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不爽的本科教育

我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学本科上了两年,有点不爽,要吐槽一下。

学校毕业条件是修满130个学分,意味着前三年内要学习60门课程,这安排不好。

学的了这么多课程吗?高中只用学6门课,大学居然要学60门课。其中任何一门专业课程单独拿出来就够研究一辈子。我们学的只是皮毛中的皮毛。对于我等普通人来说,没有足够的天赋是驾驭不了的,这不是勤奋努力可以弥补的。

记得住这么多内容吗?大学毕业后如果90%的内容都忘记了,学这些有什么意义?有人会狡辩说,有些知识成为了你思维中的一部分,潜移默化、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你。或者说就算记不住,留个印象也是好的,至少知道方向。但是工科专业是这样的吗?你记不住就干不了活。公司招人条件是要熟练运用某些技术,你这啥也不会来干什么?俗话说得好,博而不精不如一技之长。现代社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分工越来越细致,每个人只专注处理某一个片段的工作。这也就是工业上常用的流水线生产方式。根本不需要你学这么多东西。

用得上这么多知识吗?工作用到的知识和你学过的重合度有多少?以我软件工程专业为例,真正的核心课有: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数据结构、算法、软件工程、(离散数学、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硬件基础,非必须)。如果要找工作,还需要额外学习几门技术,总的来说有十几门的课程。有效比率小于20%。

而且有些课程是乱设计的、教材是乱写的、老师是乱教的。比如“数据库原理”这SB课程,从头到尾,不知所云,毫无收货;“软件工程”的框架我是赞同的,但有的地方明显是在瞎扯蛋;“Web程序设计”是在培养全栈工程师,专科也不带这么玩的啊。

参加科研立项、创新创业等活动是有好处的,可以提高你的学习、合作、创新的能力。尽管如此我还是很不爽,因为这些东西不靠谱啊。你把标题和相关要求浏览一遍就知道了,本科生哪有这个能力干?有的项目甚至要达到中小型企业的标准才能做出来。

再来看看就业情况的数据吧。我学校是武汉某211学校,我专业一个年级大约有200人。每年保研的有十几个人,考研的有一半,录取的有十几个人。剩下的是找工作的,大四能签约的也就40-60人。算下来成功比例40%左右,失败的不知道干啥去了。大学四年认真学习,结果毕业后发现啥都不会,真是可惜啊。

所以大学四年怎么度过才能不荒废青春?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喜欢《黄金时代》里的一段话: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我不爽的本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