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计划与信息通道

最近读吴军博士的《硅谷之谜》与《数学之美》,读到有关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一些观点,有两点启发,分享一下。

计划应有变化

我一向热衷于制定计划,做事之前都要计划一下。每次去健身,我都会在途中想好练哪些部位,顺序如何,做哪些动作,各做几组等等。每次健身结束后效果都很好。

制定详细计划的爽快之处在于,想要达成一个目标,只需要按照计划执行就可以了,一切步骤都是确定的。就像工厂流水线一样,只要在开始处放入零件,最终一定有产品出来。

但有时,这种做好计划的方式效果不佳。高二时我准备托福考试,要背托福单词,一共45个单词列表,各有90个单词。计划时看到每个list约有30个生词,于是计划每天背一个list,45天背完。但计划执行了十几天就终止了,原因是遇到几个较难的list,导致计划无法完成,半路终止。

在健身时,我熟知每一个动作,可以预见肌肉的反馈,而在背单词时,我并不知道每个list具体有多少生词,这是对一件事的认知程度不够。如果某一天真的事情多到无法空出时间背单词,那也只能向后拖,这是不确定因素。当我对一件事的流程的认知程度不够,或是流程本身具有不确定因素时,计划如果过于详细,可能事与愿违。

不仅如此,很多事情怎么做在开始时并不清晰。在过去,大公司在开发软件时,会规划好开发、测试的流程,确定足够可靠后才可发布。而在如今,在开发一款应用前,我们往往对其最终的形态没有清晰的认识,加上互联网的存在使我们可以随时对产品进行升级,所以采用快速开发的方式,根据市场与用户的反馈,以及开发团队自身对产品理解的加深,不断迭代。在做这种事情时,我们很难在开始制定清晰的计划,更加理想的方式是,设定一个目标,向目标努力,随时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计划,不断用目标进行检验。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遇到的都是这种不清晰的问题。知识点零散且不成体系,想制定详细的长期计划就很有难度,采用阶段性目标+可变计划的方式,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信息与信息通道

我和多数人一样,受信息吸引。我会花很多时间在获取信息上,比如天气、各种新闻、各类朋友的动向,信息来源包括各公众号,朋友分享的文章,订阅的杂志等等。那么信息的作用是什么?

信息的作用在于消除不确定度。比如开车时,有很多路可以选,这是不确定的,而当我们通过地图应用查看路况时,就获取了有关路况的信息,并消除了有关路径选择的不确定度。

曹政曾发过一篇文章《大佬们的智囊团》,讲信息优势,其中说到:

各领域顶层人士的信息优势往往是超出普通人想象的,他们掌握很多常人根本不知道的数据,情报和行业资料,或者比常人早很久就知道一些最新的资讯和行业信息……互联网上各种不同领域里都有一些封闭的,私下的信息交流的平台和圈子,这里的信息在网上是看不到的,等公众看到和听说时,已经晚了半年以上了。

也就是说,强者之所以强,就是因为掌握最有价值的信息,消除了最大的不确定度,成功率自然更高。

香农三大定理是信息论的基础理论,其第二定理指出,只有信息传输速率小于信道容量,才能实现可靠的信息传输。也就是说,提高获取信息速率的关键在于拓宽自己的信息通道。新闻联播这个信息源虽然质量很高,但只通过新闻联播获取信息的人,信息量的输入速度不会增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如此注重人脉,人脉就是信息通道,可获取不同行业的一手信息。

高质量的信息源可以对信息进行过滤与加工,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信息量可能减少,但对接收方的价值不会降低,而且更利于接收方理解消化。在使用地图应用查看路线时,它会主动告诉你选哪条路最省时间,选哪条路最短,而不是告诉你每一条路拥堵情况如何,长度如何。这也是高质量社交的价值所在。信息必须交换,才会产生社交价值,所以掌握过滤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拥有高质量社交的前提。

你可能感兴趣的:(可变计划与信息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