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7版》---- 第1章概述

目录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1、互联网概述

2、互联网的组成

3、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5、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6、开放系统信息交换的几个概念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1、互联网概述

1.1、计算机网络:简称为网络,由若干个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

网络之间还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这就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计算机网络,这样的网络称为互联网,即网络的网络(称为internet)。

读书笔记 ----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7版》---- 第1章概述_第1张图片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互联网则把许多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在一起。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常称为主机。

  网络、互联网、因特网概念区分:

(1)网络: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2)互联网:internet(i小写)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3)因特网:Internet(I是大写的),全球最大的互联网。

1.2、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个阶段:构建成了三级结构的互联网(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第三个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

2、互联网的组成

从互联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大概分为两大块: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读书笔记 ----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7版》---- 第1章概述_第2张图片

2.1、边缘部分

(1)概念: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些主机又被称为端系统)。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者视频)和资源共享。

(2)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以划分为: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对等方式(P2P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对等模式:两台主机不区分哪台是客户端,哪台是服务端,只要是对等方式连接中的每一台主机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

2.2、核心部分

(1)概念:网络核心部分是互联网中最复杂的部分,因为网络中的核心部分要向边缘部分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台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

(2)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部分的是路由器(router),它是一种专用计算机(但不叫主机)。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建,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3)三种数据交换的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以及分组交换

2.2.1 电路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

读书笔记 ----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7版》---- 第1章概述_第3张图片

电路交换方式:面向连接,适合于数据量较大的实时性传输,比如:语音/视频通话等。

2.2.2 报文交换

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的结点,全部存储下来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这种交换方式时延较长。

2.2.3 分组交换方式

分组交换采用的是路由器存储转发的技术。

通常把我们要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message),在发送报文之前将较长的报文划分为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比如:目标地址和分组顺序等)组成的首部,就构成了一个分组(packet)。分组又称为“包”,首部也称为“包头”。

路由器是进行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每组在网络中走的路径不一定一样,到达目的地后丢掉首部,将数据部分再拼在一起。

读书笔记 ----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7版》---- 第1章概述_第4张图片

分组交换的优点:

(1)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的;

(2)灵活: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合适的转发路由;

(3)迅速: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4)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的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使网络具有很好的生存性。

2.2.4 三种数据交换方式的对比

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输;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的结点,全部存储下来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报文中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读书笔记 ----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7版》---- 第1章概述_第5张图片

总结:若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建立的时间,则电路交换的传输效率较快。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在传送突发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通信的利用率。由于一个分组的长度往往远小于整个报文的长度,因此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同时也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3、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3.1 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

(1)广域网:作用网范围通常为几十到几千公里,也称为远程网;花钱买服务,花钱买带宽。

(2)城域网:作用范围为一个城市;

(3)局域网LAN:自己买设备,自己维护,带宽固定,距离100米左右

(4)个人区域网PAN:在个人工作的地方,将电子设备用无线技术连接起来的网络,范围10米左右。

3.2 按照网络的使用折进行分类

(1)公用网

(2)专用网

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一般指的是它的几个重要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利用率

4.1 速率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也称为data  rate或bit  rate,单位是b/s,kb/s,Mb/s,Gb/s。

4.2 带宽

数据通信领域中,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b/s,kb/s,Mb/s,Gb/s。

4.3 吞吐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单位是b/s,kb/s,Mb/s,Gb/s。

4.4 时延

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读书笔记 ----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7版》---- 第1章概述_第6张图片

读书笔记 ----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7版》---- 第1章概述_第7张图片

4.5 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间和带宽的乘积即为时延带宽积。

读书笔记 ----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7版》---- 第1章概述_第8张图片

4.6 往返时间RRT(Round-Trip  Time)

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接收到接收方确认之间的时间称为往返时间。

可以使用ping命令,可以看出往返时间。

4.7 信道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

读书笔记 ----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7版》---- 第1章概述_第9张图片

5、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5.1 分层的好处

(1)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2)灵活性好;

(3)结构上可以分隔开;

(4)易于实现和维护;

(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5.2 五层协议体系结构

我们一般综合OSI和TCP/IP的优点,采用五层协议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读书笔记 ----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7版》---- 第1章概述_第10张图片

(1)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任务: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

常用协议:DNS、HTTP、STMP(电子邮件)

(2)运输层(transport  layer)

任务:负责向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

常用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segment);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提供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的数据传输服务,其传输单位是用户数据报。

(3)网络层(network  layer)

任务: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即IP地址编址、选择最佳路径

常用协议:IP协议

(4)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任务:在两个相邻结点之间传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Framing),在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传送帧。(添加物理层地址MAC)

常用协议:路由协议

(5)物理层(physical  layer)

任务:用多大的电压代表“0”或者“1”,以及接收方如何识别发出方所发出的比特。(物理层上传输数据单位为:比特)

补充:

五层协议对应的数据单元:

读书笔记 ----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7版》---- 第1章概述_第11张图片

主机1向主机2发送数据的过程:

读书笔记 ----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7版》---- 第1章概述_第12张图片

说明:发送数据时每层都会加入自己的首部,所以主机2接收到主机1发送过去的数据后也会从下向上逐层去掉首部信息,只留下应用层数据。

6、开放系统信息交换的几个概念

实体(entity):交换信息的硬件或软件;

协议(protocol):控制两个对等实体通信的规则;

服务(service):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上层需要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来实现本层的功能;

服务访问点(SAP):相邻两层实体间交换信息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