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别人的破产,成为你的破产 -- 平均收现天数

2008年金融危机,东莞中国最大的东莞市合俊玩具厂于2008年10月突然倒闭。

“我的应收账款300万,没了” 当时朋友圈刷了这个屏。

接着,几乎所有合俊玩具厂的大金额的供应商都陷入破产的困境之中,因为巨额应收账款没能回收。


在市场营销的历史中,“赊销”可谓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创新举措。

和常规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银两乞不一样,赊销共享了上下游的资源,也为“创造利润”打下了基础。

若生产厂商强势,想拓展市场,如果渠道商没有资金,那么我把货押给你,销了再还我款;
若渠道商强势,把控渠道,会对生产厂商进行压迫,先把我货给我,我卖了再还你款;

如国美,都是要求厂家将货压上,而售货所得的款也并没立即偿还厂家,导致国美沉淀了大量的资金(这也是国美黄光裕后期将资金挪用而入狱埋下伏笔);

如乐视,欠供应商巨款,从某个意义上讲,就是供应商对于乐视这个购买方,没有良好的控制力的表现。

也如现在如日中天的海天味业,向上游产生应付账款先拿材料,向下游先收货款后再发货。

营销史上出现了“渠道为王”,其实本质上,我认为,争的是对“现金”的利用效率。



与“赊销”行为相对应的,在会计上,产生了应收账款或者应收票据。

而平均收现金天数,则是体现了“应收账款”这个资金在一年中做了几趟生意。

平均收现天数,感觉像黑道的“放数”(放贷),先把款放出去,说好多久还款,于是到点就去收回来;将收回来的款,再放数(贷)给第二个人…如此循环。

上公式:

平均收现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而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款余额;

平均应收款余额=期初(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期末(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指标:

平均收现天数:反应了企业和上游购方的关系。

所以,理想的状态,对于卖方,应收账款回收得越快越理想,即平均收现天数越短越好。

但对于购买方,当然是希望应收账款的账期越长越好,这体现了两者的博弈。

根据行业性质,平均收现天数没有规定,但共识如下:

平均收现天数<15天,基本上可定义为收现的企业,比如超市;
(如果超市发放购物卡或者充值卡,不仅仅没有应收账款,更应该算上是应付账款才是)

经常经营不错的公司,一般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会在6~8次左右,所以平均收现天数在60天~80天都是适合的;



登海种业:

营业收入:

应收账款:

算出2016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16*2 / (0.52+0.85)=23.3;

那么平均收现天数为 360/23.3=15.4天。

是马是骡,拉到行业中溜溜,如下:


不要让别人的破产,成为你的破产 -- 平均收现天数_第1张图片

同比,我们看到神农基因、敦煌种业,平均收现天数,不断的逐年增加,甚至神农基因在2016年达到201天,如此长期平均收现天数,万一客户破产跑路了,作为供应商不破产也损失惨重,特别要警醒。

《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让别人的破产,成为你的破产 -- 平均收现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