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授胡BQ3——「初心」这东西 可不是说忘就能忘

时值七月,毕业季渐入高潮,怪授胡BQ也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毕业。BQ的故事,让我发现「初心」这东西,可不是说忘就能忘。故此,更新了怪授胡BQ系列的第三篇文章,作为纪念。

胡BQ,准毕业生,博士北大的学生物。关于这几个标签的刻板印象应该是出国博后进高校文章课题评职称,可实际上,BQ选择了菊厂的开发部门,写着工程代码,操着机器学习算法做PPT跑客户的心,“自愿”上着朝九晚十周末单休的班。旁人的疑惑自然不用多说,就连BQ的老婆也整天叨叨他,为什么不能选条简单点的路,也不情愿参加他的毕业典礼,因为她觉得北大的博士学位对于BQ来说,除了自我介绍的开场白,并无多用。

——“为什么?”

——“哪有这么多原因,喜欢就做了。”

事实上,从生物博士到算法工程师,仅靠“喜欢”,是绝对无法实现的,但恰恰是因为这份“喜欢”,才足以支撑他实现。因为这其中,无论是知识储备混入圈子、还是打破偏见都非一蹴而就。

首先,知识储备。生物和计算机虽说同属理工科,但知识体系相去甚远,学习并精通一种语言,比如Python,仅仅是门槛。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又离不开坚实的数理统计和物理基础。于是,买书,买很多书;刷帖,刷很多相关文章和论坛;买/租设备,比如GPU、树莓派、服务器等。我并无法量化或感知储备这些知识并能够熟练应用的难度,只知道他为此付出了大把时间

其次,混入圈子。圈子不同,很难快速成长,问题或想法找不到合适的人讨论,其情形无异于闭门造车。为从生物圈混入机器学习圈,BQ做了这么几件事。打比赛,视频预测,无人驾驶等,圈内他能参加的比赛都会去,虽然名次最好也只是百度举办的#比赛的第二名,但这过程中认识的牛人和朋友,是他收获的开始;线下分享与直播,得益于前期打比赛认识的人,BQ得到一份知识分享平台的实习机会,又因此做了很多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之类知识总结和应用案例,并以线下培训和线上直播的形式传播,认识了更多的人;写书,圈子这东西,一旦进入,机会就多了起来,BQ甚至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约稿机会,与另一人合著《深度学习和图像处理》一书,现在正在等待出版中。

最后,打破偏见。比起涨知识和混圈子,BQ的打破偏见之路,要坎坷的多。大厂机器学习相关岗位频频失利,给BQ转行的节奏彻底打乱,面对共同的质疑——“没有科班基础”,BQ无言以对。如果说学习和圈子分别考验的是智商与情商,那打破偏见之路,则注定是一场重压之下的意志坚守。面对本行的机会和诱惑,面对家人的循循善诱,面对师友的因势利导,面对老婆不停变化的态度,BQ在转与不转之间,坚守了前者,并终究得到了一份说不上完美,但却可以帮助他打破偏见的菊厂工作机会。

BQ的故事以博士毕业为节点,开启了新的篇章,我知未来注定艰险,但我相信,初心这东西,BQ可不会忘。还有,兜转三年,我也开始向自己的初心靠近了,这里要感谢BQ,给了我勇气和榜样。

谨以此文祝贺怪授胡BQ,毕业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怪授胡BQ3——「初心」这东西 可不是说忘就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