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之旅--大唐不夜城

西安之旅--大唐不夜城_第1张图片

      我喜欢城市的夜景,喜欢看各种各样的灯光,喜欢在流光溢彩中看人来人往,感受城市的繁华与内心的宁静。

      一踏进大唐不夜城就看到很多类似气球的灯笼挂在路旁的树枝上,心中便有种说不出的激动,这是我第一次在西安逛不夜城。不由的想起在《大明宫词》里太平公主初次出大明宫逛长安城的情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那晚与当时的她有着同样的心情,所不同的是她初次逛长安城就遇见了她的薛绍,让长安城的夜晚在她心里更多了一份浪漫,而我没有。虽然没有遇见我的“薛绍”,但对于初次在西安逛不夜城的我来说,仍然有很多的惊喜和快乐!

      远在大唐时期,长安城就是古今中外远近闻名的最繁荣的都城,无论历史,文化,商业都是世界领先。只可惜不能穿越时空去感受当年的盛景,只有从今天的大唐不夜城去想象一千多年前的这个城市的繁荣。走在不夜城的大道上,某个瞬间内心还真有点分不清自己身处哪个时代了。整个过程,是在翻阅一个城市的历史的同时,仿佛也在翻阅自己的成长史,很多东西都能勾起自己对往事的回忆。


西安之旅--大唐不夜城_第2张图片

      这里有小时候看过的木偶戏(俗称zhou hu 子戏),过年过节社火里面的踩高跷(俗称柳木腿),还有从小就热衷的秦腔戏,但好像没有看见皮影戏,应该是我没找到地方吧,很喜欢《大明宫词》里的皮影戏《采桑女》。重点想说下秦腔戏,可以说我是听着秦腔长大的,虽然我不是陕西人,但父母以及周围的人都非常喜爱秦腔。那个时候不说家家会有电视,但至少每家都会有台收音机,而且也总是放秦腔,让你感觉这收音机好像就是为了秦腔而制造的一样。那时候秦腔总能带给人一种热闹的感觉,如果时常不放点秦腔就觉的生活好像缺少了点什么,显的有点冷清。一年四季回到家里,只要有声音,仿佛除了秦腔还是秦腔。听的时间长了,久而久之,只要秦腔的旋律响起,就会不由的哼唱起来。觉的好听的片段,也会刻意的去学习。收音机听多了,已经不能满足视觉需求,于是又开始看电视,看到电视里那些秦腔演员的扮相,美艳动人,特别喜欢她们头上的发钗,似乎只有发钗才使她们如此美丽。再看她们的身姿,轻盈妩媚,那是我记事以来对美的最初感受,想象着古代美女都应该是那样的,有时候也为自己没有生在古代有点小小的遗憾。在看完电视后,周六周末偶尔也会约了小伙伴们一起唱戏,自己会制作一些头饰和道具,可不管怎么做都还是觉的扮相不够美。那时候对演员头上的发簪喜欢到了极致,总想拥有一枚,可总也没有,因为太想拥有,有时候就连做梦也会梦到,为此也是久久不能释怀。


西安之旅--大唐不夜城_第3张图片

      后来上中学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功课的增多,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渐渐的淡忘了,忘记了秦腔,也忘记了发簪。那时候港台音乐开始兴起,注意力又慢慢转移到了流行音乐。有时回家也会陪着父母听秦腔,以前能沉下心来听甚至学着唱的片段,后来有时听的让人着急,感觉一句话总也唱不完,自己更是无心再去跟着哼唱,时常听不了几句就又忙其他的去了。至于发簪,也慢慢想不起了,转而开始喜欢当时流行的那些能真正戴在头上的小发卡了。到后来上大学,毕业工作,出去旅游多了,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看见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发簪堆放在饰品店里,还是会不由的去看,去欣赏它们的美,但却再也没有那么向往去拥有它们。每当这个时候也会想起当初自己那份渴望得到发簪的心情。这次在大唐不夜城也是如此,去了几个小饰品店,与其说是看发簪,还不如说是看自己的童年。

      那晚也在不夜城的秦腔小戏台前认认真真的看完了两段戏,一段是龙凤呈祥,一段是祝福,一股熟悉又陌生的味道,也还是非常好听,一边看一边回往,感觉时间过的如此之快,小时候跟随父母去庙会大戏台前看戏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可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这样说来一千年也似乎并不遥远,一千年之前站在这里的不知道是谁,千年之后站在这里看秦腔的又将会是谁?他们会不会也像我一样?看完秦腔戏继续往前走,在灯光的映衬下,有各种各样的表演,有杂技,有乐队,有摆各种造型的被观众拍的网红……就这样一路看,一路走,一路体会,一直走到不夜城的尽头,仿佛从古代走到了现代,一步步感受着中华文化在这座城市的传承和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安之旅--大唐不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