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内心的一片自留地

谨以此文,与喜欢写作的朋友共勉,也许会发现每个人的心路里总有那么一点点似曾相识——序

最近一次更新个人微信微信公众号是在8月9号,上整个8月份都没有写自己的东西,无论是书评还是随笔。

作为一个专业性报纸的编辑,一个文字工作者,却不知觉没有提笔的勇气。害怕自己写的不好,一篇文章、一段话、一句话出来,总在想这个是否符合文体结构逻辑,字句措辞怎样,是否言之有物。很长一段时间,有一种邯郸学步的感觉。

因为刚毕业工作的学习上陷入长久的一个停顿,领导找我谈话,问“你真的想成为一个编辑吗?”。这个问题我回答不来,新闻工作的风险有多大,一踏进这个领域才知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特别是纸媒,对于文字的严谨程度是整个新闻领域之最。有很多因为文字上的疏忽而被开除受责罚的例子屡见不鲜。

不由的回顾自己选择职业的心里路程,我是为何会选择做一个编辑、一个记者呢?时间一点点回溯,是因为我在去年大四开学的时候,接触,至今为止已经完成了25万字的写作量;是因为从2015年开始,完成100多本书的书评,累计也在30万字左右;是因为大学喜欢做摘抄,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自己想法,或是读书的想法,或是幻想。有随笔,有诗歌,有日记,整个大学大概积累了有20多个大厚本子了吧。最快的时候,一个月就写完一个本子(10块钱一个的大本子),天天泡在图书馆里头。

既然因为写东西而选择文字工作的,那为什么工作之后反而把写作给忽略了呢?即便是因为工作有这样那样的要求,也许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不合格的残次品;即便是因为自己以前半路出家的写作水平造成了很大的思维定势,对现在的工作没有利反而有害;即便文章没有逻辑,也没有言之有物。可是,可是我有那么一点点喜欢啊。

已经忘记了为什么会喜欢写作了?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内心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老想说什么?也许是因为喜欢幻想,想要超脱现实世界的约束。在写作的世界里,我可以任意构想和自己对话的读者,可以任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在这里,有一个小舞台,它可能不高,可能在角落,可能没有音乐也比较昏暗,但是这里只属于我自己,也还属于偶尔那么一两位闯进来的知心人。

每写一篇文章,也想过有多少的阅读量,想过有多少的点赞夸耀,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写作的过程啊。那种把淤积已久的想法排除体外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想起高中语文老师说“写作就像拉屎,有个感觉就会稀里哗啦”。写不同的文章,感受是不一样的,这种感受只有同样喜欢写文章的人才会有所体会。

写日记,好比像是和树洞说话,不希望别人听见,又希望别人听见;写情书,我是真的写过很多从来没有寄出去过的情书,提笔的时候就知道它会长久待在日记本了,最多和一片枯色却又脉络清晰的枫叶作伴;写议论文,心里总有一匹奔腾的野马,纵横捭阖,总有一股气势喷涌而出;写诗有点像是出游,没有目的,信步而走。没由来的开始,没由来的结束,没由来的喜欢,没由来的辗转悱恻,没由来的悲伤愁苦;写记叙文,像是倒放电影,总在想着还原之前发生的事,镜头是怎样的,应该表现什么;写小说,真是把自己内心幻想的世界的勾勒出来,让其尽可能的完善,好比作画,让石头更像石头,让草木更像草木。

有的人说,坚决不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做自己喜欢的事之后很快会发现自己不再喜欢。我不太确定自己是否喜欢文字,但是确认喜欢文字所构成的世界。

在共用地里,可以去学习新闻写作,探听行业动态,可以一遍遍练习标准的写作模式,就像共用地里种的是玉米、小麦、水稻。而在自留地里,我愿意信笔涂鸦,喜欢花可以种一些花,喜欢草就丢一些石头让草长在碎石堆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内心的一片自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