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到成都开启了我的“开心屋之旅”。上午进行了第一个游戏——开心家族。
一开始是仪式感的入场,《I am happy》音乐响起,大家就蹦蹦跳跳的入场了。接着进行了“口香糖”暖场游戏,让大家自由随机的分了组。(没有任何人带有目的性、选择性,通过一个游戏我们就随机分好了组,感觉这个小游戏可以用到体育课上,孩子们要做团体的活动时,可以通过这样随机分组的方式,让孩子们进行体育小组活动。)
开心家族游戏
1.滚雪球:介绍了自己并认识了他人。(晚上跟小花老师交流分享时说到,在课堂中也能用到滚雪球,掌握字词时,惯用的办法是从头读到尾,但事实上这样孩子们会容易记住开头,而中间的就记不住,所以排列的生字词能用不同的顺序去读:C字形、S字形、发散性等等……不同的方式能吸引孩子、让孩子更有兴趣、更专注。)
2.小组开始按年龄排家庭序位。
3.创建家族名称、选族长、定口号、画logo和确定每个家人自己的名字。(这个环节中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家族出谋划策,定什么样的名字呢?喊什么口号呢?画什么样的logo呢?就这样我们这一群原本陌生的人,拉进了关系,并在最后上台展示时,展示出了我们这个可爱的家族,感受到这个家族给我们带来的归宿感。小花老师说,每个人在自己的家族中还可以领一个任务,自己在这个家族里负责什么。这个游戏真是太适合班级建设了,孩子们进入高端后,让孩子们分组在班里建立自己的家族,每个家族里面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既能加强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亲密感,同时能培养孩子在家族中自己的责任感。)
最后游戏结束,我们跳着《兔子舞》欢蹦乱跳的离开了开心屋。
于淑梅老师对上午进行了小结,之所以要有入场仪式,原理是因为孩子们需要准备,准备之后才有行动,接着与人进行互动,互动完后需要整合调整呼吸,最后休息。而不是让孩子一直处于行动互动的过程中,没有准备,没有休息。
下午进行了“雕塑复活”游戏。
从入场仪式到暖场游戏抓手指,一只手要躲别人来抓自己,一只手要去抓别人。在这个过程中手和神经都处于一种紧张状态。(除开单纯的口令“小蜜蜂嗡嗡嗡抓”以外,小花老师告诉我们 还可以加入故事来抓手指,比如告诉孩子们当出现“乌鸦”时,就开始抓手指,讲故事的过程中还可以出现“巫婆、乌云等等”,极大的提升孩子的兴趣以及他们的专注力。)
接下来就进行了雕塑复活、木头人雕塑以及流动雕塑几个游戏,整个游戏过程,身体都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缓解冻僵状态的一个办法就是抖动,把手和脚放松,把紧张和恐惧都抖出去。(抖动这个办法可以交给孩子们,不要把恐惧和紧张积存在心里,及时的释放出去,当孩子突然遇到让自己害怕的事事,让孩子抖一抖手和脚,把恐惧抖出去。)
于淑梅老师总结时说到,我们的身体会出现冻僵的反应,是因为恐惧,感到恐惧时本能是冻僵,然后进入战斗状态,最后进入逃跑状态。
一天下来,从开始懵的状态,到后来把困惑分享给小花老师,小花老师再解答我的困惑,最终真是豁然开朗不禁说一句:哦!我晓得了!原来每一个游戏设计的背后是这样的目标、这样的意义,原来这些游戏运用到课堂中是可以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