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肖复兴散文集》是自己偶然得到的,是齐老师给我们学员的奖励。小学老师曾讲过,散文通常是把情融到景中,借景舒发自己的感情。
而肖老师的这本散文集确是以讲故事的手法,一个个小故事,暗暗地把自己的情感写到故事里。犹如在听一位老人讲故事,如清风徐来,好听而又回味无穷。
肖复兴,1947年出生在河北沧州,现在居住在北京。1968年到黑龙江生产兵团(现如今北大荒农垦)插队知青,曾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编辑,是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
曾获得优秀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等多种奖项,并获得首届“全国中小学生喜爱的作家”称号。同时,他的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这本散文集,作者一句了很大一部分来书写自己的家人,其实也是亲情。还有一部分是友情,在作者的文章里到处都是情,但是又不是那种滥情。
作者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自己的人生过往,就像肖复兴大师在自己书的自序中写道:
如果真的有抒情,也只会蕴含在叙事之中,如萧红的散文;或在叙事中含有人生哲思,如孙犁的散文;或在叙事之中浸透生活情趣,如汪曾祺的散文。
这三位作家正好是作者最喜欢的作家,而我认为,肖大师这部散文集,恰恰是这三位作家的综合体。
在这部散文集里,基调是叙事,但是叙事里穿插了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比如肖大师这部作品中的第一辑和第二辑中最为明显。特别是第二辑—我的父亲和母亲。
再有就是生活情趣,这个在作者的第三辑—贪食记中可以看到,一个种水果,一种蔬菜,外加一道熟悉的菜肴。吃到嘴里,其中味道只有自己知道,也牵引着读者的心。
关于人生哲思,作者放在了文章的最后,也算压轴出场。经常见的事物或者场景,却勾起对人生的感慨。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路在脚下,只有脚踏实地才会走出未来。
人生哲理大家都懂,唯有亲情与友情才是我们生活的主宰,人即使单个的个体、却又不是。自己最喜欢的,还是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真情。
家人是我们的依靠,家人之间的感情就好像风筝线一样,牵扯着每一个家人,只要你不松手,家人就会对你不离不弃。
母亲
母亲相比父亲,是陪伴作者时间最久的人,在文章中我读到了一丝愧疚,特别是文章的开头。
自己年少气盛,父亲去世后,自己一个外出闯荡,独留母亲一个人在家。造成母亲生病多时,而无人照顾,当自己回家时,漆黑的屋里很是阴冷。而母亲一个人蜷缩在被窝里,作者看到母亲,不仅产生一种愧疚。
在后来的《白菊花和黄菊花》中,作者看似是在写自己的老同学,实际也是在说自己。自己又何尝不是,因为年轻冲动离开母亲,造成母亲生病无人照看。
只不过自己要比这位同学幸运一些,他失去了父亲,而自己还有弥补的机会。
其实,作者口中的母亲并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自己的继母。自己的亲生母亲在自己5岁时,就已经生病离世,父亲从乡下找了个女人回来照顾自己,这个女人就是作者口中的母亲。
自古就有后妈不好当,后妈偏心,现在社会上还会不时地爆出被后妈虐待。
看着视频照片上的一幕幕,一道道伤痕,不仅让我们咂舌。孩子有什么错,何至于要这样,真狠心,妄为母亲!
然而我们的作者却没有这样想,作者不断地在文章中提到母亲,其实母亲的言语很少,我们只是从作者口中,隐隐地听出母亲对他的爱。
在文章中有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对母亲的描写,其中有一件事作者记录了两遍,就是自己为了买自己喜欢的诗书,偷了家里的生活费。
爸爸知道之后打了自己,最后还嘱咐母亲,要母亲买把锁把存放钱的皮箱子锁起来。但是,母亲没有锁,足以见得母亲对自己的信任。
这种信任,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爱,是做不到的。所以,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很深,以至于母亲去世之后,自己还经常会忘带家门钥匙。
因为,母亲总是会站在家里的窗子前,还没等自己拿钥匙,母亲就会把门打开。其实,是母亲站在窗户前,不住地关注自己,等着自己。
所以,有母亲在时,自己从来不用担心家门打不开,进不了家门。
自己年少时脾气很倔,和父亲之间发生了不少摩擦,这其中应该也少不了母亲在中间的调和。
母亲的爱犹如被太阳晒过的棉被,暖暖的,当自己感觉冷时,被棉被包裹着就感觉不到冷,到处是太阳暖暖的味道。
父亲
父亲也是作者花费很多笔墨着重书写的,起初作者总认为父亲很胆小。但是却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胆小,等他长大了,也做了父亲,才渐渐明白父亲的爱。
回望人生,自己的人生轨迹慢慢和父亲的人生轨迹慢慢重合时,才明白自己年少时的无知,对父亲的不理解。
你召唤我成为你的儿子,我追随你成为父亲。……直到我成为父亲……回望父亲的人生道路,我辨认出自己的足迹,亦步亦趋,交错重回,—这发现让我震惊。
这时作者在读北岛的《城开门》中的文章《父亲》,作者用另外一位作者的话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认知。自己和父亲的经历,也像北岛说的一样,两个人的足迹交错重合,自己也就明白了,父亲的胆小和隐忍,全是为了家人。
正因为如此,才显得父爱的伟大!父亲的三件宝贝,更是父亲对自己兄弟二人爱的坚守。这时父亲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退休,而供养两个大小伙以及捉襟见肘。
这时爸爸拒绝姐姐带自己到身边的建议,依然坚持自己抚养他们兄弟两个人,这时父亲便把自己珍藏的三件宝贝典当。
父亲不仅在生活上关心自己,还是自己文学兴趣的引路人,从最早的《三国演义》,到后来的《阅徽草堂笔记》,再到后来自己偷钱买回来的四本诗书。
父亲虽然去了,但是这写书却代替父亲,陪着自己走过不少春夏秋冬。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一样,都在默默无闻地奉献,不计回报,也无任何怨言。
姐姐
在记录亲情之中,作者还花了大篇来记录自己的姐姐,在某一个方面来说,亲生母亲去世,姐姐作为年长者,就代替了母亲的角色。
作者自己和弟弟都是姐姐带大的,在姐姐眼里,他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姐姐却是早成熟,早早地顶起家里的一片天。
母亲去世之后,姐姐为了代替父亲常还债务,一个人只身到风沙弥漫的内蒙古,并在内蒙古扎根发芽。
自那以后,自己更是看着姐姐回家,因为姐姐回来就可以有好吃的了。在当时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吃成了最大的难题。
到后来,父亲因身体不适提前退休,姐姐每个月都会往家里寄30元钱。一直持续到后来自己大学毕业,姐姐那时的压力也不小,但是还无怨无悔地付出。
自己是也是一个长情之人,特别是亲情,总喜欢一家热热闹闹地住在一处。只有在一处围着,才让我感觉不孤单。
家对某些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归宿,但对自己来说,承载了父母对自己的爱,还有自己对父母的爱。
家和万事兴,家是我们背后的力量源泉,这也是自己喜欢这部散文集的原因,满是回忆的味道。
亲情虽然有点老套,但是却永远是人生主题,而知道感恩却又是最难得的。感恩父母,感恩那些曾经给予自己帮助的人,你送给我一个桃子,我必回你一个李子。
齐帆齐第三期28天集训营(18)篇,正文2700字,积累3366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