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美练习册【习题一】

习题一(第3次提交)

在本书题词《致刘安迪》中,作者将世界上的人分成了“学习者”和“非学习者”。这是一个二元对立的分类法。这样分类显然不准确。你能从哪些方面指出其不准确?怎样“改”可以让它更准确?你有更好的分类法吗?

1、答:不准确

这个世界不仅分为学习者,还可以分为学习者、伪学习者和非学习者;

这个世界上不是非黑即白,还有灰度空间,还可以在一条线上进行扩展;

这个世界上的事情不是只有好与坏,好还可以有很多状态,60%的好、70%的好、80%的好。。。。

这个世界上的人不是只有好人与坏人,好人也可以有很多的状态,100%的好人、90%的好人。。。。。。。。

2、答:如何“改”

增加一个分类法【伪学习者】,通过不同的学习状态来进行区分。

3、答:分类

1)只学不用;  “理论者”  -伪学习者;

2)偶学偶用;  “弱实践者”-伪学习者

3)学了一般用;“实践者”  -伪学习者

4)学了刻意用。“强实践者”-学习者

我以前处于【只学不用】(不会用、瞎用、空有热情)的理论者。03年之前是围绕【体育】进行练习,那时候有教练教,有队友刺激,有反馈(来自教练和比赛)。2003年从体育行业进入计算机软件行业(软件开发),就全凭自己的琢磨和参加少数的培训去学,学习的热情很足,但不得要领没有明确的目标(一心只想增加收入),凭自己的直觉去学习,对与不对也不清楚,骨子里面就是要向前冲,以便弥补年轻时缺失的学习时间。

现在的我处于【偶学偶用】的弱实践者。2018年接触得到APP,跟着上面的老师系统的学习了将近9门课,同时参加了刘润老师线下大课9次,并将课程中的演讲俱乐部落地到线下(上海和江苏),定时定点的通过演讲分享来练习(大致场景:每2周花半天时间,有4-6位演讲者,其它10多位同学分别从演讲素材、结构、台风、逻辑、时间这5个维度对演讲者进行评价,最后投票选出第一名)。

有点符合第一学习力公式了,但整体系统性和反馈点不强烈,没有将分享内容强关联地用于工作和生活中。比如我经常分享的是刘润老师线下的课程内容,虽然上去分享的像有那么个回事,底下的同学们反馈褒大于贬,而我自知那只是我利用了信息不对称,而架设了一个理想化的自我。

实际上自己并没有将分享内容与切己(指导生活和工作)进行强关联。

应用:努力的方向是成为学习者,充分利用好【学习之美】、【学习之美练习册】、【刘澜老师的文字和点评】、【同学们的思维火花】等,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和工作之中。

4、我理解的标准参考答案:

1)将这个世界上的人分成学习者和非学习者,表面上体现出较强的一般性和简单性,虽然不会太准确,但具有广泛适用性和传播性。

2)背后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老师的良苦用心,这个世界按照属性来分,可以按照性别来分(人可以有男人女人)、按照职业来分、按照年龄来分、按照身份来分等等。按照学习者和非学习者来分,这个分类可能不能不太准确,但相比于其它分类来说,它其实也就是一个洞见分类。

5、参考

1)参考:第7页的分类

2)参考:第100页的【多分法】

3)参考:第91页的维克的理论之钟

4)参考:老师对作业的点评

5)参考:同学们的作业思路

6)参考:学习=目标*挑战*方法*练习*反馈*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之美练习册【习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