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穷,准确的来说年轻人感觉自己变穷,有三个原因。
其一,土地房产被上一辈卡位。
其二,工作资源被上一辈卡位。
其三,互联网平台让你觉得自己更穷。
1
“卡位”这个词最近很流行,特别是在买房这个话题上。
先买到房子的人事实上是抢先一步占据了由房子和户籍政策一同带来的各项特权,包括但不限于稳定的居住权、子女教育权以及城市公共福利。
但土地,或者说能用的土地从来都是稀缺的。由于国家在政策上照顾大城市,而大城市的土地供应被严格限制,特权扩张的速度远远不及人口流入的速度,于是抢先卡位就成了年轻人人生规划中最重要的一步。没卡上位,就不算在大城市真正落脚。而卡上了位,则可以坐享流入人口带来的对房产价值的提拉,这个提拉速度绝对是让卡上位的人做梦都能笑醒的。
朝代更替,货币换了一轮又一轮,从贝壳,刀币,五铢钱,交子,到袁大头,法币,金圆券,人民币,但土地的价值却一直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在美国,房地产的英语是real estate,也就是真正的财产。
如果你觉得土地太抽象,你可以想想比特币。10年7月,比特币的价格是0.06美元,17年9月,比特币的价格是4000美元。10年,面对比特币,你觉得自己可有钱了,但7年后再看比特币,你肯定也觉得自己穷疯了。
但卡位却不仅仅是在买房子这一件事上。
20多岁的年轻人,无论是进入职场的初级职员、工程师,还是仍然在读书的硕士博士生,他们目前都在被4,50岁的人卡位,说的难听点其实就是剥削。
这种情况在传统行业犹盛。
国内的传统行业,无论是土木,航空,化工,还是医疗,法律,顶梁柱都是85年左右上大学的长辈。他们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建设红利,逐渐成长为总工、总监、主任医师、合伙人,在某一小块业务里有绝对的垄断地位,有充足的项目源;并且他们还享受着由大学扩招带来的人力资源红利,有充足的技术劳动力。他们撮合项目和技术劳动力,仅仅留给年轻人吃饭和还房贷的钱,盘剥走其他的剩余价值。
看起来同样是专业人士,年轻人觉得领导的技术不如自己,纳闷为什么他们不用努力工作就能坐收渔利,但自己却不得不被他们剥削,压榨。
2
前两天,我的一个刚入职某设计院的本科同学兴冲冲的跟我说:“告诉你一个毁三观的事情,你知道我们所长去年赚了多少钱么?”
我说:“猜不到,500万?”
他说:“你太保守了。所里给他发的钱就有1000多万,他自己还弄了个外包公司,听说赚了3000万。去年花了几十万请整个团队的人去马尔代夫玩了一圈。”
我之前就知道他们所总共也就十五六个人,心中不禁哀叹。
我不知道这些年轻人去玩了一圈之后的想法,是感激所长的大恩大德,还是感到血淋淋的剥削。
毕竟我这个同学刚入职就知道所长的收入,那团队内部的人自然也知道。他们平均每个人给所长创造了过百万的利益,但分到手上的也就是个零头。
我跟这个同学说:“你以后也能当所长吧?之前不一直吹牛说自己技术厉害,还在实习的时候就被各种当技术骨干咨询么?”
同学说:“等我当所长还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现在国家投资多,20年之后,基础设施都建好了,还有这么多项目么?”
3
我才恍然大悟大家担心的是什么。
人们总是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未来做出预测。因为我在土木领域和互联网领域的朋友比较多,就谈谈我观察到的现象。
在诺基亚还盛行的年代,也就8,9年前吧,计算机专业远远没这么火,很多程序员都担心这个行业人才要饱和了,未来自己会失去竞争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想象不到什么是智能手机。
与此同时,4万亿带来的基建领域的机会让土木工程专业的录取分居高不下。
然而,也就在4,5年前,诺基亚几乎在眨眼之间就被智能手机灭掉了,移动互联网刮来的春风,让ios和安卓的程序员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职业,1w+的起薪让人羡慕不已,各种培训班也顺势崛起。不过,当时也有人表示现在培养这么多人才,之后会饱和的。
至于土木工程呢?高楼、地铁、水坝、立交桥,规划的项目都摆在图纸上,展现在当年高分填报土木,现在刚刚入职的年轻土木工程师的眼前。他们心里犯嘀咕:10年之后哪还有更多的空间、更多的项目?
土木工程专业的衰退也从那个时候开始显性的展现出来。
又过了4,5年,到了今天,人工智能、大数据概念开始兴风作浪,计算机行业越发火热,平均薪酬已经到了傲视其他任何行业的水平。
土木工程则成了网上不被看好的专业之一。本科毕业的土木人,只能去最艰苦的施工单位,驻扎在郊区、深山乃至亚非拉的工地。名校的土木硕士虽然也还能找到一份起薪10万的设计院工作。但行业内部的垄断剥削也是愈发严酷。
4
年轻的程序员有自己的担心,他们的担心和之前一样,那就是急速扩张的行业规模会不会让这个专业人才饱和。毕竟千禧年互联网泡沫炸裂的情景他们也不是没听说过。
而年轻的土木工程师也有自己的担心。即使出身名校,二十岁的时候还是要被四五十岁的所长、项目经理压榨。等到自己四五十岁的时候能压榨谁呢?国家还有这么多投资么?可惜他们也没别的选择,不被压榨,每个月几千上万的房贷从哪能弄到呢?
他们也都仰望着领导。
年轻程序员的领导早就因为公司上市,期权变现而得到财务自由。所以,大厂的年轻程序员往往军心不稳,想跳到小厂做cto,更充分的拥抱泡沫。
年轻土木工程师的领导也早就因为4万亿,30万亿的投资而实现了财务自由。可年轻人的未来在哪?难道要去一带一路,让儿子在非洲上小学?
更可怕的是,按照中国的基建速度,保不齐非洲也就能撑得起10年左右。年轻的土木工程师们,大家难道只能祈祷早日殖民火星?
5
不过,说句老实话,程序员的情况还是要乐观很多。特别是在传统行业的年轻人眼中。
因为传统行业的年轻人能看到自己行业内部信息化、自动化的水平有多低,也能体会到行业成熟带来的增长放缓。未来的增长,不是靠越来越多的新项目,而是靠基于信息技术的内部业务优化。
这杯羮从一开始就要和程序员分享。
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让传统行业的年轻人战战兢兢,自己的职位何时被取代也尤未可知。
此外,在可预见的5-8年内,领导离退休还是遥遥无期,自己还得处于被压榨的地位。
传统行业用牌照、资质、资本设立了高高的门槛,年轻人进去其中只能充当替代性极强的初级劳动力。行业增长平缓,新的高级职位少之又少。
而互联网行业,无论是大公司内部的项目孵化,还是一茬接一茬的创业公司,都给年轻人更大的舞台,30岁左右的技术总监,CTO成了行业标配。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土木人转行成了码农。但整体来看,码农在就业大军中的比例仍然很低。
年轻人整体处在焦虑之中,觉得自己穷疯了。
他们其实生活的很好,有白领便当吃、有喜茶喝、有战狼看、有咪蒙读。他们比父辈生活的好得多。
可他们仍然焦虑。越来越透明的信息让他们知道了自己的处境,而未来向一团迷雾,充满不确定。
6
在让年轻人感觉穷这件事上,推波助澜的还有自媒体。
一个脑子活络的年轻人怎么看待他微信里的大公众号?一方面是获取信息获得安慰的来源,另一方面每一个大号在他们心中都是一个财富的神话。
而这些神话看起来是那么轻易的就成功了,这让他们难以全心全意投入本职工作,提高专业技术。
Papi酱,一个做搞笑视频的,成功了。
咪蒙,一个写爽文的,成功了。
李叫兽,之前没听过,不知道干嘛的,反正也成功了。
无论是到知乎、简书还是得到,也都能看到一大堆要教你成为段子手,KOL的大V。他们都宣称月入10万。
自媒体造出的神太多了。并且神都亲自告诉你:当神没有门槛,一小时就能学会。
一个被卡位,看不清未来的焦虑小工程师,能不心动?
你毕业于211,击败了众多对手才留在北京工作。你俊美、文艺、会摄影、弹吉他,知乎也有好几千的关注,回老家相亲的对象起码是副处级干部的女儿。
你从来对自己的综合素质都是最有自信,和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会说,我是一个有趣的人。
你自认为是各种微信群里的焦点人物。在群里评论上述自媒体神的时候,朋友们都对你说:有啥了不起,还不如你有才呢,你快去干掉他们。
于是你开微信公众号,知乎专栏,开始绞尽脑汁写文章,写时评,蹭热点,撕逼,挂人。
于是你的创造力,你可能的进步空间,完全被自媒体造富神话透支了。
于是你失望,绝望,却一分钱也挣不到。
因为,这些自媒体也是专业的:papi是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咪蒙是山大文学硕士,李叫兽是清华经管硕士。他们不仅专业,还早早展开了布局,从公众号功能发布那天起,就开始苦心经营。在这一方面,年轻人也被卡了位。
7.
我问我那个同学:“你知道你们所长挣大钱,只给你们发这么点,你什么感受?”
他说:“被剥削呗。”
我又问:“那你还干不干了?”
他说:“你不废话么?这所长的位置早晚是我的。我最近已经报名了注册土木工程师的考试了,要赶紧提高水平,把证都先拿了。过几年先争取个副所长。”
我突然觉得,这才对啊,还有十几个和他一样踌躇满志的年轻人等着所长这个位置呢。
而当年和现在所长竞争的人现在何处呢?大概是回老家县城过舒服日子去了。
其实任何行业也都一样。
唯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才能在这场卡位战中获胜。
这里是——硅谷老实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