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余晖……

夕阳余晖……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自从老伴去世后,村中央的高庙就成张老汉常去的地方了。那里有个老年人活动中心,廊下经常坐着一些老人,他们以闲聊来打发无聊的岁月。

刚开始,张老汉只是一个旁听者,他会从那儿知道村里的一些趣闻轶事,也会了解村里的一些大事,这对张老汉来说,是莫大的精神依托,去得时日一久,便成了张老汉的习惯了,每天早饭过后,便匆匆地赶往那里,和几个老伙计天南海北地神侃。

“你这说法不对,咋念书的娃还不如不念书的娃啦?念书长本事,还能吃上公家饭,咋都比不念书强。”
张老汉面对刘老头,满脸通红地说着。“强个屁!咱村胡老四娃,连名字都不会写,人家跑出去做生意,不也发的呼呼地,人家开的那车是四个圈,小百八十万呢。城里又买下房,胡老四都住城里去了,啥事都不干,天天喝豆腐脑吃油条哩,你知道啥哩”刘老头说完,脸朝旁边一撇,一副不屑的神情。这下可把张老汉彻底激怒了,他忽地从砖台上站起来,冲着刘老汉说:“你咋能这样说!他有钱和有本事能一样么?”不等张老汉说完,刘老头就接过话头说:“这年代,谁能赚下钱,那才叫真本事呢,你莫要与我强辩,没钱屁事都办不成,对不对?”。张老汉闻听此言,脸涨得通红,却不知如何驳他,只气得一屁股坐在台阶上,呼呼地喘着粗气。

张老汉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后辈们就应该多念书,长知识,将来才能有所作为。而刘老头却认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现如今这社会,念不念书都是扯淡,能赚下钱才叫真本事。甚至刘老汉认为,后辈把念几年书的时间,用来打工创业赚钱,日子反而还过得舒坦些,观点不一,角度不同,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好不欢而散,但这种争辩,丝毫不影响两个老汉的情谊。


夕阳余晖……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其实张老汉也好,刘老头也好,他俩抬杠归抬杠,但他俩家的娃都是大学生,都在外地工作,常年很少回家,又加之老伴去世,所以两个人颇能聊到一块。刘老头老伴去世早,儿女嫌他一人在家,吃喝不方便,便想接他出去,刘老头也很乐意,但呆了一段时间,他死活都不想在儿女家呆,又独自一人回到这熟悉的乡村,虽吃喝不方便,形单影孤的,但刘老头却是乐于在村里,为此儿女怎么跟他理论,刘老头始终不松口。

刘老头的苦衷没人能体会到,他每天都乐呵呵地到这地方和人闲谝,只是偶尔独处时,一种孤独和无奈才会从脸上悄然显露。众人皆羡慕他,说儿女有成,钱又管饱,美滴太!可他始终打心底高兴不起来。

张老汉和刘老头两人境况差不多,关系又不错,年轻时又肯说话。当年刘老头老伴去世半年多,去张老汉家闲聊,将心中的苦衷说给张老汉,可当时,张的老伴还在,对刘的话不以为然,为此两个人还争辩了一通,刘见张不理解自己,暗自伤心了好久。

傍晚时分,刘老头再次来到张老汉家,张见刘来了,急忙沏茶拿烟,招呼老伙计。老伴不在了,张老汉一个人在家也是闲的发慌,于是,老哥俩边喝着茶边又聊开了。

“老伙计,你不知道,人家都说咱俩好着呢,儿女孝顺成才,也给咱钱花,时不时也问问咱,可我总觉得……”刘老头说道。“你看李老鬼,娃就是么念下书,种果树虽苦点累点,可人家娃孙天天在跟前,热闹得很,那才像个家啊!人家人家,没人咋能叫家呢?我真眼馋李老鬼呀。你还没觉得呢。”刘老头自言自语地说着,眼里充满了温馨,又似乎有些伤感。

张老汉静静地听着,若有所思,不再辩驳。院子很静,只有刘老头的声音在空气中飘荡着。张老汉的心被戳中了痛点。老哥俩相互叹息了一声,又喝了会茶,刘老头便回家休息去了。

日子一如往常,张老汉到高庙好几天都没见刘老头来,眼看过去六七天了,还不见他来闲谝,正准备去他家瞅瞅,旁边有人告他你老伙计病啦,去市医院了。张老汉心里咯噔了一下,默默地在那呆坐了一下午。

又过了几日,有人告张老汉说,你伙计回来了,估计是不行了。次日一早,张老汉便买了许多吃食,急匆匆地去探望刘老头去了。推门进去,只见刘老头儿女都立在床前,眼睛血红血红地。只见老伙计骨瘦如柴,脸色煞白地蜷缩在被窝里,听老伙计说话,睁开眼拉着张老汉的手,嘴角抽搐着含笑着说:“伙计,我解脱了”。听罢,张老汉眼泪唰地奔涌而出。

又过了几日,刘老头去世了。张老汉一反常态,他笑呵呵地从头忙到尾,将老伙计安葬完毕,才独自一人回到自己的小院。从此,人们很少见张老汉出来,也很少见他去高庙闲谝了。

又过了半年,不知什么时候,张老汉也被儿女接走了,再不久,听人说张老汉也走了。乡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大家都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

只是,在这热闹的高庙里,少了两个孤独的老人而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夕阳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