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知识理论抽象、概念繁杂,若死记硬背,往往是徒劳无功,甚至会事与愿违。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局限于单纯的记忆,而要学习者依据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联系进行思维加工,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记忆。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循记忆的客观规律,结合每个知识点的自身特点,给予量身定制的记忆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消除记忆障碍。本文结合高中生物学科的特点,举例探讨了笔者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常用的13种记忆策略,力求帮助学生实现“变难学为巧学,变低效率学习为高效率学习”的美好愿望。下面一起来交流这13种常用的记忆方法:
1 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即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直观化,使记忆更具化、更深刻。譬如:“尖括号”效应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有三例:1.着丝粒一分为二,昔日形影不离的姐妹染色单体被纺锤丝拉向两极时所展示的“恋恋不舍”。2.生物膜上的磷脂双分子层,其尾部亲脂端手牵手共同组建亲脂小家庭。3.兴奋的传递方向的确定,刚好与突触的半尖括号刚好与兴奋传递方向箭头的半个尖括号配成一个尖括号。又如:神经垂体(垂体后叶)、腺垂体(垂体前叶)在图示中的对应关系,鉴于学生时常记反,笔者就通过孕态时“腹凸背直”的现象和原因引导学生进行形象记忆,使得学生们牢牢地记住了下丘脑通过产生多种调节激素经过门脉达到腺垂体,即垂体前叶(大)。另外,与垂体后叶息息相关的是神经分泌束,关乎的只有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最后,还因为这两种激素独特的名称及其作用分外增添了这一知识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以借题发挥凸显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的精密,并激励学生做人要挺直脊梁且要懂得怀才就如同怀孕,若日积月累,自有其“显怀”的一天。
2 体验记忆
陆游曾在教子诗《冬夜读书示子聿》中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身实践,即亲身体验必有助理解。然而,很多知识由于时间、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无法亲身体验,但我们可以借助现成的资源如制作模型、播放多媒体、展示模拟实验等辅助手段来设置特定情景,让学生感受其过程,既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是,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记忆水准,又能够使学生的联想、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得以升华。例如: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孟德尔的两大定律模拟实验以及DNA分子模型的搭建,课堂内,利用模型图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课堂外,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演示实验,通过课堂内分享学生自制的模型和演示模拟实验,共同探索其中的奥妙,进而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与学的理想效果。
3 理解记忆
理解记忆,是最基本的记忆方法,它提倡的是“先懂后记”。因为只有理解了才掌握得准确,记得牢固。 譬如:要攻克综合性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氧元素的来龙去脉的题目,那么首先必须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发展史的梳理,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具体研究过程以及对应的研究方法,进而鼓励学生确定放射性检测的对象、可能结果以及相关依据,最终建立属于学生自己的逻辑思维。如学习兴奋的传导的原理,首先必须得理解“极化、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这些专业术语之间的关系,进而聚焦Na+和K+在细胞内外的分布状况以探索电荷分布发生改变的原因,最后,定论为“去极化——Na+内流——内正,内正则意味着外负,内正外负为反极化,对应动作电位,反之,复极化——K+外流——外正,外正则意味着内负,外正内负为极化,对应静息电位”。再结合填词游戏串联一系列生涩的专业术语。通过这一途径,学生只需要记住一半的知识点即可推理另一半的内容,真正实现了事半功倍。
4 对比记忆
对比记忆法就是把相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找出区别与联系,分清异同,减轻记忆负担,增强记忆效果。例如:单倍体与二倍体、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信息与遗传密码、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重组与易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能量利用率和能量传递效率、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等。对比记忆法算得上是生物学习中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种,所以,运用这种方法的知识点也是不胜枚举。
5 成语辅助记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精粹的成语更是其一大特色。成语中往往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经验荟萃等,当然也会因为后人的理解与应用而赋它意。例如:后知后觉—记中央后回是体觉区,相对应的中央前回是运动区,其中蕴含了“要完善感觉,首先得有行动”的深刻道理;生根发芽—记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若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之间的比例偏高,即生长素比重较大时有利于先生根,反之,有利于先发芽;饥寒交迫—记当饥饿和寒冷的时候,交感神经就会兴奋,而相对应的副交感神经就会受抑制;无以言表---白洛嘉区表达行失语症,此类病人可以理解语言,但是不能说完整的句子,也不能通过书写表达他的思想;答非所问—韦尼克区受损,此类病人不能理解语言,可以说话;开源节流---讨论“提高某物质的量”的问题,那要双边考虑,并且“开源”是关键,譬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那么在生产的过程中要首先考虑如何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进而考虑如何有效地降低呼吸作用的效率,在这一点上,延申到人类具体生活,也是这样的理。
6 联系实际记忆
常说“学”以致用使学习的最高境界,反其道而行之,“用”也能促学。将生活实践中的经验知识应用到课堂学习中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保障学生将知识记得更牢固。例如:香蕉和柿子买回来之后,通常需要混合几个苹果密封保存,记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氧气疗法驱除蛔虫,记蛔虫的异化作用方式是厌氧型。多肉植物通常用叶扦插,却能长出植株,记离开植株的叶片的创面受到激素等的作用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生根发芽形成新植株,完成了无性繁殖,却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公益广告“不要滥用抗生素”,记抗药性的可遗传变异产生“优”先于药物选择之前,抗生素是通过选择的作用使抗药基因频率提高,进而使细菌抗药性增强。
7 口诀记忆
口诀记忆,即将生物学知识编成顺口溜,使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而不易被遗忘。例如:判断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女病父必病,母病子必病。再如: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可利用谐音和俗语编成口诀——爱仙疾鸟,报喜踢兄。又如:利用显色反应检测DNA和RNA的分布的实验中,利用中国人对不同颜色有着不同的情感编成“六字正经”:红(派诺宁)啊(RNA)红,绿(甲基绿)的(DNA)绿。
8 纲要记忆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笔者的经验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进行知识接龙游戏加以强化。例如: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有吞噬、消化、降解、合成和呈递;染色体组型制作过程——摄影、测量、剪贴、配对、分组、排队和成像;制作根尖分生区细胞的装片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
9 简化记忆
简化记忆,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数字序以协助全面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团,很多基本单位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种群增长型中J形与S形的对比可以简化为二三(即两个率——增长率与增长速率,J形典例是细菌二分裂繁殖,增长率不变而增长速率持续增大;三因素——资源、空间、天敌等,“三无产品”是J形。)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外界因素先 “三度”(即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胰岛素是已知的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机理围绕“三来三去”(“三来”是指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的消化吸收、非糖物质的转化和肝糖原的分解。“三去”是指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后的四个去向: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非必需氨基酸等。)调节血糖“两手抓”(即抑制可以调节的来源以及促进可以调节的去向。)无籽西瓜的产生一二三(即一开始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培养需要二年用二次花粉:第一年用花粉是受精作用产生有三倍体种子的四倍体西瓜,第二年用花粉是为了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最后,形成三倍体的无籽西瓜。)
10 衍射记忆
衍射记忆,是指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借助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的联系在一起,故也称之为归纳法。这种记忆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通过“同位素示踪法”将光合作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DNA的复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并且每一个点又可以继续衍射构建自己的体系。通过ATP中的“A”指代的含义和构成,罗列简图化的腺嘌呤、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等的区别与联系统统罗列。通过“识别”,对RNA聚合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受体、免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实现超链接。
11 疯狂猜想记忆
疯狂猜想记忆,即给予学生一定的理论作为铺垫,鼓励学生求同存异,充分表达自身发展中的逻辑,最后一起探讨和分析问答答案的各种可能。通过这种绝对性地支持学生勇于表达的方式,不仅能够深度挖掘学生的推理能力,还能充分拓宽学生的知识储存和处理信息的脑洞。譬如:RNA聚合酶的作用,教材中的陈述为“当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的某一启动部位相结合时,包括一个或者几个基因的DNA片段的双螺旋解开,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游离的核苷酸碱基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配对,并通过磷酸二酯键聚合成与该片段DNA相对应的RNA分子。”课堂中,我们结合教材中的图片与文字总结出转录需要的具体的条件和大致过程是比较容易,但是,如果要解答RNA聚合酶的作用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转录的动态过程视频结合学生自身更深入地分析转录的过程才能完美地解答。“RNA聚合酶的作用”学生最后可以总结出:1.识别核苷酸的序列,如启动子、终止子;2.解旋和螺旋化;3.形成磷酸二酯键。4.断裂碱基对间氢键,包括A-T.T-A.C-G.G-C.A-U.T-A.C-G.G-C。因为结论源自学生自身“主观臆断”,记忆自然会更深刻。甚至还能引发他们去这样的思考方式分析更多教材中没有具体化却在练习中会遇到的“盲区”。譬如tRNA的特异性与普遍性的理解等等。
12 建模记忆
建模记忆,就是模式化思考和解答问题的方式。譬如:能量流动中的问题——解决方案:充分利用两个等式(即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量+积累量。)三词(即积累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三途径(即积累量去向:自身未被利用的能量、给予分解者分解的能量和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顶位的物种除外)。)。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解决方案:创设并解答3个问题(标记细菌还是噬菌体?标记S还是P?上清液和沉淀物分别是什么?)3个结论(时间过长还是过短?影响P分布。搅拌是否充分?关乎S分布。注入的是DNA,其是遗传物质,蛋白质未注入,故无法得出蛋白质是否为遗传物质。)当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出现等位基因,首先确定可能的原因有3个——显性突变、隐性突变和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接着,结合题目已知信息进行肯定或否定。
13 合作记忆
合作记忆,是指利用左半球是抽象思维中枢和右半球是形象思维中枢在功能上有各自的分工的特点,对相关知识点除了进行有效语言的逻辑梳理,还要将所学的材料或事物的内容构建成形象思维的过程,目的是使学生每每想起该知识点就能像放电影似地在头脑里映现出一幅幅图画,这样就能使大脑两半球同时进行思维。譬如:关于穿着染色体“外衣”的DNA复制问题的解决,可以使用将染色体“魔化”成“大蝴蝶”里“画”平行线式的DNA复制简图。翻译的过程的学习可以通过师生一起临摹常见的翻译模式图和形象的比喻(mRNA比喻成“跑道”、核糖体比喻成“按部就班奔跑的葫芦娃”、氨基酸脱水缩合成多肽的过程比喻成“葫芦娃每迈出三个碱基获得的奖品”)途径落实,实现了一边讲述着耳熟能详的“跑步”事宜,一边进行着妙趣横生“作画”游戏。如是,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对翻译过程的理解,还能将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一一掌握和完善。
人们都称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因为背诵、记忆是学习环节种不可或缺的,但是,倘若死记硬背,把生物学成“死物”,那是万万行不通的。因为生物中有太多看似琐碎和相似的内容,却都必须建立在绝对地理解和个性地梳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整合和链接,因为生物学绝对是一整个系统,每一个知识点绝不是孤立的,而是环环相扣的。因此,每一位学习者应该根据知识特点、个人情况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如简化记忆法、对比记忆法、衍射记忆法等等,有时候甚至需要多种记忆方法集于一身去处理相关的知识块。对于反复出错的知识点或者知识块,还要及时多做分析勤做摘录,还可以利用好同桌,多交流多互助,实现集思广益和集腋成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