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3 小事不纠结,大事不草率

小事不纠结

晚上下班回家,我先整理好书包、衣物,然后煮上饭、把肉拿出来解冻,然后进行了演讲,然后一边听得到一边健身锻炼,然后边休息边回听了演讲,然后穿好衣服去做饭,然后吃饭、跟家人视频,然后坐下来写作。

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在两个半小时,凭着惯性,毫不费脑力地半自动去完成的。这种感觉很好,很高效,很多做大事的人,他们在小事上面都采取了类似的策略,就是尽可能减少选择,秩序化,习惯化。比如,扎克伯格每天都穿同样款式的衣服,某位著名科学家(不记得名字了)每天出门都走同样的路,吃同样的饭,这些顶尖人才是因为没有创造力,才这样生活无趣吗?显然不是,他们要把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放在真正重要的、能够创造巨大价值的事情上,然后作为平衡和休息,他们在生活小事上面,就会选择循规蹈矩,尽可能提高效率,减少思考和选择的成本。

我如果要立志成就一番大事业,我也要学习这种思维方式和处理小事的哲学。但是,我平时却不是这样去做的的。我时常会为了几块钱,在购物APP上货比三家;我也时常为该穿什么、吃什么这样的生活小事而纠结;我还会要不要按时起床、该不该早点休息而纠结。总之,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了这些生活小事的选择上面。其实,从长远来看,这些选择的好坏,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吗?可能微乎其微,那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去纠结呢?

大事不草率

相对于小事 不纠结,大事做到不草率就更难。比如去哪座城市上学,学什么学科,进入哪个行业,选择什么职业,选择跟谁结婚,这些都是人生的大事,可是很多人当初做选择的时候,却非常草率。有些是凭感觉,有些是听父母的,有些是随大流......

其实,我也是这样过来的。当初,选择复读,是因为嫌二本太普通,正好可以免费复读,就去了。后来,选择去湘潭大学,是因为这是湖南排名靠前的综合性大学,也不太了解,就去了。选择学建筑智能专业,是因为分太低了,就服从调剂呗。选择进入教育行业,是因为专业学得太渣了,正好身边有一群理想主义的文青朋友,就想着教育能改变别人命运。选择去深圳,是因为二哥想去深圳。选择去河南,是因为歪打正着,学了传统文化。选择跟小净结婚,是因为她也学传统文化,应该会孝敬父母。选择紧接着就结婚,是因为小净不能等了。选择去北京红缨,是因为要多挣点钱,正好自己有点培训的功底。

回过头来想想,我几乎所有的人生重大选择,都是糊里糊涂的,都是被动的,都没有思考清楚,都没有明确的目标。我想,这就是导致我到三十岁了,在事业上还是一个小兵,在婚姻上,自己不是特别满意,在成长上,还是不够成熟有智慧。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这些人生大事的话,我肯定会做得好得多。我不会去复读,因为合肥显然比湘潭好太多,城市更加重要。我会好好读电子信息工程,然后有可能会去考研深造,之后去像华为这样的大公司,去历练打拼。然后我会积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更加成熟在考虑结婚,我也会多谈几段恋爱。我想到现在,我可能已经是一个比较资深的工程师,同时对自己要找什么伴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不过,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去后悔当初选择太过草率,什么都不能改变。我能做的是从现在开始,我后面的大事上的选择,一定要慎重,要多从更加理性的角度去做选择。

比如,现在我还是要好好干好现在的工作的,我不能随意跳槽,我得保住我的工作。同时,我知道这份工作不是我最想要的,我要开发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然后积极为跳槽到下一个更喜欢更能发挥自身价值的工作做好准备。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1-23 小事不纠结,大事不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