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VS. Google+谁将是最后的终结者?

在功能上看,Facebook和Google+似乎非常相像,这两款产品都是社交网络,你可以添加朋友,分享观点,或者互动交流。但是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两者在设计理念上有很大不同,他们提供的服务目标也很不一样。两者之间不可避免的将会发生一场战争,而最终的结果是由开发者提供服务的敏捷性,服务的独特性以及是否遵循用户至上的理念所决定的。这也是这篇文章重点讨论的内容。

服务的目标

Facebook的 目标是连接朋友,以便我们可以和他们保持联系。在Facebook上,你可以告诉大家你现在已经有男朋友了,或者告诉大家你的母亲是谁,或者在你的生日那天获得一大堆的祝福。这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体验,随着新功能timeline的发布,这种体验也将会愈加的深化。

对比就会发现Google+更多的目标在于发现。发现新内容,交到新朋友,或者被当前朋友的新兴趣吸引。当然,Facebook也有新闻订阅功能,你可以看链接或者视频,但是Google+给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包含搜索功能的体验。

就像是计算机智能和人脑对决一样,其中并没有胜者, 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体验罢了。Google+是由搜索驱动的,然而Facebook是由人与人的联系驱动的。

服务的敏捷体验

笔者在过去几年一直都在关注Facebook和Google。就在最近的六个月,两者在社交领域频频交手。这不是关于某项特性的局部争斗,而的的确确是一场关乎质量的全面战争。

Facebook对照片和视频的管理非常出色,其服务很少中断,而且其管理照片和视频的方法也非常优雅,很难想象这些项目一开始只是由几个人开发的。

Google+是Google的第一项社交网络方面的投资,而且公司多年致力于这个项目。Google的Hangout功能确实令人称赞。原来人们在需要视频会议时首先会考虑Skype,但是Google+ Hangout功能的出现使得Skype相形见绌。整个屋子里的人们可以坐在一起开会,而且视频会自动切换到正在说话的那个人,仅仅这一点就是绝佳的卖点。

与服务质量相比,速度有时候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这两个公司都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兼顾速度。也难怪两个公司会一直争先创新,因为在这个舞台只会保留那些最早出现的最合适的服务。

盈利模型

再次重申,Facebook与Google是一种人与机器的对比。Facebook有算法,但是这些算法都是基于人与人的关系和互动。就我们现在看到的,Google并没有将重点放在这种人和人的链接上,而相反放在了其一贯擅长的数据上。在这方面暂时还没有决出胜者。要知道用户才是平台最终的使用者。用服务的人远远比服务本身更重要。如果不是人们的热衷于将打到的最高分在朋友间分享,Zynga也不会在Facebook上这么流行。

Facebook在“Beacon”上失败了,因为它采取了利用用户信息卖产品的模式。然而回过头看看Spotify在Facebook平台上所获得的成功,我们就会了解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力量。Spotify将会成为一家非常成功,而且非常盈利的公司。

另一方面Google买了YouTube。这比买卖非常划算,因为大家都喜欢使用YouTube,当加入了Google的搜索和智能广告之后,这将成为一个盈利机器。

显然,在盈利模式上,不同的模型用了不同的方法。

最终结局

人们可能会同时使用两种社交网络。两者也未必一定要决出个你死我活,或者承认一种比另一种更好。尽管他们都运行在二进制世界里,但结果未必是0与1。

Facebook将会长期存在,他不是MySpace,Mark Zuckerberg也不是Tom。他和他的团队都很聪明。正是Facebook使我们有机会与那些已经多年不说话的朋友们再次取得联系,也改变了我们日常交流的模式。

而Google将整个世界的信息展现在我们眼前。在搜索框内输入一个单词,我们就可以马上获得所需的信息。刹那间我们就可以再次回忆起喜爱电影里明星的名字,以前或许你还需要打电话给你的哥哥,妈妈,叔叔,或者好朋友才能记起。Google改变了世界,而且它还继续改变着。

也许人们会抱怨改变,也许人们会抱怨正在使用的功能,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每个人在Facebook与Google的竞争中都具有投票权。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免费享受这些服务。一开始我们靠分享信息和数据来获取搜索的服务,现在我们靠分享个人信息来获取社交网络的服务。

为什么不用Facebook或者Google+的服务呢,不管怎样用户都将会是最终的受益者。

via THENEXTWEB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36氪



你可能感兴趣的:(Facebook,评论,社交,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