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随着高性能计算的蓬勃发展,以及数据的感知、处理、学习成本已到达技术普及的临界点,中国物流业在若干年后将迎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物流科技爆发的“奇点”。中国以及世界物流业将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图片来自“东方IC”
【编者按】物流这一融合了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刻影响。
本文转载自王继祥,作者相峰;经亿欧物流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5G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前沿科技将构成新一代物流技术体系。随着技术的快速产品化,成本的指数级下降,政策的鼓励,中国物流行业将迎来全面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在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海量的数据支撑下,可望引领新一代物流技术的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发展背景
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人工智能这一概念被提出后,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在提升社会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在有效降低劳动成本、优化产品和服务、创造新市场和就业等方面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革命性的转变。据普华永道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GPD带来额外14%的提升,相当于15.7万亿美元的增长。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组织逐渐认识到人工智能在经济和战略上的重要性,并从国家战略和商业活动上涉足人工智能。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表明人工智能已然成为国家战略的关键抓手。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从而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物流这一融合了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刻影响。同时,物流行业的人工智能应用也将反过来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优渥土壤。技术赋能下,物流领域的应用将逐渐体现其技术优势,不论是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等各类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将进一步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效能,推动中国物行业流实现“跨越式”发展。
人工智能在物流行业应用场景分析
在通用型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下,不同领域的垂直型人工智能应用迅猛发展。物流一个相对传统的大众服务行业,将在运输、仓储、配送和管理等各场景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改造。以智能感知、自主决策、图像与视频理解与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数据挖掘与分析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极大地降低物流行业的运营成本和人工劳动强度,提升物流行业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整个物流行业从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向科技密集型服务行业转变。
具体来说,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物流行业,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一些领域方向:
1.车货匹配系统
使用人工智能完成物流运输中的车货匹配。物流企业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自身资源打造全新的货运匹配平台。基于自身货源建立数字化货运平台,低价获取社会运力。
2.无人驾驶体系
使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打造无人物流驾驶体系。中国物流业面临着干线运输司机短缺问题,无人驾驶技术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交通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克服“人为因素”所带来的诸多痛点。商用车无人驾驶技术将在港口等特殊场景率先使用,在高速公路干线得到普及,并与车联网车路协同等技术结合,推动整个公路运输体系智能化。
3.图像/视频识别
图像/视频识别与理解技术,结合GIS、多媒体压缩和数据库技术,有效建立起可视化的仓储管理、订单管理、车辆管理系统。在智能仓库管理系统中,基于图像/视频识别分析技术的监控设备将视频、图像等数据信息汇集于主控中心,便于各级决策人获得前端仓库异常状况,从而实现及时决策、指挥调度、调查取证。在智能订单管理、车辆管理系统中,图像/视频识别分析技术可有效实现订单跟踪管理,并降低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损毁、丢失等问题,从而帮助制定生产计划与排产,保证货物及时、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4.语音识别技术
使用语音识别技术优化智能客服系统。语音识别是包含特征提取技术、模型训练技术以及模式匹配准则在内的智能科技,是让机器通过识别与理解,把语音信息转变为相应的文本符号。在物流领域,语音识别已成为电话信道上最为重要的应用之一。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客服座席,可实现客户语音的可视化和智能分析,辅助人工座席迅速完成词条和关键字识别,并进行关键知识库与知识点的搜索匹配,从而提高物流行业客服坐席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与电话接通率。
5.智能化场院管理
智能化场院管理、仓库作业。为实现垛口、车辆、物理格口的自动协同,进场车辆调度引导、智能停靠,业界可通过对运输车辆进行智能扫描、装卸垛口加装智能传感器等手段。在智能仓库作业环境中,对搬运机器人、分拣机器人与机架梭进行有序操作与协作,能够极大提升仓库操作的处理速度、拣取精度和存储密度。通过测算百万SKU商品的体积数据和包装箱尺寸,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技术,由系统智能地计算并推荐耗材和打包排序,从而合理安排箱型和商品摆放方案;通过对商品数量、体积等基础数据分析,对各环节如包装、运输车辆等进行智能调度。
6.物流运营管理
人工智能还能为新一代物流行业提供更加智慧的运营管理模式。人工智能结合大数据分析,在物流转运中心、仓库选址上能够结合运输线路、客户分布、地理状况等信息进行精准匹配,从而优化选址、提升效率。采用人工智能分析,供应链个环节的产品生产制造商、供应商、物流提供商亦受到相当程度的助益,在人工智能辅助下,提前有针对性地制定产品营销策略和货物的运、储、配计划。
以上人工智能技术将应用于物流中的运输、仓储、配送以及管理等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中,形成高效的物流体系。新一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因为全智能的物流行业相比现在的物流,可以更高效,更精准地为客户服务。在人工智能促进下,一系列智能物流技术应用将引领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物流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行业发展与兴衰的关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籍人员在世界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总量中只占据9%,且当中的68%都属于外国研究机构。可见,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特别是物流行业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尤其匮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客观环境有待完善,且社会大众对物流行业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印象中的物流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低科技含量的低端服务业,而非互联网、IT行业等高端信息业。这就带来两个结果,一是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高校、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因为不了解该现状而不会关注物流行业人工智能技术、系统研究;二是高校没有针对物流行业培养专门的人工智能人才,人工智能领域毕业的学生也不会选择物流行业从业。
针对物流行业人工智能人才匮乏的现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人才建设:
1.吸引人工智能人才
吸引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科研机构人员投身物流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与系统的研究中。可从国家或地方政府层面,通过设立物流领域的技术攻关项目、人才项目,如国家重点研究计划、物流科技专项、物流技术引导基金、物流科技产学研合作项目、物流科技人才培养项目等多种形式进行引导。
2.开设专业学科
在高校开设与物流科技相关的专业,增设物流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方向的课程,培育一批智能物流的高精尖人才。对于毕业从事物流行业,特别是物流科技、人工智能行业的毕业生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如落户加法、个税减免、生活补贴等各种可能尝试的途径。
3.产学研融合
加速推进产学研融合,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与各大高校、研究机构联手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或举办竞赛活动,吸引并发掘一批高水准的中青年加入对科技物流的研究工作中,培养核心研发团队,并在企业内试用研发成果。
4.打造人才聚集载体
建立物流科技人才聚集载体。相关政府部门和产业界应整合物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创新研发资源,打造一批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有效聚集物流人工智能的专家学者与从业人员,在关键核心领域开展创新项目合作,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完善促进人工智能落地的规范体系
促进人工智能在物流行业的应用落地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与物流科技企业对于行业标准体系、创研单位政策扶持体系、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物流人工智能法律规范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1.行业标准体系
建立智能物流行业标准体系,推动人工智能在物流行业的高效落地。人工智能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是各物流环节的配套使用,需要建立货运、仓配、货架、车辆规范、物流质损、物流服务等一系列的物流行业标准作为基础,带动物流行业的系统性智能化升级,规范物流服务。智能物流行业标准的建立将极大减少不同设备、厂商、系统间的交互障碍,尤其数据格式、传输接口等底层标准的建立。通过整合物流业所有应用场景,形成智能物流大脑,能实现货物运输过程的自动化运作和高效率优化管理,提高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
2.政策扶持体系
建立对物流人工智能创研单位的政策扶持体系,从土地、税收、产学研等层面加大对智能物流创新研发的扶持,为物流公司、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提供产业孵化、技术成果转化等良好政策环境。例如,通过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免征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充分促进物流人工智能创研企业孵化。
3.金融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发挥各级政府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作用,通过政府各类产业基金、资金池、融资工具等将人工智能作为投入重点,并引导地方、企业、创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科技型物流企业进行投资,加速人工智能相关应用创新研发。在发挥公共财政引导作用的同时,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物流行业的创新机制。
4.法律规范体系
建立物流人工智能法律规范体系。制定有利于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运营的法律规范体系,需要建立在充分研究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人民生活、城市管理深度融合的安全风险、法律风险和伦理风险的基础上。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可有效促进人工智能知识产权转移转化,通过探索建立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应用监管机制,来打造人工智能知识产权联盟,构筑并运营专利池,培养能够为社会带来更高价值的相关专利。同时,要在数据处理标准、基础硬件设施、应用服务和安全隐私等方面探索研究制定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充分完善人工智能法律规范体系。
5.人工智能体验园区
建立物流人工智能的体验园区。通过汇集最前沿的科技产品,为受众提供直观体验,激发其对物流人工智能的广泛兴趣,进而加快相关技术推广普及。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将在“创新工场”设立人工智能主题展示体验区,充分发挥其“加速器”与“孵化器”的作用。
依托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移动通信技术以及区块链等前沿科技构成的新一代物流技术体系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当面临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简单重复的工作岗位,我们对此不必悲观,在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短缺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将补充劳动缺口,解放人们双手,并提供更需创造力的就业机会,改善劳动环境。我们应该清楚划分“智慧”与“智能”的区别,把“智慧”的发展空间保留给人类,让机器人(Robot的斯拉夫语词源rob意为“苦力”)更加“智能”。
未来已来,随着高性能计算的蓬勃发展,以及数据的感知、处理、学习成本已到达技术普及的临界点,中国物流业在若干年后将迎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物流科技爆发的“奇点”,中国以及世界物流业将有一个全新的面貌。物流行业应该充分抓住此战略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