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
Alpha处理器最早由DEC公司设计制造,在Compaq(康柏)公司收购DEC之后,Alpha处理器继续得到发展,并且应用于许多高档的Compaq服务器上。HP (惠普)收购的Compaq ,Alpha 便为HP(惠普)所有,不过HP (惠普)已经放弃发展alpha 处理器。Alpha架构于1992年2月25日,在东京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面被正式推出,新架构的关键特性都一一的被罗列出来。当时说Alpha只是产品开发的内部代号。新处理器采用完全64-bit RISC设计,执行固定长度指令(32 bits)。有32个64 bit整数寄存器,操作43-bit的虚拟地址(在后来能够扩充到64-bit)。和VAX相同,使用little-endian字节顺序,即低字节的寄存器占用低内存地址线。而不像如摩托罗拉等大多数处理器所使用的big-endian字节顺序,即低字节寄存器占用高内存地址线。除此之外,处理器还内建一个算术协处理器,有32个浮点64-bit寄存器,采用随机存取,而不是在intel x86协处理器上使用的堆栈存取方式。整个Alpha的生命周期被设计为至少25年。Alpha处理器被用于DEC自己的工作站和服务器中。作为VAX的后续被开发,支持VMS操作系统,如 Digital UNIX。不久之后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也可以在其上运行,如Linux和 DSB 。Microsoft 支持这款处理器,直到Windows NT 4.0 SP6 ,但是从Windows 2000 RC2开始放弃了对Alpha的支持。目前国内采用此架构的是申微超算处理器,得益于国家的支持,申威处理器在军队应用广泛。
Arc:
ARC处理器是Synopsys公司推出的32位RISC结构微处理器产品,致力于在满足应用所需的处理性能前提下,以尽可能低的处理器功耗和尽可能小的芯片面积实现高效能、低成本。ARC处理器具有独特的可配置和可扩展特性,给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了极大的设计弹性。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应用需求,选择相应的ARC处理器产品系列,配置处理器总线接口类型、数据位宽、寻址位宽、指令类型等属性。处理器内部的各功能模块也支持可配置,例如配置乘法器采用不同算法实现,配置高速缓存Cache的容量和结构,配置中断处理单元所支持的中断数目和中断级数等。此外,ARC处理器支持嵌入式系统设计工程师通过处理器的APEX扩展接口添加自己的定制指令、寄存器、硬件模块甚至是协处理器,为特定应用提供硬件加速。这种根据应用“量身裁剪”的设计方式使得工程师可以在性能、面积、功耗之间进行权衡,以实现最佳的内核PPA(Performance/Power/Area,性能/功耗/效率)。ARC处理器采用了高效的16/32位混合指令集体系结构。其中,16位指令包含最常用的指令操作类型,有助于提高代码密度。ARC处理器的存储系统支持配置片上存储器CCM(Closely Coupled Memory,紧耦合存储器),便于以固定延迟(1~2个时钟周期)访问应用中性能关键的代码和数据,不仅有利于缓解片外总线访存压力,降低系统访存延迟,提高处理性能,还有助于提高系统集成度,降低系统成本。ARC处理器具有强大的中断/异常处理能力,支持快速中断响应和中断处理优先级动态编程,可以精确定位异常原因和类型。同时,ARC处理器提供了丰富的调试接口和调试指令,便于程序员实时监测处理器内部的运行状态和调试应用程序,使得ARC处理器可以很好地适用于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ARC处理器的研发经历了ARCv1和ARCv2两种指令集体系结构,得到了充分的市场验证及系统应用。目前,全球已有超过200家厂商获得了ARC处理器的生产授权,基于ARC处理器的芯片年出货量超过17亿片。
相比ARCv1,ARCv2体系结构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处理器的性能和实时处理能力:
1)支持64位访存指令。
2)支持非对齐的存储器访存操作。
3)支持硬件整数除法。
4)增加了64位乘法、乘累加、向量加法和减法等指令操作。
5)支持影子寄存器以进行异常处理中的现场保护,减少异常上下文的切换时间。
6)扩展了中断处理功能,支持多达240个外部中断和16个可编程中断优先级,可自动保存上下文和返回现场。
7)优化的指令集结构使得代码密度可以获得18%的提升。
为了满足嵌入式领域不同应用的需求,ARC处理器已经开发了丰富的产品系列,如图1-1所示。
1)HS产品系列(HS34、HS36、HS38)是目前性能最高的ARC处理器内核,采用了十级流水线技术,支持指令乱序执行和L2 Cache,可配置成双核或四核SMP(Symmetric Multi-Processor,对称多处理器)系统,并支持运行Linux操作系统。可提供高达1.6GHz的主频和1.9DMIPS/MHz的性能,内核功耗为60mW,面积约0.15mm2。HS产品系列主要面向高端的嵌入式应用,如固态硬盘、联网设备、汽车控制器、媒体播放器、数字电视、机顶盒和家庭联网产品等。
2)EM系列产品(EM4、EM6、EM SEP、EM5D、EM7D)是功耗最低、面积最精简的ARC处理器内核,采用三级流水线技术。可提供约900MHz的主频和1.77DMIPS/MHz的性能,能耗效率可达3W/MHz,内核面积仅为0.01mm2。主要面向深嵌入式超低功耗应用领域以及数字信号处理领域,如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工业微控制器、机顶盒、汽车电子等。
3)700系列产品(710D、725D、770D)采用了七级流水线技术,支持动态分支预测,可提供高达1.1GHz的主频。主要面向中、高端的嵌入式应用领域,如固态硬盘、图像处理、信号处理、联网设备等。
4)600系列产品(601、605、610D、625D)采用了五级流水线技术,可提供约900MHz的主频。主要面向通用嵌入式领域,如工业控制、带宽调制解调、VoIP、音频处理等。此外,600系列处理器具备特有的XY存储器结构,特别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进行优化,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嵌入式DSP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领域。
5)AS200系列产品(AS211SFX、AS221BD)是专门用于数字电视、数码相机、音频播放和视频播放等音频处理应用领域。
此外,为了能更有效地针对特定应用进行开发,降低设计风险,缩短产品设计周期,基于ARC处理器的软件开发工具、中间软件以及操作系统部署等也都趋于完善和成熟,建立了完整的生态系统,能够给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ARC处理器的主要特点可归纳如下:
1)以功耗效率(DMIPS/mW)和面积效率(DMIPS/mm2)最优化为目标,满足嵌入式市场对微处理器产品日益提高的效能要求。
2)成熟、统一的ISA指令集体系结构不仅便于开发不同产品系列,也便于开发同一系列下的不同产品,具有非常好的延展性和兼容性。
3)高度可配置性,以便“量体裁衣”,可通过增加或删除功能模块,满足不同应用需求,通过配置不同属性实现快速系统集成。
4)灵活的可扩展性,支持用户自定义指令、外围接口和硬件逻辑,进一步优化处理器性能和功耗。
5)强大的实时处理能力,中断响应快速且动态可编程。
6)优异的节能特性,支持从体系结构(SLEEP指令)、硬件设计(门控时钟)到设计实现(门级功耗优化)等不同粒度的低功耗控制。
7)丰富的调试功能,协助编程人员快速查询处理器状态。
8)成熟的开发套件和完整的生态系统,帮助工程设计人员快速完成从产品设计、实现到验证等嵌入式开发过程。
Arm:
ARM架构,也称作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Advanced RISC Machine,更早称作:Acorn RISC Machine),是一个32位精简指令集(RISC)处理器架构,其广泛地使用在许多嵌入式系统设计。由于节能的特点,ARM处理器非常适用于移动通讯领域,符合其主要设计目标为低耗电的特性。(其它请参考ARM介绍)目前,ARM家族占了所有32位嵌入式处理器75%的比例,使它成为占全世界最多数的32位架构之一。ARM处理器可以在很多消费性电子产品上看到,从可携式装置(PDA、移动电话、多媒体播放器、掌上型电子游戏,和计算机)到电脑外设(硬盘、桌上型路由器)甚至在导弹的弹载计算机等军用设施中都有他的存在。在此还有一些基于ARM设计的派生产品,重要产品还包括Marvell的XScale架构和德州仪器的OMAP系列。
Arm64:
早在2007年,ARM公司已经开始了64位架构的研发;2011年ARM官方公布了第一套64位处理器架构“ARMv8”,并于当年11月签署了第一份授权协议。2012年10月,ARM公司发布了第一款基于64位架构的处理器核心“Cortex-A50”系列,该系列首批包括Cortex-A57和Cortex-A53两款型号,而这两款可以单独工作,也可以以big.LITTLE的形式协同工作。今年2月,ARM公司又发布了Cortex-A57的升级型号Cortex-A72,性能再次提升接近1倍,同样可以与Cortex-A53搭配形成big.LITTLE双架构组合。在ARM公司提出64位处理器战略之初,各方人士均预测ARM准备抢占Intel的服务器市场,但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高速发展,ARM64却成为了高性能智能设备的主流选择,包括苹果与绝大多数Android设备厂商。目前为止,智能手机处理器前十大厂商已经全部购买ARM64授权,并且Intel开始代工生产ARM64芯片。可以预见,未来的智能终端一定是ARM64的天下。当然,并不排除ARM64与Intel抢占服务器市场的可能性,尤其是“微服务器”市场。ARM64在注重功耗、网络能力的“微服务器”市场具有一定优势,DELL等厂商已经推出了基于ARM64的微型服务器。
C6x:
C6x是德州仪器(TI)公司推出的一种高性能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它的内核采用超长指令字结构,一个指令周期最多能并行执行8条指令,片内集成了大容量存储器,并采用二级存储器的结构。强大的处理性能和丰富的片上资源使C6x系列DSP在处理性能上高于其它传统DSP。
Csky:
C-SKY是为Linux 4.20添加的国内32位CPU架构。 C-SKY是中国国产的32位CPU,专用于低功耗SoC,并已部署到从打印机,相机到DVR的消费电子设备。 C-SKY是RISC-VFoundation的成员,但是Linux内核中的C-SKY体系结构是一个定制的CPU体系结构。性能并不是C-SKY的主要重点,我们不太可能看到这些处理器将其应用于任何PC中,但是考虑到运行基于Linux平台的消费类设备的数量,Linux支持是存在的。
H8300:
H8300 处理器是 日本瑞萨科技开发的32 位高性能RISC 处理器, 具有强大的位操作指令,最适于实时控制应用如汽车电子、家用电器、医疗器械等领域。H8300 属于MCU 型的处理器。
Hexagon:
骁龙处理器中世界一流的Qualcomm Hexagon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支持多种多媒体功能,并且经过优化可实现高性能和高能效。Hexagon DSP 架构能够卸载 CPU 任务,利用异构计算支持始终在线任务,例如音频和显示。借助 HexagonDSP,即可通过实时音频处理交付音频内容,在无延迟、无失真的情况下流式传输音频,消除背景噪声。骁龙处理器内的Hexagon DSP还能卸载CPU的可视任务,包括文本识别、对象识别、图像增强和图像内的面部识别,并且节省电池电量。Hexagon DSP以独特的体系架构领先一步,能够以较低的功耗提供新兴移动体验所需的性能。骁龙处理器中的Hexagon DSP是确保用户享受诸多高级音频特性的关键因素。DSP 具备高效、强大的处理能力,与骁龙处理器和GPU密切配合,让骁龙处理器带来卓越的用户体验,且让续航时间可达整整一天。Qualcomm拥有计算DSP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几乎在骁龙品牌建立之初,Hexagon DSP就已经内置其中,但在最早的时候,DSP仅仅是被用于语音和简单的音频视频解码播放,随着智能手机使用需求的不断加大,包括摄像头和传感器功能都包括信号处理任务都需要借助DSP来完成,相比强大的CPU,DSP尤其擅长在低功耗下处理这些任务。
Ia64:
64位的英特尔架构,英特尔安腾架构(Intel Itanium architecture),使用在Itanium处理器家族上的64位指令集架构,由英特尔公司与惠普公司共同开发。IA是Intel Architecture(英特尔架构)的缩写,64指64位系统。使用这种架构的CPU,包括Itanium和Itanium 2。此架构与x86及x86-64并不相容,操作系统与软件需使用IA-64专用版本。Intel推出X86架构已满40年了,同486相比,Pentium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PⅡ的前进步伐则没有这么大了,X86 CPU的发展似乎已到了尽头。英特尔非常清楚,是X86指令集限制了CPU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因此,他们正同惠普共同努力开发下一代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 ,ISA): EPIC(Explicitly Parallel Instruction Computing,显性并行指令计算)。对英特尔而言, IA-64(英特尔的64位架构)是下一个10到15年的架构。新的ISA将使英特尔摆脱X86架构的限制,从而设计出超越所有现有RISC CPU和X86 CPU的新型处理器。
M68k:
M68k 处理器是美国Motorola 公司开发的高性能处理器, 具有高性价比、高集成度等特点,在工业自动化设备、控制设备、医疗仪器系统、安全系统等领域多有应用。现在为Freescale 公司所有, 风头已不敌PowerPC 处理器。
Microblaze:
Microblaze 处理器是美国Xilinx 公司提供的嵌入在其FPGA 芯片上的32 位RISC 软核。 它具有运算能力强、外围接口配置灵活等特点,集成在 FPGA之中,可以和FPGA 实现协同设计,具备软硬件可配置的灵活性。
Mips:
MIPS是世界上很流行的一种RISC处理器。MIPS的意思是“无内部互锁流水级的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without interlockedpipedstages),其机制是尽量利用软件办法避免流水线中的数据相关问题。它最早是在80年代初期由斯坦福(Stanford)大学Hennessy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研制出来的。MIPS公司的R系列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发的RISC工业产品的微处理器。这些系列产品为很多计算机公司采用构成各种工作站和计算机系统。MIPS技术公司是美国著名的芯片设计公司,它采用精简指令系统计算结构(RISC)来设计芯片。和英特尔采用的复杂指令系统计算结构(CISC)相比,RISC具有设计更简单、设计周期更短等优点,并可以应用更多先进的技术,开发更快的下一代处理器。MIPS是出现最早的商业RISC架构芯片之一,新的架构集成了所有原来MIPS指令集,并增加了许多更强大的功能。MIPS自己只进行CPU的设计,之后把设计方案授权给客户,使得客户能够制造出高性能的CPU。MPIS架构授权和ARM架构授权不一样,ARM架构授权用户基本不能自行修改,而MPIS架构授权后,可以自己修改。目前MPIS发扬光大寄希望中科龙芯公司,龙芯处理器从龙芯1号,到现在的龙芯3号系列的3A4000,CPU的性能已经大幅度提高,在完全可以胜任日常办公或者作为特殊用途的服务器。我国龙芯CPU使用的就是MIPS架构。
Nds32:
早在Linux 4.17上,内核就看到了Andes NDS32CPU体系结构的端口。在Linux 4.21中,该CPU体系结构有了许多改进。AndesCore NDS32是一种类似于32位RISC的架构,时钟速率徘徊在1GHz左右,并且这些CPU被IoT应用程序,可穿戴设备,医疗设备和其他低功耗设备使用。该公司对NDS32的开源支持已经存在多年了,尽管直到树立内核支持才进入Linux 4.17。在Linux 4.21中,NDS32有许多重要的附加功能,包括对性能,电源管理,FPU,硬件预取器的支持,而四舍五入也可以提高性能。对于这种利基CPU体系结构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补充,它具有超过4,400行新内核代码。
Nios2:
Altera 正式推出了NiosII系列32位RISC嵌入式处理器。Nios II系列软核处理器是Altera的第二代FPGA嵌入式处理器,其性能超过200DMIPS,在Altera FPGA中实现仅需35美分。Altera的Stratix 、StratixGX、 Stratix II和 Cyclone系列FPGA全面支持Nios II处理器,以后推出的FPGA器件也将支持Nios II。自Altera于2000年推出第一代16位Nios处理器以来,已经交付了13000多套Nios开发套件,Nios成为最流行的软核处理器。刚推出的Nios II系列采用全新的架构,比第一代Nios具有更高水平的效率和性能。和第一代相比,Nios II核平均占用不到50%的FPGA资源,而计算性能增长了1倍。
Openrisc:
OpenRisc是OpenCores组织提供的基于GPL协议的开放源代码的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处理器。有人认为其性能介于ARM7和ARM9之间,适合一般的嵌入式系统使用。最重要的一点是OpenCores组织提供了大量的开放源代码IP核供研究人员使用,因此对于一般的开发单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Parisc:
Parisc 处理器是由 HP (惠普)开发设计的处理器,主要用于HP (惠普)公司的服务器中,目前HP(惠普)已经放弃 Parisc 处理器的开发,不过一些Parisc 处理器技术已经融合到ia64 处理器之中。
Powerpc:
PowerPC 是一种精简指令集(RISC)架构的中央处理器(CPU),其基本的设计源自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IBMPowerPC 601 微处理器POWER(PerformanceOptimized With Enhanced RISC;《IBMConnect 电子报》2007年8月号译为“增强RISC性能优化”)架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Apple(苹果公司)和Motorola(摩托罗拉)公司开发PowerPC芯片成功,并制造出基于PowerPC的多处理器计算机。PowerPC架构的特点是可伸缩性好、方便灵活。PowerPC 处理器有广泛的实现范围,包括从诸如 Power4 那样的高端服务器CPU 到嵌入式 CPU 市场(任天堂Gamecube 使用了 PowerPC)。PowerPC处理器有非常强的嵌入式表现,因为它具有优异的性能、较低的能量损耗以及较低的散热量。除了象串行和以太网控制器那样的集成 I/O,该嵌入式处理器与“台式机”CPU 存在非常显著的区别。
Riscv:
RISC-V(发音为“risk-five”)是一个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ISA)。与大多数指令集相比,RISC-V指令集可以自由地用于任何目的,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RISC-V芯片和软件。虽然这不是第一个开源指令集,但它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其设计使其适用于现代计算设备(如仓库规模云计算机、高端移动电话和微小嵌入式系统)。设计者考虑到了这些用途中的性能与功率效率。该指令集还具有众多支持的软件,这解决了新指令集通常的弱点。该项目2010年始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但许多贡献者是该大学以外的志愿者和行业工作者。RISC-V指令集的设计考虑了小型、快速、低功耗的现实情况来实做,但并没有对特定的微架构做过度的设计。截至2017年5月,RISC-V已经确立了版本2.22的用户空间的指令集(userspace ISA),而特权指令集(privileged ISA)也处在草案版本1.10。RISC-V(读作“RISC-FIVE”)是基于精简指令集计算(RISC)原理建立的开放指令集架构(ISA),V表示为第五代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表示此前已经四代RISC处理器原型芯片。每一代RISC处理器都是在同一人带领下完成,那就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David A. Patterson教授。与大多数ISA相反,RISC-V ISA可以免费地用于所有希望的设备中,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RISC-V芯片和软件。图1展示了此前的四代RISC处理器原型芯片。它虽然不是第一个开源的的指令集(ISA),但它很重要,因为它第一个被设计成可以根据具体场景可以选择适合的指令集的指令集架构。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可以设计服务器CPU,家用电器cpu,工控cpu和用在比指头小的传感器中的cpu。
S390:
S390 处理器是由美国IBM 开发的面向大型机应用的处理器 。s390x 是 IBM System z 系列 (zSeries)大型机 (mainframe) 硬件平台,是银行或者大型企业或者科研单位用的,大部分用户接触不到。
Sh:
Sh 处理器又称SuperH处理器 ,最先由日本Hitachi 公司开发,后由Hitachi 及 ST Microelectronics 两家公司共同开发,2003 年 瑞萨科技从 Hitachi 公司继承到拥有权。Sh 属于MCU 型的处理器。
Sparc:
SPARC架构(Scalable Processor ARChitecture,可扩展处理器架构)是国际上流行的RISC处理器体系架构之一,SPRAC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开放的标准,任何机构或个人均可研究或开发基于SPRAC架构的产品,而无需交纳版权费。SPARC 处理器架构具备精简指令集(RISC)、支持32 位/64 位指令精度,架构运行稳定、可扩展性优良、体系标准开放等特点。SPARC因此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在现在已经有大约3万多个成功的应用案例。SPARCV7/V8 是目前嵌入式控制系统常用的处理器标准版本,并在航天设备的电子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SPARC只是一个处理器的架构标准,并不提供现成的源码或IP核,具体的芯片实现要由开发者去完成。运行Oracle Solaris的Oracle SPARC T4服务器提供了创世界纪录的性能,其单线程性能提高了5倍、内存容量高达2 TB且实现了极高的系统吞吐量和I/O容量。SPARC T4服务器适用于需要极高的可靠性、可用性和集成式片上加密加速的企业应用程序和任务关键型应用程序,可确保最终的安全性。
Um:
Linux 内核支持很多种cpu架构,架构相关的代码放在内核 arch 子目录中,众多架构中有一个 um 架构,全名叫user mode,它不是一种实体的cpu架构,这个架构的linux内核可以像 hello world程序一样运行,运行于linux之上用户空间中,取名User Mode Linux,简写UM,AMD 和 英特尔 的电脑上都可以运行UM linux 内核。
X86:
X86架构(The X86 architecture)是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语言指令集。X86指令集是美国Intel公司为其第一块16位CPU(i8086)专门开发的,美国IBM公司1981年推出的世界第一台PC机中的CPU--i8088(i8086简化版)使用的也是X86指令。同时电脑中为提高浮点数据处理能力而增加的X87芯片系列数字协处理器则另外使用X87指令,,包括后来 Intel 80186、80286、80386以及80486,由于以“86”作为结尾,以后就将X86指令集和X87指令集统称为X86指令集。虽然随着CPU技术的不断发展,Intel陆续研制出更新型的i80386、i80486直到今天的Pentium 4(以下简为P4)系列,但为了保证电脑能继续运行以往开发的各类应用程序以保护和继承丰富的软件资源,所以Intel公司所生产的所有CPU仍然继续使用X86指令集,所以它的CPU仍属于X86系列。x86架构CPU主要应用领域: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等。在PC端市场Wintel组合(windows系统 + intel处理器)占据了大部分江山,另外一部分有ADM占领。目前国内有兆芯,从AMD和VIA获取授权,研发自己的X86CPU,有其它国产CPU + 国产操作系统(linux系)可以用于教育和事业单位以及军工行针对的是特殊用户,国产CPU和操作系统想进入民用市场,由于性能、价格以及生态系统等,仍需要继续优化打磨以及一个合适契机。
Xtensa:
Xtensa 处理器是由美国Tensilica (泰思立达)公司开发的可配置及可扩展的微处理器。
Linux-4.17发布后开始放弃的处理器:
avr32:
Avr32 处理器美国 Atmel公司设计开发的32 位RISC 处理器, 设计目的是在每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更多处理工作,从而在较低的时钟频率下实现相同的吞吐量。适合在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嵌入式设备领域中使用。Avr32 属于MCU 型的处理器。
Blackfin:
Blackfin 处理器是美国ADI 公司开发的具有DSP 能力的 32 位RISC 处理器, Blackfin 处理器基于由 ADI 和 Intel 公司联合开发的微信号架构 (MSA ), 适用于 嵌入式音频、视频和通信应用等领域。
Cris:
Cris 处理器是 瑞典 Axis 通信公司开发的32 位RISC 处理器,主要用于网络设备,属于比较专业的应用领域。因为 Axis 通信公司主要开发网络监控设备,所以 Cris 处理器在其网络监控设备中应用广泛。
Frv:
Frv 处理器是 日本富士通开发的32 位高性能RISC处理器, 采用VLIW (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 )构架,具备良好的多媒体处理能力,在机顶盒(STB )、数码刻录机(DVR )、数码相机(DSC)等嵌入式领域应用广泛。
m32:
M32r 处理器是 日本瑞萨科技开发的32 位高性能RISC 处理器, 内置大容量存储器,适用于车载系统、数字AV 设备、数字成像设备等产品领域。属于MCU 型的处理器。
mn10300:
Mn10300 处理器 日本松下开发的32 位多媒体处理器。
Score:
Score 处理器是由台湾 凌阳开发的32 位RISC 处理器。Score 属于MCU 型的处理器。
Unicore32:
由北大众志开发的UniCore32是一个32位Harvard结构的RISC处理器,它采用五级流水线结构,并采用硬件机制解决数据相关问题.相对简单的结构使它具有高性能,高代码密度等特点,并能够实现实时的中断响应.北大众志-863 CPU系统芯片的CPU核主频可达到300MHz,其主要特点是:高性能,高度集成,低功耗.内部的CPU核集成了完全自主指令系统的32/16位Unicore32定点微处理器核。
Tile:
Tilera公司是位于硅谷的新创无晶圆半导体公司,该公司创始人之一是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阿南特·阿加瓦尔(Anant Agarwal),他在2004年创建了该公司。因为在多核技术方面拥有独家的先进技术,该公司曾被美国知名媒体EETIMES评为全球最有希望的60家新兴企业之一。该公司已经量产了TILE64 64核处理器,该处理器是建立在一个“网格”架构上的,这种架构英特尔等公司还没有研究成功。90nm工艺的RISC处理器——Tile64,据称每核主频仅仅在600MHz和1GHz之间,总体功耗不过19.2W,但该芯片总体性能却是当前英特尔双核Xeon的10倍,每瓦特性能更是高达惊人的30倍,每万颗处理器的批发价也只有435美元(每千颗四核2.33GHz,8MB L2 Xeon处理器的价格是455美元)。2008年9月,该公司再推出TILE 加强版Tile pro。将多核处理器推向新的高度。2009年11月,Tilera公司推出全球首款核心数量多达72个的微处理器TILE-Gx72,同时问世的还有36核心(TILE-Gx36),16核心(TILE-Gx16),9核心(TILE-Gx9)版本。TILE-Gx系列采用40nm工艺,都是在一块芯片上集成多个64位通用核心和完整的虚拟内存系统,每个核心拥有64KB一级缓存、256KB二级缓存,甚至26MB共享三级缓存。其中TILE-Gx72主频为1.20GHz,集成4个DDR3内存控制器,功耗最高55W。2013年2月19日,Tilera相继Tile-GX36,Tile-GX16,Tile-GX9之后发布了最新的72核心的Tile-GX72。2014年7月EZchip花1.3亿美元收购的Tilera,2015年10月 Mellanox花 8亿美元收购EZchip,2016年1月完成。
Metag:
32 位RISC 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