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记——其次侮之

        “机器人会行动是因为被人植入程序,我们人类会行动会不会也被谁植入了某些程序?他是谁啊?

        机器人被植入程序,[机智]你去扫地,[机智]你去卖票,[机智]你去收银。这是他们各自的天赋使命。

        那么卖票的绝对不可能去扫地吗?

        谁?给我植入程序?

        我想改变这些程序!

        得找到那个谁!

        谁?谁?”

        我可能需要找到更合适的字眼,以便这个讲记中的“生命体结构”能被人更好地理解。

        知道了这个“生命体结构”,以便我们能更好地操作它,使我们能真正地做生命的主人。

        我们说“三”是“理则”,它对应着“念”,现在在这里要改动一下,以便我们能真正地做到使用这些文字所代表的含义。

        现在,“念”改为“愿”,“愿”代表着“原心”,其它前面讲到的含义不变。

        而这个“念”,再赋予它新的含义“今心”。

        “今心”说的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心——我们的记忆库,记忆库里出来的一个念头,代表这里的“念”。

        有必要说说“念”与“思想”的关系,“思”是“田”与“心”的结合,“田”代表着规则,这是因为我们的土地被划为条框框成为“田”的缘故。

        “想”是“相”与“心”的结合,是心上的相,“思”“想”下面的“心”指的都是我们的这个“记忆库”这个心。

        所以,“思”是记忆库里的规则,规矩,“想”是记忆库里的相,画面,而“念”就是记忆库里的单个念头。

        以后我们再说“心念”的话,就是记忆库里的一个念头了,我思我想,都是记忆库里的东西,这些都是我们人类很熟悉的东西了。

        “记忆库”是以前留下的前尘影子,所以称它为“妄”心,这个妄心里面的东西都是被输入进去的,可以给妄心编程的。

        我们现在对生命的看法以及等等接受的教育,就是对妄心编程的过程,这个妄心是针对于我们外在的这个世界。

        以后我们不再说“心愿”了,我们说“意愿”,“意愿”是由“意”处发,在这里,人们说的“心愿”,不过是“心念”而已。

        在这里,对“妄心”编程可以改变我们对生命的态度,就是往“记忆库”里输入新观点,新概念,然后你接受它,你就会在这个层面得到改变。

        我们平常人一生的所谓学习,基本上都发生在这个层面,学而时习之,学了以后再练习使用,不亦乐乎。

        “愿”是我们更深层面的生命运作“理则”,这个“理则”也是可以改变的,改变它的方式就是“意愿”。

        完全还在“心”里面运作的人,这个“心”以后就特指“记忆库”了,在“心”里运作的人,可能一下子不能明白什么是“意愿”。

        但是想操作“意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可以从“心念”着手,达到一定程度,它就能变作“意愿”。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讲记——其次侮之)