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是半夜两点睡的。
不是加班,也不是失眠,只是临睡前打开微博,刷到了前任秀恩爱九宫格。
你们分手后会视奸前任吗?
我知道我知道,别留恋过去,要走向新生活......
但一过晚上12点,我还是会在各个社交APP上刷个遍。
特别是前任是渣男的情况下,生怕对方过得太好。
老实说,要是没有法律限制我,
我都想去人家门口,拿油漆泼上渣男俩字儿。
干柴烈火相爱,掀起房盖儿分手。
爱有多热烈,分就有多痛苦。
当代年轻人靠撕逼分手,已经是再日常不过的ending了吧。
我上次分手,前奏就生生被冷暴力了半年。
分之前稍微语气差点,对方就甩一句“你又来劲是吧。”
直到最后,分手这事儿还是微信上说的,前天晚上瞥到他握着手机,眼神躲闪,我顿时就上头了。
喜欢是藏不住的,劈腿也一样,我懒得追究,只想要个痛快,索性就先开了口:
“我觉得现在状态挺奇怪的,要不先分开冷静段时间吧。”
“嗯,都行。”
在一起时口口声声说着喜欢,说不见我就心烦意乱。
等到提分手,连认真对待都做不到,都行这俩字,听着就够可笑的。
果不其然,分了才三天,渣男朋友圈就官宣了新人,在共同好友圈里,搞得我头都抬不起来。
原本还有喜欢,有舍不得,但当看到对方秀恩爱那刻,我恨得都快失了智。
后来那半年,我把他往稿子里写,在朋友圈里骂。
要是贴小报不犯法,我恨不得让他成为全北京地铁的免费渣男广告。
也是那一次我才明白:
分手,要么当场撕逼要么背后记恨,没几个能做到体面离开。
尤其当自己站在“感情受害者”角度,更会觉得对方的全世界,都亏欠过我。
之所以想到这件陈年旧恨,还是因为周六看到了最新一期奇葩说的辩题。
这道辩题,根本就像是给我写的:
如果有一个前任点评app,你会支持它吗?
脑子里的一千多字点评小作文,已经在构思了哈。
奇葩说这期辩题一出来,一抹邪笑就挂在我的嘴角:还有这种好事?
点开看了一会儿发现,各奇葩掰扯得都太温情了。
康菁菁说,有些分手太仓促,真心话都来不及说,这段感情就不明不白结束了,我们可以在这个APP上画个句号。
大王说,你困在这段感情中出不来时,你可以在这个APP里找到很多心碎的人,和他们抱团取暖。
还有陈铭,宇宙呼唤爱的代言人,几次让我的眼睛变成关不上的水龙头。
“把痛苦的记忆封存,痛苦是不会消失的。”
“把这些封存在黑暗的密闭空间里,他只会慢慢发酵,释然都只是装作释然。“
“而这个APP,就是一个小窗,给你一点光亮。”
“告诉你,人类没有那么孤独的痛苦。”
看得我只想对陈铭大喊:老师别说了!我哭,哭还不行么。
但说实话啊,没释怀前我真不想想这些。
渣男伤了我,拍拍屁股就找下一个,我还马上自我疗愈自我感伤?属实做不到。
第一反应肯定是报复,这才是我想用APP的原因。
渣男不是渣么,我把他的恶心事迹往上一放,先给他来个社会性死亡;
让每个罗志祥和洪世贤都消停待着,不敢做也不敢当。
没那么渣,顶多恶心人的,那我也要恶心回去。什么有脚臭打呼噜啊,什么3天不洗澡啊,什么“既普通又自信”啊。
让大家和他自己都看看:
别自以为是都觉得是别人的问题,和你分手,纯属是因为你垃圾。
姐妹们也在网上联联谊打打分,让他们搞清楚自己几斤几两。
毕竟给女生打分这事历史悠久,从古早年间的留几手到现在虎扑的保留项目,也该性别平等公平公正了。
呼,想象了这一大串之后,我的心情好多了。
更何况这个APP,某个层面算是征信系统,没准会有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前年的宇芽、之前的蒋劲夫......家暴的新闻,从来就没有断过。
要是有了这个app,悲剧会不会不再重复?
就像陈铭说的:只要让一个人放下了巴掌,这个app的存在就值得。
这APP,赶紧给安排上吧。
没想看到后半程,我听到反方的论点,立刻又墙头草了。
点评来点评去,全是腥风血雨。
当你想给刚刚结束的感情画上一个句号,打开app却发现,好家伙,对方5G网速,刚分手没几秒,渣男早已上传截图标重加粗地抹黑你。
你本想好聚好散,到了这儿,免不了又是一场线上骂战。
当你准备进入一段新感情,不用窥探对方的朋友圈和网易云歌单,只需要一键点开app。
他所有的前任总结就全都挂在上面,“妈宝男”,“不洗脚”,“建议快跑”,好几盆冷水直接浇灭爱情的小火苗。
当你打开APP,铺天盖地的标签沾满了所有的ID。
点开每个人的个人主页,连他周三喜欢吃巨无霸都能知道,三分钟的浏览抵过了和他在一起三年。
没有什么细水长流了,app讲求效率,行就谈,不行打个分就滚蛋。
互联网时代里,人的耐心消耗殆尽,哪怕是爱情。
效率至上了,还是爱情吗?
其实真把我吓到的,是“点评”这事本身。
《黑镜》有一集就假想了一个全民依赖点评的社会,评来评去,把每个人都推向了极度虚伪。
你是谁不重要,分高就行。理性的表象之下,是遍体鳞伤的自己。
点评,是把“决定你是谁”的权力分散到每个人手中。
可唯独你自己,却没有定义“我是谁”的权利。
其实家暴和犯罪可以弄别的系统来限制啊,前任这档子事,大多还是在情感伤害里兜圈,没必要去法律沾边。
对方多渣多可恨,在感情里多半是特定情境下的主观感受。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节目,采访分开的十对儿情侣,关于分手的理由,根本全都对不上。
双方各执已见,一个人一样话,连次次吵架的原因,记忆里都是错乱的。
指责都给了对方,委屈都是自己。
对大部分情绪还在上头的人来说,“你不爱我”就等于是你的错。
在今天,我们还可以通过节目去假设出app,用来报复也好怀念也罢,那些躲在背后的,无非是一段了有遗恨的曾经。
前任话题永不过时,总有人好奇,自己喜欢的人,曾经喜欢过什么人。
可我觉得,没必要,真没必要。
前任这个按钮,一旦在心里启动,远比放在手机上更可怕。已经变成了感情的废料,是报废的爱人,何必再揪着不放。
当年渣了我的前任,也开始在朋友圈发结婚照。
他渣了我没错,不爱我了也没错。
我的那些生气啊报复啊,不过是对这段感情的不甘心。
既然在一起时都爱得心惊肉跳,分手后又何必讲什么道理和逻辑。
这点评按钮我按不下去了,我写不出评语,也不想再想起你。
别回头了,往前看吧。
“如果我们的感情最终走向了末路,那就用不评论给自己最后的保护”。
如果再见不能红着脸,咱也不用红着眼。
心平气和地说句“好久不见”,是对前任和过去岁月最尊重的体面。
注:图片来源于《奇葩说第七季》
电影《恋爱的温度》
来不及
再轰轰烈烈
就保留
告别的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