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 | 破阵子——记一次特种作战

读诗 | 破阵子——记一次特种作战_第1张图片

中国哲学史上有一次著名的鹅湖之会,是宋朝思想家朱熹、陆九渊的一次辩论会。鹅湖是江西上饶铅山县的一个镇,辛弃疾曾担任江南西路安抚使(宋朝地方行政区划称为路,江南西路大约等于今天的江西省。宋朝地方行政权力的设置也与今天很不一样,安抚使可以简单理解为今天的省长),在上饶建了自己的庄园,命名“稼轩”,辛弃疾的号就是从这里来的。

稼轩就在鹅湖附近,辛弃疾的好友陈亮曾约请辛弃疾、朱熹赴铅山一会,商讨北伐统一大计。朱熹因故推辞了,辛弃疾和陈亮在铅山相会,在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鹅湖之会。在这次鹅湖相会后,辛弃疾、陈亮赋了五首《贺新郎》互相唱和,都是豪气干云的名作,辛弃疾还另写了一首词寄给陈亮,就是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壮志尤未酬,英雄已白头(鹅湖之会时辛弃疾48岁)。匣中宝剑夜有声,只堪醉后挑灯看。心意难申,非沉醉无以入睡,只有在睡梦之中,才能回到金戈铁马的年代。可是醒来又如何?天下事未了,此心岂能安,可怜徒增白发而已!

八百里不是距离,是指牛。辛弃疾写词爱用典故,这是《世说新语》中的典故,王恺有一头牛,叫八百里驳。麾是军旗,麾下就是指部下。将牛肉烤了,大块分给将士,豪爽!而旁边奏起的也是边塞的乐曲,五十弦是指瑟,这里泛指乐器。沙场秋点兵——简短五个字,寥廓、雄壮、昂扬、庄严肃穆、血脉贲张……各种意象扑面而来。这是古汉语的魅力。

沙场秋点兵,以正常的语序应该是“秋天在沙场点兵”,如果是这样的句子,上面那些意象还有没有?古代汉语与英语相比有几个特点,一是语序灵活,主谓宾定状补,可以任意排列,沙场秋点兵,这是个简单例子。再比如之前讲过的《望岳》: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荡胸生层云的意思是望见云气层层升腾而胸怀激荡,逻辑上应该这么排列:层云生胸荡。但为了与决眦入归鸟对仗,就可以随意调整词序,而读者并不会因为词序的打乱而不理解诗意。二是词性可以互换,动词名词形容词,并不是固定的,比如八百里分麾下炙的炙,这是一个动词,烤的意思,上面横着的“月”,是“肉”的演化,指代身体部位的字多数都有月旁(胳膊,肩膀,肺腑等等),下面是一把火,非常形象。但炙在这里显然是个名词,烤好的肉,古汉语把名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名词用,是极为普遍的。三是从句远不如英语复杂,最多有个“者也”从句,“胡爸爸者,胡小宝之父也”,所以古汉语的句子都很短。大家学过英语的知道,英语从句是极其复杂的,从句里套从句,尤其是专业文章,一句话几百个字是很平常的。

这样的差别造就两种语言的特点,古汉语是诗的语言,那些朦胧的、暧昧的、含混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情绪,经诗词演绎,你就觉得特别妥帖,特别准确。但与此同时,它的缺点就是不精确,词性可以混用、语序可以随便调、句子短,你怎么指望用这样的语言来写一篇科学论文呢?唐诗宋词是难以翻译成英文的,因为英文太呆板太准确了,这正如相对论难以用古汉语来翻译一样。

现在提倡文化自信,我觉得很好,但正确的自信要客观,不是说什么都是中国好,别人的不好,各有各的长处,要明白自己好在哪,并且发扬它,同时也要知道别人好在哪,并且吸收它。

讲回破阵子。辛弃疾生于1140年,济南人,和李清照是老乡。李清照生于北宋,靖康之变随丈夫赵明诚南渡。而辛弃疾出生的时候,中原大地已在金朝统治之下,虽然祖父曾在金朝为官,但心向宋朝,辛弃疾自小就有报国雪耻的志向。

1161年,金主完颜亮帅军侵宋,北方汉人纷纷起事,21岁的辛弃疾召集了两千余人,参加了声势浩大的耿京领导的义军。不幸的是,耿京被叛徒杀害,辛弃疾闻讯大怒,挑选50名义士组成敢死队,冲入了金军几万人的大营,生擒叛徒,全身而退。后率耿京余部渡江归南宋。这简直就是一次特种部队作战啊!

所以“醉里挑灯看剑”,这把剑是真的见过刀兵,尝过鲜血的啊!稼轩好友刘改之曾写诗形容老年辛弃疾:精神此老健于虎,红颊白须双眼青。辛弃疾不同于一般文人,他首先是壮士,是将军。这是稼轩词风骨强健的原因。

辛弃疾南渡后,官做得不小,先后担任过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的安抚使,安抚使主管南宋地方行政区域的军事、治安,往往由路的首府长官兼任,属于封疆大吏。但由于南宋以主和派为主流,辛弃疾除了剿灭过一次民间茶商的起义,没有其他作战经历,所以这首《破阵子》描写的是他在北方率领义军时的场景,而这次特种作战,当然是他军旅生涯的巅峰之作。

辛弃疾还有一首《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是更直接描写此次特种作战的: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正因为辛弃疾有过真刀真枪的军旅生涯,带过特种兵,做过封疆吏,所以他的词与同为豪放派的苏轼不同,与同为主战派的陆游也不同,更加刚劲、潇洒,更加自信,甚至是狂傲。试看: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辛弃疾的才能为当时所共知,他历经宋孝宗、宋光宗两朝,两朝皇帝都曾起用他,南宋大儒朱熹也评价他:辛幼安亦是一帅才。但可惜南宋一直是主和派占主流,辛弃疾起而复免,终于郁郁此生,临终大呼“杀贼!杀贼!”与陆游的示儿绝笔相映成辉,是有宋一代,力主恢复派文人的写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诗 | 破阵子——记一次特种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