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作者是美国人《斯科特.普劳斯》,这本书展示了决策与判断的社会心理学分析如何帮助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问题,如果能够有效地应用本书所描述的结果,就好更好地避免决策偏差、误差和陷阱,而且能更好地避免决策偏差、误差和陷阱。
第一章 选择性知觉
人们的知觉都受到了已有信念和预期的强烈影响。在做任何重大决策或判断之前,问自己一些关键的问题:我看待事物的方式是否受到了某种动机的驱使?是否夹杂了自己的预期?是否和不同预期的人交换过意见?可以减少一些偏差。
第二章 认知不协调
决策前不协调:当人们为一件事付出越多,他们就越认为这件事有价值,而且越有压力为这件事继续付出。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购买商品,也适用于为了某一目标而做出的任何承诺和努力。
决策后不协调的例子:下注后更加相信赛马的选马。
结论:1.如果你希望一个人形成对某个事物的积极态度,那么就引导他,使他致力于得到这个事物。
态度的改变会引起行为的改变,但是,态度的改变也可能是行为的改变引起的。
第三章 记忆和事后聪明式偏差
记忆是重建的并高度取决于情境因素,要做好准确记录并保管好过去事件的记录。要避免事后聪明式偏差,考虑另一种结果可能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第五章 情境依赖性
在不同情况下,同一个人对同一刺激的认知可能会完全不同.情境依赖性主要有四种表现方式:对比效应、初始效应、近因效应和晕轮效应。
对比效应:只有当用于对比的刺激物彼此相似时,对比效应才存在。
初始效应:描述特征中,顺序靠前的特征比顺序靠后的特征对人们印象形成的影响更大一些。
近因效应:事情不总是初始效应。在一些情况下,最后出现的信息会比最先出现信息的影响更大。近因效应是由记忆的差别引起的。
如果人们连续列出有利原因和不利原因,就好有很强的初始效应.但如果人们在列出有利原因和不利原因有三分钟的间隔,就会出现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长相好的往往被认为更快乐,词组和印象一致等等。政客利用晕轮效应展示自己具备各方面的能力。
第二部分:问题如何影响答案。
第五章 可塑性
当面临损失时,很多人都属于“风险偏好”。他们往往原因冒风险承受更大的损失,也不愿意承受具有相同期望值但确定的损失。
然而,保险行业的运营基础却在于,人们愿意承担一个确定的损失(保险费)去避免更大但不确定的损失.
保险公司成功地塑造了一种社会规范。如果确定的损失是以保险费的形式来表达,大多数人会变得“风险规避”而不是“风险偏好”,他们倾向于承担确定的损失而不少冒损失更大的风险。
1.顺序效应
人们的答案也可能受到问题或者选项顺序的影响。顺序效应中常见的是近因效应。
2.虚假意见 如果人们对一个问题所知甚少,那么就会受到语境和顺序变化的影响。一部分对问题不真正了解,却对问题发表意见,称为虚假意见。
态度、意见和选择往往具有惊人的可塑性。在许多情况下, 问题的措辞对人们的回答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第六章 问题的措辞和框架的影响
人们在得知某民意调查是很少会想到,问题是否经过了过滤,答案选项是否包括了中间选项,问题是从收益还是损失的角度来提问。大多数人往往相信,被访者是按照他们自己的信念来回答问题。但大量的研究表明,框架和问题的措辞能够显著影响人们的回答。
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以多种方法来测试和比较结果。
第三部份 决策模型
第九章 描述性决策模型
前景理论所隐含的损失回避倾向。例如建议零售价以改变消费者的参照点等
第四部分 直觉与偏差。
第10章 代表性直觉
1.小数法则 人们倾向于认为偶然事件具有自我修正的功能,这样的偏差也是来自于代表性直觉,因为人们总是希望随机抽取的样本能够很好地代表总体.
代表性直觉可以导致人们承认"赌徒谬论".这种观点认为,在一系列的坏运气之后必然会有好的结果出现..
小数法则的最形象说明是"手热现象",其实并不存在.
结论:不要被细节的情景所迷惑.
只要有可能,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注意基线值.
记住偶然性并不具备自我修正的功能.
不要错误地理解向平均数回归.
第十一章 易得性直觉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公开比较低估或高估的危险.
第十二章 概率和风险
在有关生死的决策中,很少有机会能够弥补.
复合事件. 在许多情况下,人们通常会高估连续事件的发生概率.但复合事件是由大量简单的事件构成时,人们往往高估其发生的概率.
保守主义 一旦人们形成了对某一事件的概率判断,那么当呈现给他新信息时,他改变其原先判断的速度是比较慢的.这种不愿意改变先前概率估计的惰性被称为"保守主义".
建议:决策者在对概率和风险进行判断的时候采取简单的措施避免差错
保持正确的记录.
警惕如意算盘,找第三方进行评估.
将复合事件分解为简单事件.前提简单事件的结果不相互关联.
结论:人们对概率和风险的估计容易受到一系列偏差的影响,一些来自于代表性和可得性偏差这样的直觉,另一些是动机因素的结果.
第十三章 锚定和调整
结论:人们很难抵御锚定效应的影响.对最佳或者最差案例的讨论可能会引起不易察觉的锚定效应
在做出最好的决策前,考虑多个锚定值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十四章 对随机性的知觉
关于随机性知觉的研究结构表明决策者倾向于过分解释随机事件.
第十五章 相关、因果关系控制
相关性错觉
无法识别的 相关。
相关关系不等因果关系。
一个相对稳定的成功模式可以是个体产生对自己技能的归因,进一步导致个体确信他在将来也能够取得成功。熟悉性和选择使被试产生了一种控制的错觉。
结论:首先,决策者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正性的、已被确认的关系。没有出现的事实往往是最为关键的。第二,在判断一个关系是否存在之前,决策者应该问自己,他们的观察是基于自己的观察还是期望。如果前者,相关关系就可能降低;后者,相关关系就有可能被高估。最后,必须很好地识别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两个存在因果关系的事件之间可能只存在很弱的相关。
第十六章 归因理论
一致性和独特性的信息可以影响个体的因果归因,但共同反应信息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致性和独特性的信息对因果归因造成的影响是共同反应信息的几倍.
突出因素.突出的个体相对而言更容易进行因果归因.例如:当人们坐在一面大镜子前时,他们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更加具有影响力.
基本归因误差 对个体和个体行为过分关注可导致过度将行为归因为个性因素---个体能力\特质和动机,----从而忽视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基本归因误差.
基线信息通常是被忽视的,基本归因误差不容易改变。
在多数情况下,个体倾向于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情境归因,而观察者倾向于对相对的行为作出稳定的个性归因。
交换位置,交换视角会对因果归因产生很大的影响。
临床含意
当对行为的原因进行解释时,人们总是依赖于当时突出的因素.对于观察者而言,行为者就是突出的因素 ;而对于行为者,情境的需要是突出的.
结论:减少基本归因误差的一种方法就是更加关注共同反应的信息,如果在一个相同的情境中,绝大多数的行为都是类似的,个性因素归因是不合适,应从情境因素中考虑.
另一种方法是反问自己如果处在相同的情境中,自己如何行为.这样可以扭转行为人-观察人归因差异.
由于因果归因往往取决于最为突出因素,因此寻找隐藏的因素也是相当重要的.即使是措辞的变化也可以影响突出因素,从而改变应该归因.
例如:他喜欢车和这车他喜欢.
因果归因具有可塑性.
第五部分 决策与判断中的社会性一面
第十七章 社会影响
社会易化 有观众在场会损害个体完成复杂任务的正确率,同时对简单任务的正确率会稍有改善。
社会性懈怠 观众的在场会提高技术处于平均水平以上的球手表现,却会损害平均水平以下的球手表现。:例子:放开那个女孩,没人喊;隧道里的故事,无人停车;谁会捡起这些东西,旁观者帮助捡东西会随着人多而减少。
9岁以上的人在决策时都会受到他人在场的强烈影响。
社会比较理论 人们通常会与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较,而不是与那些和自己不同的人相比。
从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身上获取行动的线索。
社会性疼觉丧失 社会比较既影响疼痛评价也影响躯体反应。
从众
少数派影响 前提是 少数人的意见必须保持一致和稳定。只有同伙坚持同一个判断的情况下,少数人才会有显著影响。
群体盲思 领导应该明确鼓励不同的意见和批评。第二,群体领导应该避免在一开始就表明自己个人偏好。
第十八章 群体决策与判断
群体误差和偏差 基本归因误差,自我服务偏差 群体和个人相似,成功归于内部因素,失败是外部的
可得性性直觉和代表性直觉也存在.
群体极化 群体讨论容易增强群体成员达成一致的倾向,称为"群体极化".基于法律证据的初始倾向在经过群体讨论后极端化了.
卖马问题 群体讨论可以是正确率显著提高,但并不能保证所有群体成员都回答正确.
人多智慧多吗 独自产生的想法后汇总要比群体会议更加有效.
独裁技术 解决某些问题,独裁技术最优。
第六部分 常见陷阱
第十九章 过度自信
如果你对某个答案感到极度自信,思考一下另外一个答案可能正确的原因。
第二十章 自我实现的预言
证实性的信息比证伪的信息出现得更加频繁
第二十一章 行为陷阱
行为陷阱的情景:个人或群体从事一项很有前景的工作,最后却变得不尽人意并且难以脱身。
延期陷阱 短期后果与长期后果 典型的冲突包括:喝酒的快感与第二天的宿醉,短期性性行为快感与长期怀孕与艾滋病的可能性。
无知陷阱
投入陷阱 沉没成本陷阱
恶化陷阱 例如海洛因成瘾等
集体陷阱 高峰的交通堵塞
深陷泥潭
胜利解脱 应该对未来成本--效益分析为基础。、
结论:行为陷阱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部分。
编后记 回顾
偏差不一定都是非理性的。
对于不好的消息,承担责任和义务对于决策的强大影响力。
本书简单浏览完,对我的触发应该是,决策和判断,多情境考虑,还是多场合,多角度,多情境,少自我考虑。简单的易得性和直觉性省事,确不全面,应该抛开自我,多学习,从成本-收益分析综合考虑和判断。
1.对确定的收益,倾向于规避损失。对可能对损失,倾向于风险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