 R 0 R_0 R0:132.19.237.5/8
R 0 R_0 R0对应的网络号 ⇒ \Rightarrow ⇒ 132.0.0.0
所以可能是 R 1 R_1 R1
第二个:132.0.0.0/11(网络前缀为11)
对应 R 0 R_0 R0:132.19.237.5/11
R 0 R_0 R0对应的网络号 ⇒ \Rightarrow ⇒ 132.0.0.0
所以可能是 R 2 R_2 R2
第三个:132.19.232.0/22(网络前缀为11)
对应 R 0 R_0 R0:132.19.237.5/22
R 0 R_0 R0对应的网络号 ⇒ \Rightarrow ⇒ 132.19.236.0
所以不可能是 R 3 R_3 R3
R 4 R_4 R4 是一个特殊IP地址,默认路由
(默认路由(Default route),是对IP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找不到存在的其他路由时,路由器所选择的路由。目的地不在路由器的路由表里的所有数据包都会使用默认路由。这条路由一般会连去另一个路由器,而这个路由器也同样处理数据包: 如果知道应该怎么路由这个数据包,则数据包会被转发到已知的路由;否则,数据包会被转发到默认路由,从而到达另一个路由器。每次转发,路由都增加了一跳的距离)
综上选择 R 2 R_2 R2,即网络前缀较长的一个
在CIDR基础上划分子网,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由 248 ⇒ \Rightarrow ⇒ 11111000 可以得出,最后的一个字节当中,前5位作为子网号,后边3位作为主机号
所以最大子网个数为 2 5 = 32 2^5=32 25=32 个(CIDR技术中子网号是可以全0和全1的,所以不需要减2)
最大可分配地址个数为 2 3 − 2 = 6 2^3-2=6 23−2=6 个(全0代表本网络,全1代表广播地址)
是1994年提出的。当在专用网内部的一些主机本来已经分配到了本地IP地址(即仅在本专用网内使用的专用地址),但又想和因特网上的主机通信(并不需要加密)时,可使用NAT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在专用网(私网IP)连接到因特网(公网IP)的路由器上安装NAT软件。装有NAT软件的路由器叫做NAT路由器,它至少有一个有效的外部全球IP地址(公网IP地址)。这样,所有使用本地地址(私网IP地址)的主机在和外界通信时,都要在NAT路由器上将其本地地址转换成全球IP地址,才能和因特网连接
另外,这种通过使用少量的全球IP地址(公网IP地址)代表较多的私有IP地址的方式,将有助于减缓可用的IP地址空间的枯竭。在RFC 2663中有对NAT的说明
完成主机或路由器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解决下一跳走哪的问题(由于在实际网络的链路上传送数据帧时,最终必须使用MAC地址)
处于链路层和网络层中间的一个协议,但主要划分成网络层的协议,主要为IP地址提供服务
检查ARP高速缓存,有对应表项则写入MAC帧,没有则用目的MAC地址为FF-FF-FF-FF-FF-FF的帧封装并广播ARP请求分组,同一局域网中所有主机都能收到该请求。目的主机收到请求后就会向源主机单播一个ARP响应分组,源主机收到后将此映射写入ARP缓存(10-20min更新一次)
(ARP协议自动进行)
6次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是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指的是由服务器控制一段IP地址范围,客户机登录服务器时就可以自动获得服务器分配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默认情况下,DHCP作为Windows Server的一个服务组件不会被系统自动安装,还需要管理员手动安装并进行必要的配置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是应用层协议,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端和服务端通过广播方式进行交互,基于UDP
DHCP提供即插即用联网的机制,主机可以从服务器动态获取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名称与IP地址,允许地址重用,支持移动用户加入网络,支持在用地址续租
测试两个主机之间的连通性,使用了ICMP回送请求和回答报文。
跟踪一个分组从源点到终点的路径,使用了ICMP时间超过差错报告报文。
指明了协议版本,总是6
区分数据报的类别和优先级
“流”是互联网络上从特定源点到特定终点的一系列数据报,所有属于同一个流的数据报都具有同样的流标签
标识下一个扩展首部或上层协议首部
相当于IPv4的TTL
1.IPv6将地址从32位(4B)扩大到128位(16B),更大的地址空间
2.IPv6将IPv4的校验和字段彻底移除,以减少每跳的处理时间
3.IPv6将IPv4的可选字段移出首部,变成了扩展首部,成为灵活的首部格式,路由器通常不对扩展首部进行检查,大大提高了路由器的处理效率
4.IPv6支持即插即用(即自动配置),不需要DHCP协议
5.IlPv6首部长度必须是8B的整数倍,IPv4首部是4B的整数倍
6.IPv6只能在主机处分片,IPv4可以在路由器和主机处分片
7.ICMPv6:附加报文类型“分组过大”
8.IPv6支持资源的预分配,支持实时视像等要求,保证一定的带宽和时延的应用
9.IPv6取消了协议字段,改成下一个首部字段
10.IPv6取消了总长度字段,改用有效载荷长度字段。11.IPv6取消了服务类型字段
4BF5:AA12:0216:FEBC:BA5F:039A:BE9A:2170(冒号十六进制记法)
4BF5:0000:0000:0000:BA5F:039A:000A:2176
4BF5:0:0:0:BA5F:39A:A:2176
零压缩:一连串连续的0可以被一对冒号取代(双冒号表示法在一个地址中仅可出现一次)
FF05:0:0:0:0:0:0:B3
FF05::B3
单播
一对一通信可做源地址+目的地址
多播
一对多通信可做目的地址
任播
一对多中的一个通信可做目的地址
双协议栈技术就是指在一台设备上同时启用lPv4协议栈和IPv6协议栈。这样的话,这台设备既能和IPv4网络通信,又能和IPv6网络通信。如果这台设备是一个路由器,那么这台路由器的不同接口上,分别配置了IPv4地址和IPv6地址,并很可能分别连接了IPv4网络和IPv6网络。如果这台设备是一个计算机,那么它将同时拥有IPv4地址和IPv6地址,并具备同时处理这两个协议地址的功能
通过使用互联网络的基础设施在网络之间传递数据的方式。使用隧道传递的数据(或负载)可以是不同协议的数据帧或包。隧道协议将其它协议的数据帧或包重新封装然后通过隧道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