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及时按照自己所想的活,那你就总有一天会按自己所活的方式去想。

如果你不及时按照自己所想的活,那你就总有一天会按自己所活的方式去想。_第1张图片
如果你不及时按照自己所想的活,那你就总有一天会按自己所活的方式去想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 罗曼罗兰

上面是我近期听课的老师结尾引用的一段来自法国文学家、思想家罗曼·罗兰的话,听了之后突然发现这既是自己过往的缩影,连读了好几遍霎那间一股略带寒意的恐惧围绕着我,我意识到每天如此这般过着的生活也是我最害怕承认的,仿佛一切又回到了起点。

周末的时候看过一部很火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剧情片,评分很高,原本不是我喜欢的题材,但看后却让人不经意的去思考更深层次的话题。电影里让我最感触的不是对面“可能”无法挽回的死亡带来的恐惧,而是面对矛盾做出的“选择”(涉及部分剧透)。是选择理性不去走私,还是选择金钱换取改变生活的机会,是选择不触犯法律重新开始还是为了良心孤注一掷,先择决定了所要经历的一切,同样也决定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熵增定律又名热力学第二定律, 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宇宙的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加,由有序向无序,当宇宙的熵达到最大值时,宇宙中的其他有效能量已经全数转化为热能,所有物质温度达到热平衡。这种状态称为热寂。这样的宇宙中再也没有任何可以维持运动或是生命的能量存在。

热寂理论是在近百年来一直争论的话题,无论这个理论是否能被证实,相信听到这个解释的人脑海里一定会浮现无尽的黑暗、刺骨的寒冷和永恒的孤独。但当反复让这种情感不断融入身体之后又会让人有一种新的领悟,宇宙的终点既是如此更别说只有几十年寿命的我们。

大部分人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走到生命尽头时,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从未真正的活过。

研究《成功学》并不能让你成功,因为每个人成功的道路都是不一样的。阅读励志文能让你在孤独的夜晚振奋不已却不能改变你第二天继续循规蹈矩的生活。许下一个个曾经的诺言不付出行动换来的只会是一阵阵遗憾的叹气声。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并不只是哲学家才需要思考的问题,恰恰相反这是我们每天需要考虑的。空了,闲了拿出纸和笔写下来,再翻翻以前的记录多多少少会有不少感悟,现在的自己都是由以前的自己通过一个个选择逐渐形成的。

最后引用武志红老师文章中的话:你的感知是丈量你自己命运的尺度。如果不省察自己,那么生命就是一个简单的轮回,成年的你会将早就形成的心灵地图再重演一遍;但如果有意识地区改变,那么你可以通过觉知并改变你的选择尺度,去过你自己想过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你不及时按照自己所想的活,那你就总有一天会按自己所活的方式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