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之小故事篇

历时二十八天,从成都骑到了拉萨。一路上有几个小故事想说下。


①你为什么骑不动


骑行之小故事篇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山地车有个调档的功能,在上坡的时候把档位调低一点骑起来比较轻松。
第一天,我想着这才开始就把档位调那么低,那么后面的上该怎么爬?
结果就拉伤了。
和别人聊天说,我这是因为腿拉伤了所以骑不动。
队友A说,我是腿很酸所以骑不动。
队友B说,我是大腿疼所以骑不动。
队友C说,我是小腿没力所以骑不动。
我说腿酸还可以吧?疼呀酸呀都是可以忍受的吧?抽筋才严重吧?
队友说,才不是,疼呀酸呀也骑不动的好吧?抽筋没什么吧?

后面几天,我抽筋好了,骑车的时候腿开始有点酸的感觉了,那是真的没劲。

现在一直在提“同理心”这个词,可是我就在想,我们总是不能切身体会别人的体会的。


②他们居然是搭车


骑行之小故事篇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现在的318川藏线特别火,也造就这条线特别的商业化。这条路上的酒店,饭店,救援,车特别的专业。
来之前一个骑友还给我科普野外生存的知识,到这里发现根本用不到。
天天都有人问“搭车不”
这个搭车不是我们之前以为的那种穷游的免费搭车的那种。而是一种商业的模式,当地人连人带车带托包一块给你送到下一个目的地。一般50-100 不等。

有天看朋友圈,有个骑友这么说“一直以为我是最慢的,现在才发现那些比我慢的都搭车走了。”

那一刻,是有点不舒服的。
骑友是有个口号叫做“能骑不推,能推不搭。”
可是不管怎样,都是别人的选择,这样指责让人不舒服。

这个朋友圈让我想起我爸爸的一句话。
刚刚毕业有了工资,过年回家给我奶奶姥姥钱来表自己的孝心。
无意见在姨家妹妹面前表现出来“你看我都给姥姥钱,你们呢?”想要一种自认为的平等。
爸爸知道了,告诉我说,“你给钱是你自己的事,你不能要求别人也和你一样。”

不要用自己以为的标准来衡量别人。


③一路走的那些人


骑行之小故事篇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团队在最近也被喊得越来越响,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强调团队精神。
一块出发的那天我们有二十多个人,这是一个大团队。
我们私底下六个人结成了一个小的团队。
走了两天,有一个队友体力好,早我们半天的路程先走了。
我们在路上有“捡”了两个队友。
七个人的团队行程了。

到了理塘,我们要去稻城玩,由于意见不统一,两个队友没有去,提前先走了,一直到拉萨,我们都没有再遇到。

后来一个队友生病,延后我们两天的行程;一个队友家里有事,直接搭车到拉萨,回家了。
剩下了我们三个一直一起骑。
路上也有很多一同出发,一同到达一个客栈休息的骑友。
不过我们的小团队剩我们三个人了。

一个月的行程,团队的人来来去去。
像不像人生的一个小的缩影:有的人,在你的生命里留下一点痕迹就走了;有的人,虽然陪伴你走一段路,可是回想起来,是模糊的;有的人,可以和你一块走一段时间,因为各自的原因,走散开来……


④路上的风景

骑行之小故事篇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来之前好多朋友说,路上多拍点照片,给我们这些不能去看的人看看。
我不太喜欢拍,一时很多美景拍出来都不美了;二是很多不好看的找个角度拍出来就是仙境般;三是我不喜欢那种停下来拍个照片接着又走,不能好好欣赏的感觉;四是我记得武志红老师的课里有讲过他和他朋友关于南极的美景的记忆。
发了一路的朋友圈,照片都是找队友要的。
朋友说,你要多拍照有你自己的照片,留个纪念呀,还能证明你真的到过。
我到过。我自己就知道。为什么要照片来证明?我费解。

路上的风景,也不都是美丽的。
为什么会觉得它美?
自然的博大,广大,山川河流的组合,那种在城市里看不到的广、远,那种在城市了感受不到的舒畅是美的。


⑤未战意先怯


骑行之小故事篇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有两天连着翻了三座山,一开始连着翻了两座山,虽然第一座山不高,但是我们的体力也耗尽的差不多了。
第二天从登巴村翻越那个五千米的东达山的时候,一个队友用了差不多十个小时才推到山顶,那时已是晚上八点了。
骑夜路是那么的危险,翻山是那么的耗体力。
以至于他说,再有超过35公里的山,绝对要搭车。

后面的色季拉山,我们搭车过的。
如果让他自己翻,他能不能翻过去?
这是未知的。
但是事实证明,后面他骑车体力还不错。

但到底东达山是因为连着两天三座山的原因,还是他本身翻山就不太好的原因,这个也未可知了。

未战意先怯,我们往往用我们想当然的想法来预知后面的困难。
特别让人遗憾。

你可能感兴趣的:(骑行之小故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