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近期读完了《富兰克林的自传》。我不是一气呵成读完的。一是这本书无法引起我的冲动和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前几天刚学会了纳博科夫卡片法,我觉着特别好。他能够解决一次记忆东西少和记忆时间长的矛盾。特别是他填充式写小说的方式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就把这种方法应用到读这本书中。第三个原因是,我想写一篇拆书稿,这样需要尽可能地复述书中的内容。所以我每天读一章,读完概括一下内容。
这本书讲述了富兰克林从一个印刷工成长为一个印刷老板,一个社会活动家,一个政治明星的故事。这个历程就是富兰克林不断完善自我,不断修炼自我的过程。他有一门手艺,这是他最初的名片,利用这个平台,他不断塑造自己的形象,不断扩充扩展着自己的新名片。读书,创建读书会结交新朋友,参与社会管理等等塑造了他学识渊博、朋友众多、热爱人民等众多名片。富兰克林身上的优秀品质是他成功的保障。他勤奋认真,善于与别人交往。热爱读书,交往广泛,深得人们喜爱。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受到百姓爱戴。德高望重。
这本书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个人品质和魅力对于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富兰克林身上的那些优秀品质也会成为学生追求的目标和方向。而且富兰克林的成长经历,是很平易的,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的,这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也可能成功,只要自己不断追求不断完善自己。这本书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不断总结与别人交往的技巧。这是学校教育很难提供的。当然这方面这本书对学生来说也是初步涉及,要有全面指导还得学习卡耐基的作品。
但是这本书的叙述平淡无奇。到了凸显主人公优秀品质的时候也只说概括过去,并没有呈现主人公面对选择时的详细状态。所以学生不会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那么对富兰克林优秀品质的学习有些地方就只能存在于词语方面。
第一章,讲述了富兰克林的家族情况,自己的童年生活,自己的印刷工学徒生涯,以及摆脱自己的学徒身份离开家乡,去纽约又转费城的情况。
富兰克林的家族是普通的老百姓。他的祖辈父辈都靠着手艺来生活。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门手艺。他的大伯是一位铁匠。他的二伯是一位染匠。他的父亲经营蜡烛和肥皂制造。
父亲有两个妻子。他是父亲第二个妻子的儿子。他的父亲母亲都特别的健壮,而且在世的年龄都特别大。父亲总共有17个孩子。他们都努力地培养孩子成人。夫妻很和睦,很勤奋。
从小他的父亲就注意培养孩子们的优秀品质。有一次他和小伙伴儿,把人家盖房子的石头弄来做了码头。当人家查出来之后,富兰克林撒了谎。父亲就告诉他这是很不诚实的。
父亲很注重孩子们的日常习惯和品行的培养。当他和客人进行谈话的时候,他会注意这些谈话对孩子们的影响。
富兰克林十岁辍学跟着父亲做生意。两年之后,也就是12岁那年。父亲感觉到我不喜欢这个生意,他怕富兰克林像哥哥乔赛亚那样离家出走到海上去航行。因为出海远航也是富兰克林的理想。但是父亲坚决杜绝。他为了阻止富兰克林就领着他出去了解木工,泥瓦工等工匠工作的情景,希望他能物色一个自己喜欢的行当。
由于富兰克林特别喜欢读书,再加上他的一个哥哥学习印刷回来。父亲决定让他跟着哥哥学习印刷。虽然他仍然渴望海上漂流,但是他对印刷的兴趣远远胜过父亲的行业。
为了防止富兰克林给自己带来令人忧虑的后果,父亲怂恿富兰克林和哥哥订立一个学徒契约。根据契约,富兰克林要到21岁才能够拿到熟练工的薪水,当时他才12岁。
印刷工的经历使富兰克林接触到了更多的书。特别是《旁观者》这本书。他得到后如获至宝。他挑选出其中几篇比较精彩的文章。然后拆碎了,来学习他们的表达和用词。
后来哥哥办了一份报纸。因为发表了一篇文章,触犯了当局。哥哥被关了一个月,而这段时间富兰克林就主持了这份报纸。哥哥出来以后为了避免当局继续找麻烦。就想出继续以富兰克林的名义发行这份报纸。条件就是他跟富兰克林解除了学徒协议。
正是基于这协议的解除,富兰克林急于恢复自由的身份,最后与哥哥闹僵,离家出走。
当时富兰克林决定去纽约。在纽约的一个印刷老板推荐他到费城他儿子那里,因为那里正缺一个工人。
于是富兰克林踏上了去费城的路。由于富兰克林的行李是托运的,所以自己身上的衣服,特别脏。而且身上也没有钱了。到费城的时间又推迟了,导致这段路特别狼狈,又穷又饿又疲惫。除了步行还要倒车倒船,甚至还有步行很长的路!
在这一章当中,我们感受到富兰克林身上的一些品质。他酷爱读书,抓住一切机会,去阅读。当他借到书之后,会特别爱惜这些书,而且珍惜人家借书的这个机会。他会利用早上或者是晚上时间,尽快把书读完还给人家。他还学会了怎么跟别人交往。不要与别人争论,因为这样争论的双方对彼此都有所抵触。他还学会了不要用很强硬的方式来说服别人,也不要独断地去教育别人。从他身上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他乐观的品质。在辗转从纽约去费城的路上,他经历了很多的困难,但是他依然保持着很乐观的态度。即使身上没有钱了,他还是能够坚持要给人家路费。即便是对方觉得他帮助了自己划船出了力而不需要付路费。
第二章,主要讲了,富兰克林到达费城以后情况以及他回家想说服父亲准备创业和再次回到费城之后的情况。
富兰克林到达费城以后就去了那个印刷社。不幸的是那个印刷社已经不缺人了。但是那个老板推荐说可以到另一个印刷上去。那里正缺人。
富兰克林成功的在那个新的印刷社上班。后来他的一个姐夫听说他在这里。就给他写信,希望他能够回家。
他的那个姐夫在看信的时候,正好本地的总督在身边。那位总督很赏识富兰克林的才华,希望富兰克林能够自己创业。
带着那位总督的推荐信,富兰克林踏上了回家的旅程。但是父亲拒绝了他的要求,认为他太年轻,不适合自己创业。但是对于那么一个德高望重的人,那么重视自己的儿子,他还是感到特别的高兴。
富兰克林重新踏上回费城的路。到纽约转站时,纽约总督听说船上有个带了很多书的年轻人,就想认识我。他对富兰克林也特别赏识。
回到费城以后,在工作之余富兰克林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都很喜欢读书,也很喜欢写诗。他们经常利用周末一起出去玩。
在这段时间里,富兰克林还向房东的女儿里德求婚。但是里德的母亲希望富兰克林回来之后再决定。她不希望她们提早越雷池一步。
由于总督向富兰克林许诺他会借给富兰克林钱帮助他自己创业。等富兰克林赚到钱之后再还他。而且他还希望富兰克林自己去去买需要的物品。但是富兰克林等了很长时间,他也没有能够给富兰克林写介绍信。
最后终于在富兰克林确定的日期上船以后,收到了他的介绍信。
第三章,讲了富兰克林在伦敦的1年半的生活。
他到达伦敦以后,带着总督大人写的一些介绍信,找到那些人。他们都不喜欢总督大人,所以对他的信也更是不屑一顾。这时候富兰克林才告诉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告诉他,这个总督就是一个很轻易许诺但是不会去履行诺言的人。
没有办法,他听从了朋友的建议,在伦敦找了一份工作。由于他的朋友拉尔夫一起来到了伦敦。而且他又一直没有找到工作。所以富兰克林赚的钱,都让两个人花费了。
直到他和这个朋友的关系闹僵以后,富兰克林才开始积累一些积蓄。
她住在两个母女相依为命的家庭。那个母亲很喜欢她。他也很喜欢跟他们一起聊天儿。为了能够和他聊天儿,房东都愿意给他降房租。这也看出他的为人特别好。而且他听说顶楼住着一个老孤女,还上去问候她。
他在伦敦期间也认识了很多朋友。那么通过这段经历,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启示。
富兰克林乐于助人,所以有很多朋友。而且他很有人缘的,在一个地方很多人都会很喜欢他。他在面临困难的时候,不会特别沮丧,总是保持心情的愉快,所以困难也很快会过去。
第四章,讲述了富兰克林回到费城以后生活以及他和他的朋友梅瑞迪斯一起创业的故事。
他从伦敦回到费城,面临着很多新的情况。他的女朋友里德小姐已经和别人结婚又离了婚。总督凯莫对他还觉得不好意思。
富兰克林从伦敦回来跟着他的朋友德恩汉姆。后者曾经要求富兰克林跟着他开店铺。富兰克林就帮着他开始做生意,并跟着他学习一些业务以及会计方面的知识。他们两人合作的非常愉快。
不幸的是,有一天他们俩人都得了病。而他的朋友去世了。临死之前给富兰克林留了一部分钱。富兰克林病好以后又无处可去了。
当时他的一个姐夫霍尔姆斯在费城。他建议富兰克林重操旧业。这时候凯恩(那个总督)找到他希望他能替自己管理那个印刷所。
鉴于他以前不守信用,而且根据富兰克林的了解,他这个人人品不端。富兰克林不想和他有什么瓜葛。但是自己又找不到工作。没有办法又到他那里去上班儿任职。去了之后他才发现他那里有很多新手。他的目的是希望富兰克林能够把他们培养成熟手。所以给他开了很高的工资。但是对他们那里其他的人却很苛刻。
富兰克林在那里受到了那些人的欢迎。因为富兰克林毫无保留的培训了他们的印刷知识和技术。不久以后,凯恩觉得那些新手都培训的差不多了。就不想支付富兰克林那么高的薪水了。这时候就来找茬。
富兰克林生气就辞职了。这时他在印刷所里的朋友梅瑞迪斯找到富兰克林跟他谈了谈。希望富兰克林能够自己创业,这样他也可以跟着富兰克林干。富兰克林没有资金。梅瑞迪斯就建议他们两个人合伙。他认为这样他的父亲就能够支持他们创业。果然,梅瑞迪斯的父亲很感谢富兰克林能够影响他的儿子,并且让他戒掉了酗酒的习惯。
所以他们就得业余的时候准备创业的事。但是在没有准备好之前还会继续上班。富兰克林这时候已经没事儿做了。本来想找份工作。这时候凯恩又接到了一个难度很大的印刷任务。所以他又请富兰克林回去。梅瑞迪斯也建议他回去。这样梅瑞迪斯就可以继续跟着富兰克林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富兰克林也可以得到一笔不少的收入。富兰克林就又回去了。富兰克林和他的老板凯恩来到另一个城市。在这个城市他又认识了很多人。这些人当中有当时的州里的领导以及政府各部门的一些高级官员。这些人都很喜欢富兰克林,相反,他的老板凯恩却被边缘化。
等完成这个任务回到费城以后,他们的准备工作也差不多了。他们就辞职并结算好了彼此的账目。
然后他们在市场边,租了个房子开始创业历程。
在这一部分的最后,富兰克林总结了自己做人的一些方法。他觉得他能够和那么多人处理好关系。那么多人喜欢他。就在于他坚持求实真挚和正真的生活态度和原则。
通过这一部分的生活。我们也能感受到富兰克林身上的一些品质。一方面他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靠着读书和专业能够使他在任何一个地方立足并结交一些朋友。
他也会碰到一些不良的朋友。但是,这些并不能影响她的真正的生活。由于他的朋友多最终还是好朋友多。就是靠着这些朋友,他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第五章,讲述了自己的创业经历以及自己结婚。
开始创业之后,富兰克林特别勤奋。在周围的人以及群众中树立了很好的名誉。他有时候为了工作都工作得很晚才下班。
但是他的合伙人却还经常酗酒。技术不熟练,而且对工作也不认真。
富兰克林把工作做得很好,而且又办了一份报纸。很快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他又接到了议会和政府的一些工作任务。
这段时间弗农提醒他还没有还上自己的欠款。富兰克林没有办法让他宽限一段时间。很快他就把欠款和利息一起还上了。这件事之所以叙述出来,就是因为这是他做的一件错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但是告诉我们,不管借谁的钱都要尽快还上,这样才能树立起自己的信誉。
很快他们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儿。他们创办这个印刷所的资金。梅瑞迪斯的父亲无法提供了。拖欠的那个商人把他们告上了法庭。这时候,梅瑞迪斯也没有了经营印刷所的热情。经过协商他们和平的分手了。
富兰克林自己承担起了这份业务。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又重新开始了新的经营。
这期间他们还举行了一个读书会。富兰克林还建立一个公益性的收费图书馆。
在经历了一次没有成功的恋爱后。富兰克林最终娶了里德小姐。
因为在回来的这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一直保持了相互尊重的朋友关系。相互了解并尊重。这也是富兰克林比较满意的一件事。
第六章,主要讲述了富兰克林自己生活中的一些自律行为。他把优秀的品质分为很多方面。然后每个方面又分列出很多细则。这样对自己的每一种品行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律。其中他讲了两个主要的方面的例子。一个是如何使自己的生活有条理。另一个是节制。通过这两个方面他讲述了自己如何使自己的行为品德品质得到提升。
第七章,主要讲述了他如何成立一个政党,一个团体。学习了几门外语。
通过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当时的社会是很自治的。最后一切的规则和制度都是来源于基层由下而上的。在一个小团体中的制度受到人们的欢迎就会逐步扩大,最后成为一个州的制度甚至是法律。基于民众的生活有成立消防队的必要,他们就成立了一个消防队。这个消防队后来越来越大,成了费城的消防总队。在这里充分发挥了老百姓的功能,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他们都可以参与社会的管理。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这也许就是自治的好处,它与自上而下的独裁统治的制度之间的那种优劣性一目了然。
上面我也看到了。富兰克林本来经营的企业。但是他可以参与社会的管理和制度,最后当上了官员。这个官员当不当,完全由老百姓说了算。所以他要对老百姓负责,为老百姓办实事。要不然下一次就没有机会了。但是如果不当这个官员他还有他自己的职业,有他自己的企业去经营。所以我们也能看到官员,他不再是一个专职的事。他只不过是根据你的社会地位,荣誉和老百姓对你的信任来选择的那么一个职业。
第八章讲了富兰克林的一些社会活动。他组织建立了很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
这部分如果需要还得再去读一遍。概括一下她干了哪些事儿。
读这一章的感觉是富兰克林很积极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为了这个社会的更好更有效的运动。他会不断地去改进。他在老百姓的心中有很高的威望。人们很信任他。在富兰克林的身上,我们也能感受到优秀的个人品质的重要性。而且我也感觉到美国的时候跟中国不一样的地方。它们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运行模式。社会中出现了什么问题,然后寻求解决的办法,最后就出现了某种制度上的宏观的设计。而中国的社会有着很强的很久的文化传统。那是一种从上而下的治理结构。他是关注于整体而忽视个体的。这让我很明显的感受到我们的制度与西方相比,在运行上的那种低效和无效,特别是在对个体的保障上。
第九章在英法作战的时候,富兰克林帮助筹集物资和运送粮草。
这一部分人感觉他是很容易跟人沟通,帮人解决困难,。得到人们信任的人。不管是上级的官员还是老百姓,都很信任他的人格。这也使得富兰克林来调节老百姓与政府的关系时候,显得游刃有余。
第十章讲述了富兰克林负责筹备边境防务的事情,以及他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探索。
他组织民兵建构防御工事,组织防御抵抗,取得了对印第安人战争的胜利。
后来议会希望他能够回去。他就回去了,并再次组织民兵召集训练工作。又被任命为上校团长,受到了民兵军官的尊重。
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了实验。然后自己开始不断的做实验,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通过这一章,我们看到,不是我们在学校里学了什么就只能从事什么。富兰克林从来不了解实验,但是当他开始从事试验后却取得了很大的实验成果,最后都印刷成册。也就是说在我们工作之后,可能由于很多机会会促使我们能够在自己的兴趣领域有很大的发展。
第十一章,介绍了两位将军以及富兰克林到达英国后与英国上层的交涉。
其中的一位将军非常不讲信用。一再推迟行船的日期。他已经不讲信用很长时间了。
到了英国以后,他才感觉到英国的上层社会根本不会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但是他坚持辩论,最后终于使对方取得了一定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