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写作对于工作
每次一提到写作,很多同学又爱又恨,想要学习但又感到压力,觉得自己文笔差,或不知有什么可写。
大家可以先换一个视角,把书写作品简化成文案能力,个人笔记,职场邮件,消息通知等等,不需要一篇大作,可以先从一段有目的性的文字开始。
大家要记住,上面这句话的关键点,有目的的文字。
如果你恰好跟我一样,在互联网行业做运营相关工作,那么文案能力是你个人不可缺少的,从对用户发邮件、发短信,到写APP的push、banner通知,基本日常工作中都需要你的文字输出,更不用谈新媒体小编们了。
这类好的运营文案,都有一个共同点,抓出用户痛点及促使用户行为,比如日常见到的“限时”、“先到先得”等字眼,都是在让我们立刻做出行动。
文案本身的目的性很重要,我们见过一些刷屏文章、H5页面,确实热度很高,但最后产生的转化寥寥无几,其实并不能成为一个好的文案。
(二)
写作对于生活
人获取信息主要两种方式:阅读或倾听。
对于更多数人而言,可能我们的工作中,并无需要写文案的地方,但日常交流中却依旧缺席不了文字,比如与他人微信对话,以及发朋友圈、微博。
为什么有些人的朋友圈,你会觉得拔高了其的生活,而自己经历一些事物,看书、旅行,心中很有感触,但就觉得无法用文字去描述,因为自身平时还是缺少练习。
文字是人类祖先留下的礼物,我们可以通过文字知晓千年前人们的生活,也会通过文字回忆起自己当年经历的那些事。
我自己中学、大学写博客、空间,后来开始写公号,在写字这件事上我花了不少时间,跟学习、工作也并无太大关系,但对于我个人而言却留下很多记忆。
不知不觉,打开电脑写些东西成为了我梳理自己情绪重要方式,让我能够通过文字与自己内心对话,我有时也想,如果大家都能日常写点东西,或许如今抑郁症的人不会那么多。
(三)
写作对于思维
输出也是两种方式:写或者讲。
从2017年开始,我自己写东西的时候,开始逼着自己使用一、二、三的分段写法,从具体的行为路径逼着自己的思维更有逻辑感。
而为了有层次的思考,在写一个话题时,也会去查阅许多相关的文章、书籍,因为要输出而反向倒逼自己输入,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棒的方式。
至少如今的我,去看几年前的一些文字,真的难以读的下去,觉得思维颇为混乱。
我在今天一开始提到职场的文案,都是需要用目的性,而事实也证明更有目的性的写作,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深度思考。
当我们在一个领域里有足够深度的思考,往往可以树立起专家形象,也就是个人品牌,这点对于个人的长期发展非常有利,我自己就是受益者。
别看我公众号文章的阅读量不高,但即使这么影响有限的情况,我在停止创业后的两份工作,都来自于我的文字。
而对于一些想往自媒体、自由职业者发展的同学而言,写作这件事无疑可以增强复利效应,让我们通过一篇文章,一次时间的付出,长期的多次收到回报。
(四)
写作之注意事项
说了这么多,如何写作还需要自己动手去试试:
1.注意文章逻辑表达清楚,文字简洁、准确;
2.减少术语,使用大白话
3.能删掉的部分尽量删掉(特殊情况除外)
4.尽量使用短句,不用长句
5.为了把事情讲清楚,多用动词、名词;少做形容类的表达;
6.写作是门手艺活,需要刻意练习。
7.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天才除外,我们也不是天才)
对于一些针对性的文案写作,一切的前提还是我反复强调的,做事前先明确问题,问题梳理—策略梳理—文案表达。
比如我要卖一个产品或者服务,需要先梳理其卖点有哪些,再通过目标用户的需求,去筛选值得推的卖点,围绕此制定说服逻辑,梳理出一篇文案。如果前面的步骤没有,那从动笔那一刻起,已然失败。
相对而言,具体写文案则简单一些,常规模型为引起注意—激发兴趣—勾起欲望—促成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