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修仙,晚上打怪

       

        开学前一天,晚饭后按常检查姐姐的每日口算,第60题开始,有些数字的痕迹越来越模糊,连错4题后,突然意识到姐姐是把以前做过,我用铅笔批改过的“√”“×”擦掉,营造作业已完成的假象,来糊弄她老母亲。当场立刻炸毛,让她重新补100道,再罚了100道!当然,我也没有管住的嘴,批评她小小年纪,心思不用在好好学习上,净想着如何投机取巧,下次再让我发现,罚把一本书做完!晚上,我便是带着这股怒气歇息了!

        第二天早起刷牙时,突然想起上周去表哥家,聊起侄子小学一二年级时不想做口算,把口算书撕的只剩第一页和最后一页,自以为做了第一页和最后一页就算把整本书做完了。后来倒是不撕书了,又想法用胶水把整本书都粘起来,自以为翻不了页也便不用做了。。。当然,这些我昨晚还以为的“投机取巧”并没有影响他现在成为省实验的学霸,想到这里。。突然我就放松下来了。并不是觉得鬼点子超多的姐姐以后能成为学霸,而是觉得有时候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不能过于紧张还上纲上线,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无法适从,不知所措!如果我是单纯指出错误、稍稍理性一些表达不满情绪,引导正确的处事方式可能更为合适一些。

        复旦网红教授陈果在讲人如何自处时说到:我们需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把当作身体的一部分,接受它,拥抱它。不甘只会让我们浮躁、焦虑、愤怒。。从而在问题来临时刻让我们丧失理性! (原话记不清,总结如是) 我想与孩子相处也当如此,孩子,从来不是我们臆想的完美产物。他们制造的问题,经常超乎我的瞬间承受能力,让我也见识了自己的瞬时爆发力。所以经常觉得自己白天在修仙,晚上在打小怪,总是在一边失控,一边自责反思。现在经常一看到孩子,满脑子都想着作业写完没有?钢琴练了没?英语作业打卡没。。。想想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学习压力,没有能力要求,每天只需吃饱穿暖卖卖萌,就能讨着一家人的满心喜欢了。

        连着两天去幼儿园接弟弟,弟弟都是雀跃地一路狂奔地扑向我,我也特别迎合地跑向他然后拥抱、再抱起,再牵着小手上车。所以弟弟问我:“妈妈,今天你怎么这么激动啦?”我很意外他用激动这个词,并怀疑他是否理解词义,便问他为什么觉得妈妈很激动,弟弟回答因为你看到我就跑的好快好快。。你的车也开的好快好快。。。

          所以,孩子是可以很好感知妈妈情绪的。我,从来不是一个脾气好、耐心足、能力强的妈妈,勉强算的上勤于思,时常感概Bosch的CIP(Continuous Improvement Process)在生活中非常好用。新的一年开始已久,孩子们,咱们一起敏于行,讷于言,成为更好的自己。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天修仙,晚上打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