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个白岩松的专访,主要是谈论现今社会媒体的变化,从以前的报纸到广播,广播到电视,在到现在的互联网,新媒体。
白岩松在这个多变的媒体行业已工作了二十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他一直在坚持输出优质内容。
白岩松说“虽然这个时代变化的很快,但他的核心力量是不会变的,变的只有那百分之二三十的东西。只要掌握了核心力量,不管未来怎么变,你永远都是优质内容的提供者。”
那么,成为优质内容提供者的核心力量有哪些呢?请看下面的分享。
一、写作能力
第一个核心力量就是写作能力,白岩松在采访中提到,拥有写作能力,将来不管8G了写作能力不好照样起不出一个好标题来。
当然写作能力不仅仅是指能取出这个好标题!还有文章的语言表达能力,文章整体有没有逻辑?是否言简意赅金句密?
开头写的是否有吸引力?能让读者有兴趣看下去你写的优质内容?
结尾是否情绪缓缓铺陈直至结尾爆发,引发读者的认同感帮你转发?
除了以上这些能力,想要写出好文章还需要大量的阅读。
关于阅读白岩松有个非常恰当的比喻,“人生就像围棋盘,书就相当于棋盘上的棋子,当你读的书少,棋盘上的棋子少,棋子连不到一起是不成势的。但是当你读的书达到一定的量了,棋子就可以连在一起,成势了。你的人生也成势了。”
写作也是一样,当我们读书量少,我们的观点平平,也出来的文章也是不成势的,想要写出好的文章,阅读优质内容非常重要。
二、浓缩新闻的能力
第二个核心力量是浓缩新闻的能力,一个突然发生的事实,传媒人应该有能力,迅速的用几百字,把这里最核心的东西提炼出来。告诉别人。
互联网时代,读者的耐心很有限,如果不具备浓缩新闻的能力,很少有读者会有耐心读完通篇的废话,看半天看不到重点。
三、采访能力
第三个核心力量就是采访能力,我问出来的问题上来就可以捅到时代人的腰眼和受众的关切。
现在很多的报道,文章,关心的并不是我问的问题有没有价值,而是我问的这个问题够不够劲爆,能不能够带来流量。
就拿微博来说,前几年还能看到真实的新闻,热搜榜都是真正有热度的事件,但这两年更多的是通篇明星的八卦。甚至连这些八卦也有很多是买的。
白岩松在采访中提到“记者”这个词,记者多么简朴的名字,记者的意义是记录者。如果一个记者单凭着自己头脑发热去发布内容,按自己的脑子去记录不客观,不理性。将来人们怎么去历史的废墟中来考古?能拿到什么样真实的东西?
豆瓣高分记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第一集的主人公愈国林在十多年的时间一直坚持去天津拜访一位老者郑克晟,因为他的父亲郑天挺在世时写过很多日记。
郑天挺老先生的日记从1938年1月1日1946年7月14日。日记那么完整,每一天记得那么的详细,几乎贯穿整个西南联大时期。
内容详实,巨细靡遗。涵盖了治学教书交通学校事物,学人交游。日常饮食等个方面。在愈国林看来这本书不止是一部个人史,更是西南联大史。
为研究抗战时期的经济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经过愈国林不断的努力,终于在2017年感动了郑天挺所有的家人,他们同意,将日记出版成书。这本书的名字是《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现在看来很多的报道,文章为了追热度,吸引眼球,现在看阅览量是很高,网友评论数也不少。但再过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想对于我们写作者来说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套路,还不如用心做好内容。带着客观,理性的角度去记录,而不是头脑发热的通过事件的一小部分真相去过分夸大事实,错误的引导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