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观后感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写,被世人广为传颂。诗中比喻生动,虚实结合,通过写柳树来赞美春天,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孙老师以让孩子“感知春天”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在“品读春”、“欣赏春”“拓展春”“写春”这四个活动中读诗、品意、感悟春天的美。课前学生已经预习过课文,孙老师引导孩子们交流汇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对诗人的了解、对题目的理解、对生字的掌握情况等。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交流碰撞出知识的火花,完成了“品读春天”环节。接着,孙老师以问题贺知章在什么情境下写这首诗的呢?调动孩子们了解古诗背景的兴趣,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轻松的解决了问题,同时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下基本会背诵了古诗。由咏柳到咏春,孙老师的引导更是润物无声,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写春天环节,孩子们妙语连珠,更是将课堂推向了高潮。学生在孙老师的课堂不仅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会了新知、感悟了诗意,更获得了学习古诗的技巧,奠定了语文学习的基础。孙老师的课相当的精彩,她能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合理的设计教学,能驾驭良好的驾驭课堂,更能将古诗的学习交给学生。她的教学给了我更多的思考。

对于孩子们来说背诵是不成问题的,很多在幼儿园时就已经会背了。到了中年级学习古诗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背诵,还要自己说说诗意,体会作者在诗中抒发的真情实感,感受诗中所运用的一些写作手法。所以在设计教案时,孙老师把说出诗意和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作为了教学重难点。“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的特点。整棵树枝叶翠绿,好像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柳枝,突出了它们柔美而细长的特点。无数柳条如同一根根柔软的丝带,纷纷下垂。“不知细叶谁裁出”,写柳叶,突出它们细巧的特点。“谁裁出”是诗人对柳叶发出的赞叹。那一片片细小精致的新叶,是哪个心灵手巧的人剪裁出来的呢?“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对上一句的回答。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把这细巧的叶子裁剪出来的。这一问一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春天气息,抒发了作者赞美柳树春风、讴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孙老师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另外,孙老师让学生在学诗歌中练习写话,让学生借助自己所收集的图片,先说后写,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

总之,孙老师的课,注重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元素,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突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问题解决指向明确,教学设计格式规范。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你可能感兴趣的:(《咏柳》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