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宰门的故事

        武昌城中,曾有一座楚王城。明初,朱元璋封他的第六子朱桢为楚王,藩戍武昌。1381年朱桢来到武昌就藩,当上了楚王府的第一位主人。从朱桢开始,先后共有九代楚王住在楚王府。王城的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建有前三殿、后三宫,王城设北门叫“后宰门”。

        与后宰门相邻的有后长街、先贤街、八卦井、九龙井等街道。当时的武昌城,以蛇山为界,南面称山前,北面称山后。贯穿前后的一条主街,叫长街,后来改名叫中正街,也就是现在的解放路。司门口是解放路与民主路交错地带的泛称,是以地处布政司衙门口而得名;与长街平行起于蛇山脚下止于彭刘杨路的不宽的路叫后长街;先贤街则得名于很多人仁志士曾居住在这条街上;八卦井、九龙井是供王府人员饮用的水井,井所在街道故取名为八卦井街、九龙井街。

        现在推测,我们是在上个世纪40年代迁居武昌后宰门的,记得最初的门牌号是91号,后来改叫31号。据说这里曾是一个姓斋的大户人家,它由前院、中庭和后院组成,前门处于后宰门中间地带,后门连接先贤街。后来添加的一些房屋,慢慢形成了一个弯曲的巷道贯穿前后,致使从前门到后门将近有百十米远的距离,我们就居住在紧挨后门的一个砖木结构的二楼上,之前为读经堂。

        我们所住的位子可谓是风水宝地呀。站在二楼的阳台上就能眺望到司门口曹祥泰的顶部,走到北面窗户就能看到蛇山主峰。从后宰门前门出去,向西穿过青石板铺设的小道便到了后长街,拐弯步出火巷就到了大成路,进入繁华的司门口。从后门出来三五步就上了先贤街,向左行走到街头也就是后长街了,再向右拐弯走一二十步远就到了大桥底下。若是向右行到先贤街街尾,就进入了阅马场。要是出后门上土坡,横跨桥面就到了蛇山脚下,再向上爬行就到了孔明灯。

                                  (一)     

        每天母亲把姐姐用过的已经褪色的蓝色书包挎在我肩上时,总觉得又长高了一点。

        “上学去了?”一到这个时间婶娘就立在通向厨房的门口问我,虽然光线很暗,但还是能看清她的笑脸。“嗯!”我也是抬头笑着回答,然后快速地跑下楼梯。

        “上学去了?”走过天井,进了弯曲的巷道时都会有年长的人在身旁亲热地打招呼。“嗯!”我照样抬头笑着回答,然后向弯曲的巷道深处跑去。

        “今天一定要数清楚!”从前门出来一脚踏上青石板心里就开始这么想,接着便低头“一二三四”一步一步地数起脚下的石块来。

        “上学去了?”又是这个时间,柯婆婆立在自己屋子的大门口笑着冲我亲热地打招呼。“嗯!”我还是抬头笑着回答,但忘记自己刚才数的数了,只有明天再说了。

        冇走几步远,街对面白头发爹爹拉开“吱吱”响的木门,探出头左右看了看,过后转身抬出小方桌放在门口。对于我来说,那小方桌好比童话世界,我立马兴高釆烈地跑了过去。桌子上两个带盖的玻璃罐子装满了五颜六色的珠子糖,敞开的小纸盒里满是玻璃珠子,几个有花的珠子集中放在一边,旁边还摆着三个大小不一的得乐,两把用橡皮筋绑着的冰棒签子,一个鹅毛踺蔸。最让我感兴趣的倒是面前的那些印有图案的米泡小纸袋子,主要是里面的那些不一样的小玩意,特别想要的就是小叫居。

        伸进裤蔸的手紧捏着前两天母亲给我过早攒下的两分钱,盯着那可能会有叫居的米泡小纸袋子,几次想下手,但又怕不是我想要的,那怕是小关刀。如果那样的话,一直想买的削笔刀就搞不成了。“还是等母亲下次给过早的钱再说吧!”想到这,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小方桌。

        上学的路上不喜欢下雨,因为屋里没有我用的伞。不过,走在后宰门的路上是冇得么怕的,可以从一个屋檐底下跨到另一个屋檐底下一直到火巷口。

        每到下雨的时候,我都是埋头一口气走出后宰门,之后在路口对面的剃头店子门囗站一会,回过身迎面看着雨中的后宰门那一眼看不到尾的用青石板铺成的整个街道。

        长大了,我一定要把这个画面画下来!我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后宰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