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学习笔记(11)——集合详解

java学习笔记(11)——集合

1 概述

数组和集合优缺点?

  • 相同点:集合、数组都是对多个数据进行存储操作的结构,简称Java容器

  • 数组弊端:
    数组一旦定义好,其元素的类型也就确定
    一旦初始化以后,其长度就不可修改
    数组中提供的方法非常限,对于添加、删除、插入数据等操作,非常不便,同时效率不高。
    获取数组中实际元素的个数的需求,数组没有现成的属性或方法可用
    数组存储数据的特点:有序、可重复。对于无序、不可重复的需求,不能满足
    》》》》》集合:解决数组存储数据方面的弊端。

2 单列集合框架结构Collection

java学习笔记(11)——集合详解_第1张图片
java学习笔记(11)——集合详解_第2张图片

2.1 Collection接口常用方法

  • add(Object e):将元素e添加到集合coll中
  • size():获取添加的元素的个数
  • addAll(Collection coll1):将coll1集合中的元素添加到当前的集合中
  • clear():清空集合元素
  • isEmpty():判断当前集合是否为空
public void test1(){
     
    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

    //add(Object e):将元素e添加到集合coll中
    coll.add("AA");
    coll.add("BB");
    coll.add(123);//自动装箱
    coll.add(new Date());

    //size():获取添加的元素的个数
    System.out.println(coll.size());//4

    //addAll(Collection coll1):将coll1集合中的元素添加到当前的集合中
    Collection coll1 = new ArrayList();
    coll1.add(456);
    coll1.add("CC");
    coll.addAll(coll1);

    System.out.println(coll.size());//6
    System.out.println(coll);

    //clear():清空集合元素
    coll.clear();

    //isEmpty():判断当前集合是否为空
    System.out.println(coll.isEmpty());

}
  • contains(Object obj):判断当前集合中是否包含obj
  • containsAll(Collection coll1):判断形参coll1中的所有元素是否都存在于当前集合中
  • remove(Object obj):从当前集合中移除obj元素。
  • removeAll(Collection coll1):差集:从当前集合中移除coll1中所有的元素
  • retainAll(Collection coll1):交集:获取当前集合和coll1集合的交集,并返回给当前集合
  • equals(Object obj):要想返回true,需要当前集合和形参集合的元素都相同。
  • hashCode():返回当前对象的哈希值
  • 集合 —>数组:toArray()
  • 数组 —>集合:调用Arrays类的静态方法asList()
public void test1(){
     
        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
        coll.add(123);
        coll.add(456);
//        Person p = new Person("Jerry",20);
//        coll.add(p);
        coll.add(new Person("Jerry",20));
        coll.add(new String("Tom"));
        coll.add(false);
        //1.contains(Object obj):判断当前集合中是否包含obj
        //我们在判断时会调用obj对象所在类的equals()。
        boolean contains = coll.contains(123);
        System.out.println(contains);//true
        System.out.println(coll.contains(new String("Tom")));//true
//        System.out.println(coll.contains(p));//true
        System.out.println(coll.contains(new Person("Jerry",20)));//false -->true

        //2.containsAll(Collection coll1):判断形参coll1中的所有元素是否都存在于当前集合中。
        Collection coll1 = Arrays.asList(123,4567);
        System.out.println(coll.containsAll(coll1));
    }

    @Test
    public void test2(){
     
        //3.remove(Object obj):从当前集合中移除obj元素。
        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
        coll.add(123);
        coll.add(456);
        coll.add(new Person("Jerry",20));
        coll.add(new String("Tom"));
        coll.add(false);

        coll.remove(1234);
        System.out.println(coll);

        coll.remove(new Person("Jerry",20));
        System.out.println(coll);

        //4. removeAll(Collection coll1):差集:从当前集合中移除coll1中所有的元素。
        Collection coll1 = Arrays.asList(123,456);
        coll.removeAll(coll1);
        System.out.println(coll);


    }

    @Test
    public void test3(){
     
        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
        coll.add(123);
        coll.add(456);
        coll.add(new Person("Jerry",20));
        coll.add(new String("Tom"));
        coll.add(false);

        //5.retainAll(Collection coll1):交集:获取当前集合和coll1集合的交集,并返回给当前集合
//        Collection coll1 = Arrays.asList(123,456,789);
//        coll.retainAll(coll1);
//        System.out.println(coll);

        //6.equals(Object obj):要想返回true,需要当前集合和形参集合的元素都相同。
        Collection coll1 = new ArrayList();
        coll1.add(456);
        coll1.add(123);
        coll1.add(new Person("Jerry",20));
        coll1.add(new String("Tom"));
        coll1.add(false);

        System.out.println(coll.equals(coll1));


    }

    @Test
    public void test4(){
     
        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
        coll.add(123);
        coll.add(456);
        coll.add(new Person("Jerry",20));
        coll.add(new String("Tom"));
        coll.add(false);

        //7.hashCode():返回当前对象的哈希值
        System.out.println(coll.hashCode());

        //8.集合 --->数组:toArray()
        Object[] arr = coll.toArray();
        for(int i = 0;i < arr.length;i++){
     
            System.out.println(arr[i]);
        }

        //拓展:数组 --->集合:调用Arrays类的静态方法asList()
        List<String> list = Arrays.asList(new String[]{
     "AA", "BB", "CC"});
        System.out.println(list);

        List arr1 = Arrays.asList(new int[]{
     123, 456});
        System.out.println(arr1.size());//1

        List arr2 = Arrays.asList(new Integer[]{
     123, 456});
        System.out.println(arr2.size());//2

        //9.iterator():返回Iterator接口的实例,用于遍历集合元素。放在IteratorTest.java中测试

    }

2.2Iterator 和 foreach循环

  • 作用:遍历Collection
  • 实现:

2.2.1 lterator :

  1. 内部的方法:hasNext() 和 next()
  2. 集合对象每次调用iterator()方法都得到一个全新的迭代器对象,默认游标都在集合的第一个元素之前。
  3. 内部定义了remove(),可以在遍历的时候,删除集合中的元素。此方法不同于集合直接调用remove()
    public void test1(){
     
        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
        coll.add(123);
        coll.add(456);
        coll.add(new Person("Jerry",20));
        coll.add(new String("Tom"));
        coll.add(false);

        Iterator iterator = coll.iterator();
        //方式一:
//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报异常:NoSuchElement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方式二:不推荐
//        for(int i = 0;i < coll.size();i++){
     
//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

        //方式三:推荐
        hasNext():判断是否还有下一个元素
        while(iterator.hasNext()){
     
            //next():①指针下移 ②将下移以后集合位置上的元素返回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

    @Test
    public void test2(){
     

        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
        coll.add(123);
        coll.add(456);
        coll.add(new Person("Jerry",20));
        coll.add(new String("Tom"));
        coll.add(false);

        //错误方式一:
//        Iterator iterator = coll.iterator();
//        while((iterator.next()) != null){
     
//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

        //错误方式二:
        //集合对象每次调用iterator()方法都得到一个全新的迭代器对象,默认游标都在集合的第一个元素之前。
        while (coll.iterator().hasNext()){
     
            System.out.println(coll.iterator().next());
        }


    }

    //测试Iterator中的remove()
    //如果还未调用next()或在上一次调用 next 方法之后已经调用了 remove 方法,
    // 再调用remove都会报IllegalStateException。
    @Test
    public void test3(){
     
        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
        coll.add(123);
        coll.add(456);
        coll.add(new Person("Jerry",20));
        coll.add(new String("Tom"));
        coll.add(false);

        //删除集合中"Tom"
        Iterator iterator = coll.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iterator.remove();
            Object obj = iterator.next();
            if("Tom".equals(obj)){
     
                iterator.remove();
//                iterator.remove();
            }

        }
        //遍历集合
        iterator = coll.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

2.2.2 foreach循环

public void test1(){
     
    Collection coll = new ArrayList();
    coll.add(123);
    coll.add(456);
    coll.add(new Person("Jerry",20));
    coll.add(new String("Tom"));
    coll.add(false);

    //for(集合元素的类型 局部变量 : 集合对象)
    //内部仍然调用了迭代器。
    for(Object obj : coll){
     
        System.out.println(obj);
    }
}

@Test
public void test2(){
     
    int[] arr = new int[]{
     1,2,3,4,5,6};
    //for(数组元素的类型 局部变量 : 数组对象)
    for(int i : arr){
     
        System.out.println(i);
    }
}

2.3 List接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存储的数据特点: 存储序的、可重复的数据。

2.3.1 常用方法

  • 增:add(Object obj)
  • 删:remove(int index) / remove(Object obj)
  • 改:set(int index, Object ele)
  • 查:get(int index)
  • 插:add(int index, Object ele)
  • 长度:size()
  • 遍历:① Iterator迭代器方式② 增强for循环③ 普通的循环

2.3.2 ArrayList的源码分析:

jdk 7情况下:

  •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底层创建了长度是10的Object[]数组elementData
    list.add(11);//如果此次的添加导致底层elementData数组容量不够,则扩容。
    默认情况下,扩容为原来的容量的1.5倍,同时需要将原有数组中的数据复制到新的数组中。

jdk 8中ArrayList的变化

  •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底层Object[] elementData初始化为{}.并没创建长度为10的数组
    list.add(123);//第一次调用add()时,底层才创建了长度10的数组,并将数据123添加到
    后续的添加和扩容操作与jdk 7 无异。

jdk7中的ArrayList的对象的创建类似于单例的饿汉式,而jdk8中的ArrayList的对象的创建类似于单例的懒汉式,延迟了数组的创建,节省内存。

2.3.3 LinkedList的源码分析:

LinkedList list = new LinkedList(); 内部声明了Node类型的first和last属性默认值为null
list.add(123);//将123封装到Node中,创建了Node对象。
其中,Node定义为:体现了LinkedList的双向链表的说法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E item;
            Node<E> next;
            Node<E> prev;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2.3.3 Vector的源码分析:

jdk7和jdk8中通过Vector()构造器创建对象时,底层都创建了长度为10的数组
在扩容方面,默认扩容为原来的数组长度的2倍

2.3.4 Arraylist 与 LinkedList 区别?

  1. 是否保证线程安全: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都是不同步的,也就是不保证线程安全;
  2. 底层数据结构: Arraylist 底层使⽤的是 Object 数组; LinkedList 底层使⽤的是 双向链
    表 数据结构
  3. 插⼊和删除是否受元素位置的影响: ① ArrayList 采⽤数组存储,所以插⼊和删除元素的
    时间复杂度受元素位置的影响。 ⽐如:执⾏ add(E e) ⽅法的时候, ArrayList 会默认在将
    指定的元素追加到此列表的末尾,这种情况时间复杂度就是 O(1)。但是如果要在指定位置 i
    插⼊和删除元素的话( add(int index, E element) )时间复杂度就为 O(n-i)。因为在进⾏上述操作的时候集合中第 i 和第 i 个元素之后的(n-i)个元素都要执⾏向后位/向前移⼀位的操作。 ②
    LinkedList 采⽤链表存储,所以对于 add(E e) ⽅法的插⼊,删除元素时间复杂度不受元素
    位置的影响,近似 O(1),如果是要在指定位置 i 插⼊和删除元素的话( (add(int index, E
    element) ) 时间复杂度近似为 o(n)) 因为需要先移动到指定位置再插⼊。
  4. 是否⽀持快速随机访问: LinkedList 不⽀持⾼效的随机元素访问,⽽ ArrayList ⽀持。快
    速随机访问就是通过元素的序号快速获取元素对象(对应于 get(int index) ⽅法)。
  5. 内存空间占⽤: ArrayList 的空 间浪费主要体现在在 list 列表的结尾会预留⼀定的容量空
    间,⽽ LinkedList 的空间花费则体现在它的每⼀个元素都需要消耗⽐ ArrayList 更多的空间
    (因为要存放直接后继和直接前驱以及数据)。

2.4 Set接口

存储的数据特点:无序的、不可重复的元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4.1 HashSet

1.无序性: 不等于随机性。存储的数据在底层数组中并非照数组索引的顺序添加,而是根据数据的哈希值决定的。
2.不可重复性: 保证添加的元素照equals()判断时,不能返回true.即:相同的元素只能添加一个。

3.底层原理

  • 我们向HashSet中添加元素a,首先调用元素a所在类的hashCode()方法,计算元素a的哈希值,此哈希值接着通过 (n - 1) & hash(这⾥的 n 指的是数组的⻓度) 计算出在HashSet底层数组中的存放位置(即为:索引位置,判断
    数组此位置上是否已经元素:

  • 如果此位置上没其他元素,则元素a添加成功。 —>情况1

  • 如果此位置上其他元素b(或以链表形式存在的多个元素,则比较元素a与元素b的hash值:
    如果hash值不相同,则元素a添加成功。—>情况2

  • 如果hash值相同,进而需要调用元素a所在类的equals()方法:
    equals()返回true,元素a添加失败
    equals()返回false,则元素a添加成功。—>情况3

  • 对于添加成功的情况2和情况3而言:元素a 与已经存在指定索引位置上数据以链表的方式存储。
    jdk 7 :元素a放到数组中,指向原来的元素。
    jdk 8 :原来的元素在数组中,指向元素a
    总结:七上八下

  • HashSet底层:数组+链表的结构。(前提:jdk7)

4.要求:向Set(主要指:HashSet、LinkedHashSet)中添加的数据,其所在的类一定要重写hashCode()和equals() 要求:重写的hashCode()和equals()尽可能保持一致性:相等的对象必须具有相等的散列码

2.4.2 TreeSet的使用

  1. 向TreeSet中添加的数据,要求是相同类的对象。
  2. 两种排序方式:自然排序(实现Comparable接口 和 定制排序(Comparator)

3 双列集合框架:Map

java学习笔记(11)——集合详解_第3张图片

Map中的key:无序的、不可重复的,使用Set存储所的key —> key所在的类要重写equals()和hashCode() (以HashMap为例)
Map中的value:无序的、可重复的,使用Collection存储所的value —>value所在的类要重写equals()
一个键值对:key-value构成了一个Entry对象。
Map中的entry:无序的、不可重复的,使用Set存储所的entry

常用方法

  • 添加:put(Object key,Object value)
  • 删除:remove(Object key)
  • 修改:put(Object key,Object value)
  • 查询:get(Object key)
  • 长度:size()
  • 遍历:keySet() / values() / entrySet()

3.1 HashMap

作为Map的主要实现类;线程不安全的,效率高;存储null的key和value
HashMap在jdk7中实现原理:

  • HashMap map = new HashMap():在实例化以后,底层创建了长度是16的一维数组Entry[] table

  • map.put(key1,value1):首先,调用key1所在类的hashCode()计算key1哈希值,此哈希值经过某种算法计算以后,得到在Entry数组中的存放位置。 如果此位置上的数据为空,此时的key1-value1添加成功。 ----情况1

  • 如果此位置上的数据不为空,(意味着此位置上存在一个或多个数据(以链表形式存在)),比较key1和已经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的哈希值: 如果key1的哈希值与已经存在的数据的哈希值都不相同,此时key1-value1添加成功。----情况2

  • 如果key1的哈希值和已经存在的某一个数据(key2-value2)的哈希值相同,继续比较:调用key1所在类的equals(key2)方法,比较: 如果equals()返回false:此时key1-value1添加成功。如果equals()返回true:使用value1替换value2。----情况3

  • 补充:关于情况2和情况3:此时key1-value1和原来的数据以链表的方式存储。

  • 在不断的添加过程中,会涉及到扩容问题,当超出临界值(且要存放的位置非空)时,扩容。默认的扩容方式:扩容为原来容量的2倍并将原的数据复制过来

HashMap在jdk8中相较于jdk7在底层实现方面的不同

  1. new HashMap():底层没创建一个长度为16的数组
  2. jdk 8底层的数组是:Node[],而非Entry[]
  3. 首次调用put()方法时,底层创建长度为16的数组
  4. jdk7底层结构只:数组+链表。jdk8中底层结构:数组+链表+红黑树。
  5. 形成链表时,七上八下(jdk7:新的元素指向旧的元素。jdk8:旧的元素指向新的元素)
  6. 当数组的某一个索引位置上的元素以链表形式存在的数据个数 > 8 且当前数组的长度 > 64时,此时此索引位置上的所数据改为使用红黑树存储。

HashMap底层典型属性的属性的说明:

  1.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HashMap的默认容量,16
  2. DEFAULT_LOAD_FACTOR:HashMap的默认加载因子:0.75
  3. threshold:扩容的临界值,=容量*填充因子:16 * 0.75 => 12
  4. TREEIFY_THRESHOLD:Bucket中链表长度大于该默认值,转化为红黑树:8
  5. MIN_TREEIFY_CAPACITY:桶中的Node被树化时最小的hash表容量:64

3.2 LinkedHashMap

  • LinkedHashMap底层使用的结构与HashMap相同,因为LinkedHashMap继承于HashMap.
    区别就在于:LinkedHashMap内部提供了Entry,替换HashMap中的Node.

java学习笔记(11)——集合详解_第4张图片TreeMap的使用

  • 向TreeMap中添加key-value,要求key必须是由同一个类创建的对象
  • 因为要照key进行排序:自然排序 、定制排序

4 Collection 和 Collections的区别?

  • java.util.Collection 是一个集合接口(集合类的一个顶级接口)。它提供了对集合对象进行基本操作的通用接口方法。Collection接口在Java 类库中有很多具体的实现。Collection接口的意义是为各种具体的集合提供了最大化的统一操作方式,其直接继承接口有List与Set。
  • Collections则是集合类的一个工具类/帮助类,其中提供了一系列静态方法,用于对集合中元素进行排序、搜索以及线程安全等各种操作。
    - 常用方法:
    reverse(List):反转 List 中元素的顺序
    shuffle(List):对 List 集合元素进行随机排序
    sort(List):根据元素的自然顺序对指定 List 集合元素升序排序
    sort(List,Comparator):根据指定的 Comparator 产生的顺序对 List 集合元素进行排序
    swap(List,int, int):将指定 list 集合中的 i 处元素和 j 处元素进行交换

5 常见面试题

5.1 HashMap 和 Hashtable 的区别

  1. 线程是否安全: HashMap 是⾮线程安全的, HashTable 是线程安全的,因为 HashTable 内
    部的⽅法基本都经过 synchronized 修饰。(如果你要保证线程安全的话就使⽤
    ConcurrentHashMap 吧!);
  2. 效率: 因为线程安全的问题, HashMap 要⽐ HashTable 效率⾼⼀点。另外, HashTable
    基本被淘汰,不要在代码中使⽤它;
  3. 对 Null key 和 Null value 的⽀持: HashMap 可以存储 null 的 key 和 value,但 null 作为
    键只能有⼀个,null 作为值可以有多个;HashTable 不允许有 null 键和 null 值,否则会抛出
    NullPointerException 。
  4. 初始容量⼤⼩和每次扩充容量⼤⼩的不同 : ① 创建时如果不指定容量初始值, Hashtable
    默认的初始⼤⼩为 11,之后每次扩充,容量变为原来的 2n+1。 HashMap 默认的初始化⼤
    ⼩为 16。之后每次扩充,容量变为原来的 2 倍。② 创建时如果给定了容量初始值,那么
    Hashtable 会直接使⽤你给定的⼤⼩,⽽ HashMap 会将其扩充为 2 的幂次⽅⼤⼩
    ( HashMap 中的 tableSizeFor() ⽅法保证,下⾯给出了源代码)。也就是说 HashMap 总
    是使⽤ 2 的幂作为哈希表的⼤⼩,后⾯会介绍到为什么是 2 的幂次⽅。
  5. 底层数据结构: JDK1.8 以后的 HashMap 在解决哈希冲突时有了⼤的变化,当链表⻓度
    ⼤于阈值(默认为 8)(将链表转换成红⿊树前会判断,如果当前数组的⻓度⼩于 64,那么
    会选择先进⾏数组扩容,⽽不是转换为红⿊树)时,将链表转化为红⿊树,以减少搜索时
    间。Hashtable 没有这样的机制。

5.2 HashMap 和 HashSet区别

HashSet 底层就是基于 HashMap 实现的
java学习笔记(11)——集合详解_第5张图片

5.3 HashMap 的⻓度为什么是2的幂次⽅

采⽤%取余的操作来实现。但是,重点来了:“取余(%)操作中如果除数是2的幂次则等价于与其除数减⼀的与(&)操作(也就是说 **hash%length==hash&(length-1)**的前提是 length 是2的 n 次⽅;)。” 并且 采⽤⼆进制位操作 &,相对于%能够提⾼运算效率,这就解释了 HashMap 的⻓度为什么是2的幂次⽅。

5.4 ConcurrentHashMap

JDK1.7

  • ⾸先将数据分为⼀段⼀段的存储,然后给每⼀段数据配⼀把锁,当⼀个线程占⽤锁访问其中⼀个段数据时,其他段的数据也能被其他线程访问。ConcurrentHashMap 是由 Segment 数组结构和 HashEntry 数组结构组成。**Segment 实现了 ReentrantLock ,**所以 Segment 是⼀种可重⼊锁,扮演锁的⻆⾊。 HashEntry ⽤于存储键值对数据。
  • ⼀个 ConcurrentHashMap ⾥包含⼀个 Segment 数组。 Segment 的结构和 HashMap 类似,是⼀种数组和链表结构,⼀个 Segment 包含⼀个 HashEntry 数组,每个 HashEntry 是⼀个链表结构的元素,每个 Segment 守护着⼀个 HashEntry 数组⾥的元素,当对 HashEntry 数组的数据进⾏修改时,必须⾸先获得对应的 Segment 的锁。

JDK1.8

  • ConcurrentHashMap 取消了 Segment 分段锁,采⽤ CAS 和 synchronized 来保证并发安全。数据结构跟 HashMap1.8 的结构类似,数组+链表/红⿊⼆叉树。
  • Java 8 在链表⻓度超过⼀定阈值(8)时将链表(寻址时间复杂度为 O(N))转换为红⿊树(寻址时间复杂度为 O(log(N)))synchronized 只锁定当前链表或红⿊⼆叉树的⾸节点,这样只要 hash 不冲突,就不会产⽣并发,效率⼜提升 N 倍

5.5 ConcurrentHashMap 和 Hashtable 的区别

ConcurrentHashMap 和 Hashtable 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实现线程安全的⽅式上不同。

  • 底层数据结构: JDK1.7 的 ConcurrentHashMap 底层采⽤ 分段的数组+链表 实现JDK1.8
    采⽤的数据结构跟 HashMap1.8 的结构⼀样,数组+链表/红⿊⼆叉树
    。 Hashtable 和
    JDK1.8 之前的 HashMap 的底层数据结构类似都是采⽤ 数组+链表 的形式,数组是
    HashMap 的主体,链表则是主要为了解决哈希冲突⽽存在的;
  • **实现线程安全的⽅式(重要): ① 在 JDK1.7 的时候, ConcurrentHashMap (分段锁)
    对整个桶数组进⾏了分割分段( Segment ),每⼀把锁只锁容器其中⼀部分数据,多线程访问
    容器⾥不同数据段的数据,就不会存在锁竞争,提⾼并发访问率。 到了 JDK1.8 的时候已经
    摒弃了 Segment 的概念,⽽是直接⽤ Node 数组+链表+红⿊树的数据结构来实现,并发
    控制使⽤ synchronized 和 CAS 来操作。(JDK1.6 以后 对 synchronized 锁做了很多优
    化) 整个看起来就像是优化过且线程安全的 HashMap ,虽然在 JDK1.8 中还能看到
    Segment 的数据结构,但是已经简化了属性,只是为了兼容旧版本;② Hashtable (同⼀把
    锁) :使⽤ synchronized 来保证线程安全
    ,效率⾮常低下。**当⼀个线程访问同步⽅法时,其
    他线程也访问同步⽅法,可能会进⼊阻塞或轮询状态,如使⽤ put 添加元素,另⼀个线程不
    能使⽤ put 添加元素,也不能使⽤ get,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效率越低。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基础知识,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