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软件开发行业,单靠一两个牛人来完成一个个小型软件的做法早已成为历史,规模各异的团队协同开发已经成为标配。为保持代码在多人开发的情况下的一致性、及早发现代码的问题,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缩写CI)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
部分开发人员只是片面的理解与执行CI,但对其原理与价值知之甚少。本文旨在分享XP极限编程与CI持续集成的定位与核心价值,让每位开发人员都能够理解其价值,更好的运用。
01. 认识作者
极限编程的作者是软件开发大牛Kent Beck,作为”十大Java人物”之一,除了XP之外,同时也对设计模式、敏捷、重构、测试驱动开发、JUnit等诸多主题有着巨大的贡献。他的一系列著作也都是各别领域里面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深入钻研、并尝试实践来研读与运用。
02. XP极限编程
极限编程(ExtremeProgramming,简称XP)是Agile敏捷开发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十几种敏捷开发落地方法论中名气与应用最广的其中一种(类似的还有Scrum、Kanban等)。XP本质上是轻量级的、迭代式的软件开发过程。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因素和以敏捷性应对变化。
XP极限编程官方网站:
http://www.extremeprogramming.org/。
包含以下内容:
XP有4个核心价值:
XP包含了策划、设计、编程和测试4个活动。
XP的12个最佳实践是指:
其中,“持续集成”实践在编程和测试活动中贯穿进行。
03. XP实践情况
XP包含12个最佳实践。早些年在Google等互联网领头羊公司内部率先应用推广,然后不断辐射,从互联网扩展到其他行业,从国外扩展到国内。
上述12个实践之中,超过半数得到了较广泛的认可与应用。而另外一部分因为不同企业的文化差异,没能得到充分使用或者受限使用。比如:结对编程,两个程序员在一个计算机上共同工作的分工方法。一个人输入代码,而另一个人审查他输入的每一行代码,利用两人同时存在相同盲点概率小的思路进行开发,然而,事实上仅在少量特定项目或模块,或者“老带新”等特定场景比较有机会实践这样的方法。又比如:每周40小时工作制,激烈的竞争下要去实现,更加是一种可望不可即的传说。
但CI持续集成这一实践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那些没有实施CI的公司,要么是不了解,要么是因资源等原因暂时不具备实施的条件而已。接下来我们详细说说CI持续集成。
01. 持续集成的定义
Martin Fowler(软件开发大师,与Kent Beck合著了《Planning Extreme Programming》)对持续集成是这样定义的:持续集成是一种软件开发实践,即团队开发成员经常集成他们的工作,通常每个成员每天至少集成一次,也就意味着每天可能会发生多次集成。每次集成都通过自动化的构建(包括编译,发布,自动化测试)来验证,从而尽快地发现集成错误。
02. CI原则
03. CI的价值
大多数人认为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减小风险,减少手动过程,生成构建结果,提升安全感。
事实上CI本身也有成本,主要在于对代码的维护成本和集成的时间成本。随着项目进行,软硬件环境会越来越复杂,代码也会不断膨胀。此时,需要团队而修改或增加原有的测试代码,以适应这些变化,同时,每次集成所需时间也会变长,CI成本相应增加。
难怪有人说:“这种集成是如此的频繁,多少次的代码Commit就有多少次持续集成。前提是集成的成本很低,或者说是完全自动化的”,否则CI本身的成本就很高。
04. 持续交付的定义
与CI持续集成相关又特别容易混淆还有另外几个概念,其中就有持续交付。
持续交付(Continuous delivery,缩写为CD):
是一种软件工程手法,让软件产品的产出过程在一个短周期内完成,以保证软件可以稳定、持续的保持在随时可以释出的状况。它的目标在于让软件的建置、测试与释出变得更快以及更频繁。这种方式可以减少软件开发的成本与时间,减少风险。
CI持续集成是CD持续交付的前提和基础。这两者的区分主要有两点,首先,CI持续集成的范围较小,主要涵盖开发人员编码、自测、与测试人员配合进行的组件级测试。而CD持续交付需要进一步进行SIT集成测试等多环境测试,并由用户代表在测试环境进行验证。
除功能之外,还需要进行安全性等一系列非功能性测试,以便“证明该系统或模块进行了全面验收,达到了随时可以上生产的状态”。其次,CI的测试视角仍是开发视角,检测代码或部署包是否有问题,而CD的视角已经转换为业务视角,以用户的身份验证软件系统是否满足需求。
阅读到这里,相信大家对XP极限编程与CI持续集成的定位与核心价值有了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理解正确了,才能更好的进行实践。欢迎大家一起进行实践和探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