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合理转换的重要性
所谓专注模式是指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问题的状态;而发散模式是指注意力相对放松的状态,该状态让我们更容易获得全局视界以及突发的灵感。
想象一下从手电筒里打出来的光。专注模式下的光束更紧密,穿透力强,径直打在一小块区域上。而如果转换到发散模式,光柱会分开,照亮的范围更广,但各处的光强都会降低。这两种模式对我们每个人都相当重要,缺一不可。任何学科中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两种基础思维模式之间的相互切换。一种模式接收信息并处理,再将结果传给另一种。
在使用这两种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预防拖延,因为哪种模式都需要时间。如果拖延,就没有时间供专注模式稳扎稳打,只够走马观花地过上一遍。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稍微花点时间,散个步、打个盹、听听音乐……就能很自然地从专注模式转换到发散模式。只要你放下手中工作,停下来喘口气,发散模式就会乘虚而入,上蹿下跳地搜寻灵感或解决方案。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遇到棘手难题时往往会先小睡一会,而非废寝忘食地努力攻克。但他会手里拿着球,并在地上放一个盘子,一旦爱迪生睡着,他手中的球就会滑落,小球落进盘子的响声会将他惊醒,在这一瞬间往往会惊喜地找到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若是想得到好的效果,就得在两个专注模式之间空出足够的时间,让神经模型得以巩固。就像砌砖墙一样,你得给泥浆留出干燥的时间。妄想通过几次突击就学会所有知识,神经结构得不到时间加以巩固,只能砌出一堆歪歪扭扭的砖墙。
合理转换两种模式,才是真正提高效率的明智之举。
二:关于拖延
拖延是我们这代人最大的毛病之一,有太多事情让我们分神。有人说,拖延是扼杀成功的毒药。
想象一下,你第一次参加马拉松。要是直到比赛前一天才开始首次训练跑,毫无疑问,第二天小腿肌肉肯定会疼得受不了。同样,也不能只靠临阵磨枪来备考。
现实就是,我们拖延的,往往是让我们感到不安的事情。其实,令人痛苦的就是预感本身。对一项任务的恐惧会比这项任务本身消耗更多的时间和能量。回避痛苦无可厚非,但习惯性的回避或拖延只会带来非常糟糕的长期影响。
拖延症患者起初也只是拖延了一点点,可一次又一次地拖延最终会让他们深陷、上瘾,它所提供的片刻兴奋与解脱是乏味现实的避风港,也许暂时看上去毫无问题,但长期以往呢?
拖延是个极具影响力的“关键”恶习,它会影响你人生的诸多方面。而一旦做出改变,数不尽的积极变化就会铺展在你的眼前。
那么有哪些预防拖延的好办法呢?
1.记行程日志。
这样当你实现自己的目标之后,就可以回头追踪并了解哪些是有效的方法,哪些是无效的。
2.在晚上睡觉前写下你第二天的计划。
这样你的大脑就有时间详细考虑你的目标,从而提高成功的概率。
3.把你的工作细化成一系列小挑战。
这样更能容易得到足够的反馈,享受胜利的愉悦感。
4.让自己身处少有拖延信号干扰的新环境中。比如安静的图书馆。
5.先从最困难的事情做起。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6.如果仍然无法摆脱拖延,要有后备计划,毕竟没有人是完美的。
三:关于学习的几个好方法和误区
6个好的学习原则
1.运用回想。
回想比直接阅读复习的效果要好很多。回忆的能力是学好知识的关键标志之一。
2.间隔重复。
将知识储存到长期记忆中的关键之举。
3.注意休息。
当遇到难题灰心丧气时,适当休息,你大脑的另一部分就能在后台接着工作。
4.专注。
关掉所有可能会影响你的电子设备。利用番茄工作法,在计时器上设定25分钟,在这之内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并尽可能勤奋工作。这将大大提高你的效率。
5.困难的事情最先做。
最清醒的时候,要去做一天中最困难的事情。
6.心里对照。
想象过去的你,对比通过学习能够成就的那个自己。将获得动力前行。
4个坏的学习法则
1.被动重复阅读。
这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2.满眼尽是重点标记。
这些重点标记会带来自己掌握所有内容的错觉。
3.等到火烧眉毛才开始学习。
只会带来压力和挫败感。
4.睡眠不足。
缺乏睡眠,就不要指望大脑能够灵活地运转。
加深对学习方法的认识,能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高效、懂得更多、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