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精要(3)

      《四圣心源》精要(3)

                  黄岐之

              “阴阳变化”

[摘录1]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意义]  阴阳没有分明时,呈现混沌、模糊、不分明的状态,称为气。气含阴气和阳气,阳气为清,阴气为浊,清表现出浮升,浊表现出沉降,这是自然的规律。气中阳气升,阴气降,阴阳分开,呈现阴气和阳气分明状态。清与浊之间为中气,中气是阳气和阴气升降运转的中轴,在五行中属土。

[感悟]  中华民族的祖先通过观察天象变化,分析四季变化,结合实践活动,总结出对自然和物质变化的认识,提出气是构成自然的基本元素,气含阴阳的矛盾变化的阴阳学说,及木火土金水五行规律等哲学观点理论,表现出伟大的民族智慧,是现代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萌芽。气一元论的阴阳学说是人体生命的整体性规律的反映,是中医理论传承数千年的奥秘所在。

      任何变化源于其中的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变化。气的阴阳变化源于中气中阴阳胜复的运动,没有中气就没有阴阳变化,也就没有生命的活动。

[摘录2]  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

[意义]  中气驱动清气左旋升而化为属五行中的火,中气驱动浊气右旋降而化为属五行中的水。火为热象,水为寒象。当清气左旋升到一半,没有化为火,是属五行中的木,称为木。木气温暖,不断地左升而变热化为火。当浊气右旋半降,没有化为水,是属五行中的金,称为金。金气阴凉,不断地右降而变寒化为水。

[感悟]  一年四季,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春天暖和,树木生长顺畅;夏天炎热,如火烘烤;秋天阴凉,秋叶飘落;冬天寒冷,万物藏而不露。春暖夏炎是热的升发,春为木,而夏为火;秋凉冬寒是寒的降临,秋为金,而冬为水。驱动春夏秋冬循环变化的是土。

[摘录3]  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意义]  水、火、金、木是气的四种状态,称四象。四象是阴气和阳气升降运动的表现,阴气和阳气是中气的浮升与沉降的分离运动。四象是对阴气和阳气运动的描述,其实就是阴气和阳气的运动。阴气和阳气是对中气变化的描述,其实就是中气的变化。

[感悟]  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一气,一气生阴阳,阴阳升降生四象,故阴阳细分为五行,木、火、土、金、水。

      木火土金水是五行元素,是气的五种运动状态。五行是古人对事物属性的认识归类,表示物质的五种特性。

      五行各自的特性:木,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的事物;火,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土,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的事物;金,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水,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的事物。

[摘录4]  四象轮旋,一年而周。阳升于岁半之前,阴降于岁半之后。阳之半升则为春,全升则为夏;阴之半降则为秋,全降则为冬。春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秋收冬藏,金水之气也,故秋凉而冬寒。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

[意义]  木,火左旋动,金,水右旋动,四象轮旋,构成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周期性变化。阳气(热气)在春季至夏季升起,阴气(寒气)在秋季至冬季降临。阳气从初始升至一半的时段为春季,从一半升至最足时段为夏季;阴气从初始降临至一半的时段为秋季,从一半降至最足时段为冬季。阳气春生夏长,是木火之气,所以春天温暖而夏天炎热;阳气秋收冬藏,阴气秋露冬现,是金水之气,所以秋天阴凉而冬天寒冷。木对应春、火对应夏、金对应秋、水对应冬,土在哪个时间间段?土是阳气和阴气升降变化枢轴,气有阳气和阴气,阴阳之气变化,是阴阳胜复的表现,即有阳气升之时,或阴气降之时,皆有土,土对应的时段不能按次序排列,土对应季节时段中各共十八日。一年寒热变化交替之时,土对应六月之间时段,称长夏。土与木、火、金、水四象一起,就是五行。

[感悟]  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和方法论,产生于对自然的观察和总结,并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实践中。

      中医学按着气,阴阳,五行的逻辑结构,从气,阴阳,五行的矛盾运动,阐述了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构筑了中医学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特殊的意义。

(“《四圣心源》精要”文集为原创系列文章,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圣心源》精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