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如何让我们的时间变得更加有价值,每一天没一个月每一年不在是虚度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这次的时间管理探索之旅。
时间:2019-12-08 10:00—12:30
地点:佛山市禅城区凌宇书屋
组织者:樱飞翎
主持人:樱飞翎
时间官:Perry
记录官:易贝
参与者:
洋葱学员:猫头鹰、Blinker
非洋葱学员:珍儿,妙纯,东静
活动前:关于活动形式的讨论
活动前,针对整个读书会是阅读时间多一点还是分享时间多一点,我和Blinker有一个小讨论,我非常认同Blinker强调的“读书会的现场分享讨论,大家伙一起输出一个小成果,如主题画布,比单纯的阅读会更加有趣”,不过,我们这次的读书会的目的主要是带动非洋葱学员可以融入我们的氛围,让小伙伴可以对阅读成果可视化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与运用,所以我们这次的玩法重点不在分享上,分享与讨论为主题的读书会也可以玩起来。
这个小讨论让我看到,每个人都抱着期待参与读书会,如何调动以及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而不是只有组织者在那里自嗨,是读书会可以长期举办长期坚持的动力与原因吧。很高兴大家都能够参与到读书会如何开展如何玩起来的讨论中,每个人都是主人翁的参与感实在让我对阅读对读书会拥有更多美好的期待。
活动中: 各种时间观激烈碰撞
读书会过程中,小樱作为主持人简单介绍了九宫格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接下来一个小时,小伙伴都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面,每个人都认真翻阅手中的书本,书香茶香水果香气一直包围着我们。
接下来的分享互动小环节,大家畅所欲言,每个人都迫不及待跟小伙伴介绍各自书籍的精髓,让我们来看看小伙伴都给我们推荐哪些实用的时间管理方法呢?
@樱飞翎:推荐书籍《时机管理》
这本书在强调精力管理,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自己的时间类型。一般来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云雀(也就是说早起人型),猫头鹰(夜猫型,特别是晚上工作者,需要晚上灵感的工作者),还有一种是介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鸟。如何确定我们自己的时间类型呢?作者也说到三步的方法:一是确定自己的时间类型,可以通过问题法或者慕尼黑问卷调查法。二是确定工作的性质,是需要高度缜密分析型还是创意无限型。三是找到你的最优时间段。
书中还讲到一个有趣的三大效应,分别是起点效应(不一定以1月1日为计划开始节点,还可以以社会节假日时间和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时间作为我们计划的开始);半途效应(我们需要注意如何让火花爆发出来,并且可以起到促动作用);峰终效应(如何让结果升华,让收获更多)。
@易贝:推荐书籍《学习力》
这本书我想特别推荐一个概念是时间管理最短有效路径。举个例子就是,我们开车要去一个地方的时候,而我们不知道要怎么去那个地方的时候,我们一般会选择导航。当我们要去做某一件事情,比如说早起阅读,首先不要给自己设置任何障碍,找到一个时间管理技巧,然后建立一个习惯反复去练习,这样时间得以有效利用,然后再去做这样的一个正循环。
书里提到的最短路径就是找到你一天中的半个小时,可以是任意的一个时间,如何让这半个小时的时间不被浪费呢,我需要需要做一个黄金半个小时任务清单:半个小时可以学习的资料,这个资料可以是你感兴趣的内容,然后相对比较简单的内容,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内容,同时方便你去晒的内容,就是你读完了之后可以发朋友圈。
@猫头鹰:推荐书籍《只管去做》
我们都遇到过年度计划完成不了,年初立的FLAG年底倒一大片的事情。那我们有没有深思其中的原因呢?作者提出其中的通病有三点:“假”不是发自内心;“大”超出能力范围;“空”只是想法不具体;“全”贪多面面俱到。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书中建议一个方法是:给5年后的自己一封信。这封信笔记走心,尽可能表达你想要的,最好可以自己能感动自己的;内容要具体,凸显各种自己的感受;书写的时候注重仪式感,找一个不被打扰的时间段用特别的信纸进行书写,全身心沉浸其中。
@珍儿:推荐书籍《高效的秘密》
我们通常都会面临不高效的状态,为什么我们经常陷入不高效,没有动力,还有比较佛系的囧境呢?作者提出来关于高效的秘密,其中,特别讲到优化方法,例如自我激烈,自我选择,保持专注力,设定目标。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是“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人交流”,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事情的另外一面,或者换个角度看待问题,这种交流可以打开我们认识事物的多维思维模型,有助于我们全面思考问题。
@Blinker:推荐书籍《搞定》
我们在时间管理的讨论中,会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一个任务可以预知我们很容易可以用时间管理拆分,如果未知性的任务出现时候,就很难绕开,我们不知道如何拆分任务甚至不清楚如何分配时间,我们就特别容易陷入时间管理困局中。这本书恰好帮我很好的解决这类类型的问题,如何在同一时间内处理多个任务?横向层面,我们需要收集所有动作,进而对其进行分类贴标签,再进行组织整理,最后扔到收藏夹待处理,释放大脑的记忆负担。纵向层面,我们需要确定目标,列明边界,多进行团队的头脑风暴。
这里强调了清单系统的好处,我们可以大大减轻大脑的记忆存储能力,把时间留给大脑做思考,还可以让任务可视化,方便追踪交付情况。
@妙纯:推荐书籍《时间的朋友》
现实生活中,我们其实都不缺各种工作,我们反而需要注重去解决解决焦虑感问题。解决焦虑比掌握工具更重要。我们把自己全部沉浸在工作当中,忽略了家庭与自己之后,那种扑鼻而来的焦虑反而让我们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可以尝试把自己的生活节奏调整得慢一点,把心思花在除了工作之外的事情上,例如做做家居整理,把心思留在家庭,让家庭成员更加舒适;例如做一份美味可口的早餐,给自己的一天来个特别的开始,这种与工作无关的时候, 我们找到了自己和自己的其他角色,舒适感会特别好。所以建议大家找到一种让自己舒适的方式,经常性用来调节生活节奏。
@东静:推荐书籍《吃掉那只青蛙》
这本书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听说过,书中强调:每天最重要最艰巨的事情先做,再做其他的事情,让自己更有成就感,而且我们去做其他类型的事情的时候更加优动力。所以,我们回顾看到书名,“青蛙”就是那些困难艰巨又有价值的事情。
这本书梳理了21条时间管理法则,这里分享三条我个人特别推崇的法则:一是二八法则,二是升级自己核心技能,三是保持高度专注力,尽量花一整块时间去做一整件重要事情。
在我们的时间管理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明确目标,最好可以用书面形式写下来计划清单,从中找到自己青蛙,优先解决,每天优先关注青蛙,这样一整天的时间不仅有收获度而且我们也可以让时间看得见。
@Perry:推荐书籍《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强调大家要列清单,做规划,最重要的是让你的工作任务和过程可视化,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你想要完成的工作清单得以完成的更好的完成。列清单其实还是一个很好监测过程,可以通过清单有效管控自己,清晰记录行动偏差,方便自己复盘和跟踪。
所谓的番茄,其实是指一个不可分割的三十分钟,25分钟是你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然后你经过3~5分钟的一个休息,加起来大概就30分钟。而且大家必须有一个清楚的认知是:一天有多少时间不等于你就有多少番茄,我们不要简单的把一整天的时间进行分割成番茄的数量,更关键是看有多少个番茄可以用。
很喜欢大家这种畅所欲言的分享,虽然好多小伙伴抱怨还没有说够,不过每一次的相聚,每一次的思想碰撞我们都获取了很多知识与能量,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的生活方法和思维方式,每每这样都在刷新我们的认知。很好,有这么一群同频的小伙伴一起相聚一起聊聊。
活动后:缘分让我们继续相约手账大会
读书会结束后,小樱和其他三位小伙伴很高兴相约参加先行书店&PINBOOK的“2019手账大会”,在活动中,见识到各种手账大神,通过手账记录旅行、阅读、日程、美食、恋爱、心情以及各种状态,通过一页简单的手账,小伙伴们真实让时间看得见,同时,可以让自己到了七老八十的时候依旧可以回看当年事。
做好时间管理,让每一天的时间都活得精彩,花得有价值,这样的未来绝对可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