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一次成长课

【主题】

大航海时代

【课题】

英雄印象——《郑和远航》

【课题与主题的联系】

    说起航海,一定会想到航海家。本课题处于大航海时代主题下的第二单元,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对航海英雄的生平事迹和人物形象的研究,多角度探究大航海时代并呈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郑和作为中国航海家的代表,在航海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借助文本《郑和远航》的阅读,探究郑和七下西洋的过程和意义,了解中国在历史上是怎样通过航海与世界建立联系,学生能对该历史事件进行思考,为之后西方航海活动的学习和评价做铺垫。

【教学目标】

1、了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过程和意义。

2、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及所到达的重要地点,借助世界地图明确部分亚非国家位置。

3、体会郑和远航途中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4、理解郑和七下西洋的重大影响和意义。


记第一次成长课_第1张图片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选文《郑和远航》,自行解决字音;观看视频《郑和下西洋600年祭》,搜集相关资料,以思维导图形式进行信息梳理。

第一课时已梳理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

1、回顾文章,简要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2、从文中找出对郑和远航高度评价的一句话,并在文章中找到“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的依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文本的具体内容作为理解该文本的依据,出示郑和七下西洋时间及地点表,引导学生体会郑和将毕生精力奉献给航海事业的精神。

3、课堂活动:

① 在《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中用笔画出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航线图,并圈出重要地点;

②对比《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和《世界地图(局部)》,了解郑和当时所到之处是现在的哪些国家。

设计意图:明确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和所到达地点,在画航线图的过程中体会郑和远航的范围之广;了解古代国家名字与现代不同,初步了解部分亚非地区国家名字及地点。


记第一次成长课_第2张图片

4、从文中找依据:郑和的船队与各国进行了哪些交往?猜测:郑和七次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到郑和与各国友好往来的依据,通过出示外交诏书,引导学生猜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思考友好外交带来的影响,为之后对比中西方航海家的航海目的打下基础,理解郑和作为和平的使者,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5、思考:郑和的船队在航行中可能遇到哪些凶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航海的危险,体会郑和不怕困难,用于探索的精神。


记第一次成长课_第3张图片

【评课记录】

1、对于郑和航海路线图的处理,存在争议。是让学生自主研究还是教师带领一起画,要考虑清楚该活动想要达成的目标,不同的目标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

2、教学设计时,应更多地去考虑如何指导孩子动脑,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知识获取的层面。

3、教学设计的逻辑上,建议将文本处理完毕,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问题解决之后,再出示七次下西洋的时间和地点表。

4、要注意课堂主体是学生,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去思考,让学生充分交流。

5、在课程和学科教学的权衡上,课程的过程中可融入语文教学,但要避免课程和文本的研究在一节课中来回跳,打乱了逻辑。

6、可适当拓展学生思维训练,提出例如“若你是郑和,会怎样走航行路线?为什么?”等假设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记第一次成长课_第4张图片

【个人评价与反思】

优点:

1、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态度有亲和力,语言自然流畅。

2、教学设计流畅,课堂节奏较好,时间把控到位。

3、对文本的解析较为全面,落实教学重难点,能够结合并达成领域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

不足:

1、未能及时捕捉课堂上学生思路的亮点或提出的问题展开引发思考和讨论,重点放在了教学环节的推进上。

2、忽视了学生应作为课堂主体,一堂课中教师的讲授较多,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用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3、教学设计的逻辑不清晰,教学内容在课程和文本之间来回反复。

4、对航海路线的教学目标的思考还不够深刻,只停留在知识获取的层面,而没有进一步达到对学生思维上的训练。

        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成长课。从选择成长课的教学内容,到教学准备,到试课,再到我终于完成了我的第一次成长课,其实整个过程下来,我是在焦虑中度过的。很感激同年级的各位同事们,在我准备成长课的过程中,积极地提出建议,并且在每次试讲之后提出有价值的改进意见。虽然从开学到现在已经三个多月的时间,但对于初为人师的我来说,时常会有新的困惑和挑战。尤其是刚刚走上讲台就接触全新的融合课程,我有一些不知所措。在准备这堂成长课时,我在要呈现一堂主题课还是语文课这个问题上来回拉扯,非常迷茫。我既想突出主题课程的融合性,又担心丢掉了语文的学科目标,想面面俱到,但迫于能力有限,难以找到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将二者兼顾,于是便出现了教学过程中在课程和文本之中来回反复,却都无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问题。非常感谢肖翠萍老师对于我的困惑给出提点,肖老师提醒我,在设计一堂课或者一个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自己要明确设计指向的是什么教学目标,只有目标清晰,一切教学行为才有意义。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可以更多地考虑给学生方法,让孩子动脑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对于课程和文本的关系,首先自己要梳理清楚是按文本还是按课程的思路,学课程的过程中可以融入语文知识的部分,但在语文中硬塞课程的内容就会显得唐突。文本可以作为主题信息的基础,先处理好了文本,再进行其他信息的补充,实现对课程的充实和完善。我们的学生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课程训练之后,能够较快地理解文本中的信息。所以对于文本的简单问题,无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只需要进行简单处理学生即可把握,更多的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对思考性问题的讨论上,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通过这一次成长课的经历,我收获颇多,真正理解了对于新教师而言,成长课真的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在迷途中遇到问题和挑战,不断尝试,不停自省,在摸索中修炼和提升,每一次都比昨天前进一步,便是成长课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第一次成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